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实现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健康教育

如何实现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健康教育

如何实现家园合作促进幼儿的健康教育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

婴幼儿期是人生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健康的发展状况,将对幼儿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幼儿的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健康认识,改善健康态度,培养健康行为,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为核心的目标而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他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3到6岁幼儿来说,什么样的身心发展状况是健康的?不同年龄阶段应该达到何种水平?成人在幼儿健康教育方面应该注意什么,能够提供哪些教育建议呢?《指南》针对这些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阐述了明确具体的目标、指标、与教育建议。

《指南》首先强调了健康教育对于幼儿的重要性,认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非常迅速且十分重要的时期,健康教育能够增强幼儿体质,使其保持愉快的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并为其他领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指南》还从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视角,支出成人应如何有效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最后,《指南》进一步指出,尽管幼儿身心发展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悉心呵护,但是这种保护不应过度,否则将会影响幼儿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发展。

我作为幼儿园一名一线的幼儿教师,把《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结合到实际的工作中,认为当前幼儿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家长方面,另一个是教师方面。

第一、重视知识技能培养轻自理能力培养。

家长对《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理解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同样的五大领域,现在的家长对幼儿只重视语言和科学领域的培养,轻健康领域的培养。

家长对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不够重视。

有的家长说:现在竞争激烈,孩子还是多学习知识技能;也有的家长说:现在孩子还小,只要有两只手,长大了自然就会做。

一部分幼儿的自理意识弱,绝大多数幼儿饭后不知道把桌子上、地方上的饭粒捡起来,玩完玩具不会自己整理。

还有一部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弱,相当多幼儿不会自己脱衣穿衣,不能独立用餐。

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态度不够端正,认为现在孩子小,在幼儿园阶段,学与不学,养不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够重视,不注重幼儿园健康教育的连续性,
经常性的请假,没有良好的入园习惯,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不来幼儿园,“老师我们今天宝贝身体不舒服,老师我们今天要去旅游一个星期,老师我们今天过生日,老师我们今天闹情绪,老师今天下雨了,老师今天外面太冷,老师我们不适应幼儿园……”就这样孩子上了半个学期了,孩子各方面的习惯也没有什么进步。

第二、部分教师对健康教育的认识颇有偏差。

有的教师忽视生活活动中蕴涵的教育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习惯于把生活活动单纯地看作是满足幼儿吃喝拉撒睡的生理需要,是对身体的保育,而忽视蕴含其中的教育因素;把生活活动中对幼儿常规培养片面的看成管理手段,而忽视要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在生活中,忽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有的教师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有的幼儿由于家庭或是教育缺陷以及幼儿心理发展滞后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一些心理不健康的异常现象。

但幼儿园的现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大都采用单一的生理保健的保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轻视与忽视,对这些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往往会较少关注。

在园长和保教主任的领导下,通过自由阅读和小组研讨以及参与式的培训的学习方式,对《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了的解读,进一步结合我们幼儿园孩子的特点,深刻的理解了“健康教育”的含义。

针对上面的问题,我提出以下措施和方法:首先,恰当的教育方法。

《指南》中指出进一步指出,尽管幼儿身心发展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悉心呵护,但是这种保护不应过度,否则将会影响幼儿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发展。

恰当的教育方法有以下几种:游戏法,游戏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他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幼儿而言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比通过其他形式更有效,有益于幼儿对健康科学的认知水平的提高,有益于幼儿健康和卫生态度、行为习惯的改善和养成;情境表演法,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形式。

结合健康教育的内容,让幼儿通过唱歌、舞蹈、戏剧、木偶、故事、儿歌等多种形式进行表演,然后教师在进行总结说明;感知体验法,幼儿通过感官认识、判断事物的特性,这种方法能加深幼儿对事物的印象,幼儿自己动手,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一起幼儿的注意。

例如,介绍各种食物时,让幼儿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亲口尝一尝,幼儿会非常乐意和感兴趣,留下的印象也深刻。

其次、多样的教育形式。

第一、健康教育渗透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幼儿健康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游戏等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

例如:《指南》具有良好的
生活卫生习惯中的教育建议:1、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如:早睡早起、每天午睡、按时进餐、吃好早餐等。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合理安排餐点,帮助幼儿养成定点、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

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

吃饭时不过分催促,提醒幼儿细嚼慢咽,不要边吃边玩。

3、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勤为幼儿洗澡、换衣服、剪指甲。

提醒幼儿保护五官,如不乱挖耳朵、鼻孔,看电视时保持3米左右的距离等。

4、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

如: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

经常和幼儿一起在户外运动和游戏,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开展体育活动。

第二、健康教育融合在各领域教育活动中。

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发展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了解科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在体育活动中,锻炼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遵守纪律、机智勇敢的优良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第三、集体健康行为指导与个别健康行为指导相结合。

根据《指南》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在每个幼儿沿着相似发展的进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在达到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

要充分和理解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有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的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达到《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记有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儿。

家园同步共同教育。

《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倡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设平等、温馨的家庭环境,注重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只有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否则会事倍功半。

(1)丰富家长的健康教育知识。

取得家长共识的前提是提高家长对健康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真正感受到健康教育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家长园地、幼儿园网站、家园联系册、家访、家长会等传授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途径。

父母的行为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成年人要克服自己的惰性。

不是孩子怕冷而是你们家长怕冷,不是孩子早上起不来而是你们家长懒惰,不想起床送孩子上幼儿园,孩子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持之以恒便成为孩子习惯的品格,
从自身做起做孩子的榜样,让我们共同努力。

(2)开展亲子同乐活动
(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

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任何活动的开展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所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

健康是幼儿幸福的源泉,但愿同过我们的努力,能激发幼儿、家长、教师对健康的兴趣,体验到健康成长的快乐,从而使幼儿形成健康快乐的心理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