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

护理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


价值定型表现
• 泛化倾向:属于高水平的选择性反应, 即对同类事情始终坚持一致的反应 • 品格形成:指心理与行为内外一致,是 个性化目标中覆盖最广的,涉及全部已 知和可知的现象及行为。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特 征
• 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陈述目标,便于客 观的评价。 • 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层次性。 • 教学目标分类学超越学科内容。
– 交流能力 – 处事能力
– 推导抽象能力
6.评价 (evaluation)
• 是指学生在学习后能对素材(如论文、 观点、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 它包括对材料的内在标准(如组织结构) 或外在的标准(如某种学术观点)进行 价值判断。
二、动作技能 领域
• 动作技能领域(psychomotor domain)是 在实践中顺利完成一种动作方式的能力,
第三节 护理教学目标的编制 和实施
一、护理教学目标的编制
()编制护理教学目标的依据 1. 学生的教育需要 2. 社会需要 3. 学科知识 4. 学校理念
(二)编制护理教学目标的基 本要求
1. 2. 3. 4. 整体协调 细目分解 表述确切 难度适中
(三)程序与 方法
• • • • • 目标定位 目标分解 目标表述 目标反馈 编制注意事项
3、价值判 断
• 指学生认定某一现象或行为的价值所在 1. 接受价值观:表明学生认可某种价值 2. 偏爱价值观:表明更进一步的追寻、向 往某种价值观 3. 坚定价值观:即对某种价值观所持的非 理性化的信仰、忠诚
4、价值的组 织
• 指学生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 起,克服它们之间的矛盾及冲突,并开 始构成自己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
二、护理教学目标的实 施
1. 2. 3. 4. 5. 6. 定标导向 诊断补偿 指导转化 反馈矫正 达标整合 总结评价
相关概念
1. 教育目的 (Education Purpose) 2. 培养目标 (Education or Cultivation Objective ) 3. 教学目标(Teaching Objective) 教育目的 > 教育目标 教学目的 > 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 教学目的
护理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护理本科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的
护理师。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 医学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
知识与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高级临
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
• • • •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 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基本知识 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 医院护理管理及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初步 能力 • 护理教学及科学研究初步能力
第二章 护理教育的目标体系
林田
基础护理学教研室
三 个 组 成 部 分
护 理 教 育 目 标
教育目的(国家) 培养目标(各级护理院校) 教学目标(各门课程)
第一节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 (Education Purpose)
• 概念(Conception):
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与家) 培养目标(各级护理院校) 教学目标(各门课程)
培养目标(Cultivation Objective )
• 又称教育目标(Education Objective ) • 培养目标和教育目的的关系:教育目的>教 育目标 •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 机构中的具体化。 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人才 的具体规格标准与培养要求 。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 比较广泛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 • 比较深厚的基础医学及护理学理论知识; •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有听说读写能力,并用 外语撰写学位论文摘要; • 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综合分 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掌握常用的科研 方法,初步具有完成本专业方向的研究课题 和撰写有新观点的学位论文的能力; • 熟练运用计算机,掌握文献检索技术。
二、 护理教学目标的功能
• 定向作用: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
对教学活动指引作用,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
• 调控作用:教学目标是设计、实施及评价教
学活动的依据。
• 评价作用:目标是衡量和评价教学结果的根
本依据和标准。
• 激励作用:目标是动机,(目标管理)。
三、 护理教学目标的特点
• 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 预期性与可行性的统一
一、认知领 域
• 认知领域的知识是事实之知,包括从完 成简单的记忆工作,到新旧知识的融合, 和将已学习的知识综合并应用的过程。 • 包括 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 评价六个层次。
1.知识 (knowledge)
• 指经过教学后学生凭记忆所记住的知识 • 包括三种情况:
– 对特定事物的记忆 – 对处理事物方法程序的记忆 – 对概念规则的记忆
1、接受
• 指学生在学习时或学习后对所从事的学 习活动自愿接受并加以注意,是情感领 域的最低阶段
2、反应
• 指积极注意某种现象和刺激并做出应答 的行为。 • 也就是指将意念或动机表现在行为之上, 表示出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的态度。
反应表现
1. 默许:含有被动的服从 2. 意愿:反应是完全主动的 3. 满意:做出某种行为之后的情绪反应
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等级区别不明显;
• 培养目标还达不到数量化、标准化、等级 化要求;
• 目标要求未能完全适应全面发展的素质教 育的要求
新时期护理教育的产物
国际需求
护理英语方向
第三节 护理教学目标
一、护理教学目标概念
护理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护理教学活动预期达 到的结果或标准,它具体体现为护理教育活动 结束时,学生在护理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等 方面所取得的变化。
3.应用 (application)
• 是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具体的情境。 它包括概念、原理、原则、理论、方法 和公式,以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的能力 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 解。
4、分析 (analysis)
• 是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 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 • 分析表现:
• 不同等级与层次培养目标不同:
护理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具有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具有共
高 产主义道德品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 校 爱社会主义,自觉自愿为社会主义服务,
培 为人民服务;……;掌握本专业所需要 养 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 目 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专业专 标 刊,具有健全的体魄。
– 要素分析:明确一个内容多包含的要素 – 关系分析:明确一个内容的构成要素或组成部分之 间的关系或结合关系。 – 组织原理分析:指能够使内容形成有组织、有系统 的排列结构。
5、综合 (synthesis)
• 是指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 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 • 表现三方面的能力(强调创造能力):
价值的组织 表现
• 构建价值观:表明应如何把学生已有的、 发现的和即将接受的价值观联系起来。 • 组织价值体系:学生将不同的、复杂的价 值观重新组合构成为一种新的价值复合体。
5、价值的定 型
• 又称品格的形成或价值个性化 • 指学生通过学习,经由接受、反应、评 价、组织等内化程序,将所学的知识观 念综合成统一的价值观,并融入性格结 构中,形成性格化的价值体系。
• 系统性与层次性的统一
• 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学目标的层次体系
• • • • • 教学总目标 ——教育目的 学校教学目标——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
教学总目标
• 即教育目的,或总体培养目标:是一定社会培养 人的总体要求。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引导教学行为向预期目的前进,也是制定教学目 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教学结 果的依据。 • 包括实质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教育性目标三部 分。三者相辅相成,构成总目标。
• • • • •
不厌恶自己的工作 良好的医德医风 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律己、慎独 尊重同事,不损人利己
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 • • • 德智体美 教育与生产劳动 全面发展与独立个性 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
护理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三 个 组 成 部 分
护 理 教 育 目 标
课程目标
• 即对所设置课程的目标要求,是学校教育目标在具 体学科教学中的体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有赖于 所有课程目标的连续达成。 • 其表述包括对象、行为、内容和程度。
单元、课时目标
• 单元目标:指对构成课程的各个单元教学的具
体要求。主要用学生的行为方式陈述,易于测量 和评价。 • 用词:讨论、叙述、描述、识别、运用 (识记、理解、运用)
我国教育目的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劳动技能几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有 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 • • • • • 培养劳动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德育-----方向 智育-----核心 体育-----基础 美育-----重要组成部分
技能领域六个 层次
1. 2. 3. 4. 5. 6. 领悟或知觉 心向或准备 模仿 操作 熟练 创造
三、情感领域
• 情感领域(affective domain)的教学是通 过对某事物的注意、重视,到确定它在 自身态度、价值观中的位置的过程。
情感领域五个 层次
1. 2. 3. 4. 5.
接受 反应 价值判断 价值的组织 价值的定型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客观依据
社会发展的需要
受教育者自身 发展的需要
• “明伦”说
• “诗书教化,所以明人伦也。” • “明人伦”就是使人明白、懂得人伦道德。 • 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 有序,朋友有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