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活动课1

高中语文活动课1

充分利用语文活动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贵州省天柱县第三中学潘大胜《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可见,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身心整体水平和整个民族素质水平根本目的的教育。

然而,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还固守着过去的那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不顾中学生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让他们死读书、读死书。

什么"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都是一席空话。

语文教学应根据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素质教育为本,注重学生能力、思想、心理等素质的培养。

下面我就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来阐述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

(一)、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大多是以"我怎样教授学生"为中心,即以教师怎样教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主体。

虽然它在教法上针对性强,做到了"因人施教",但还是重教轻学,学生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并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也就是说,好的教师对学生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

即要注意对学生学法方面进行指导,强调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现代的中学生喜欢探讨隐藏在事物现象后面的本质的特征,喜欢对别人的意见提出质疑和争论,喜欢独立思考,独立地发表见解。

同样,语文教学不应只追求结果而忽视过程。

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只要学生遇到问题回答正确就心满意足。

而在于激励、唤醒、喜舞学生自己阅读、思考,掌握方法,掌握规律把"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做法变为"引导学生走向教材"。

所以,如果教师能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学生怎样学,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并为此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地启发提问热烈地展开讨论或争论,将调动学生极大的积极性。

如果教师能坚持这样引导下去,那么,学生质疑辨析的能力,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阅读分析的能力,阅读表达的能力等也将会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培养起来。

为此,在教学方法上,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把课堂教学搞得生动活泼,在教学模式上也要加以改革。

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和钱梦龙的"六步自读法"都是很好的创举。

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把40分钟真正交给学生,让师生在共同的导引求知过程中,在共同的质疑解惑中,在共同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二)、利用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

但从目前一些状况看,许多学校很少进行语文课外活动;或者语文课外活动流于形式,打着"语文课外活动"的幌子给学生补课,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翻版。

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因为语文课的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都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途径,不存在孰轻孰重的差别。

所以教师要认识到语文课外活动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其丰富性、开放性、趣味性、创造性等特点。

而且活动课的设计要从教师为主逐渐向以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实施,自行总结为主转化。

我们进行课外活动可以从三方面进行:①以指导写作为主的活动。

如文学社团刊物编辑出版、征文比赛、观察日记、课外练笔等;②以听说为主的活动。

如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组织读书会、报告会、朗诵会等;③除以上几种形式外,还有文艺表演,作品赏析、语文游艺、观看教学录像等。

1、语文课外活动和课内活动相结合进行基础文化知识素质的培养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把语文活动的要求固定在教材中,把一部分课外活动移到课内,编写活动内容,指导活动方法,统一安排课时,纳入教学计划,做到语文课外活动从时间、内容、方法、人员等通过教材得到固定。

这些活动分三个层次,与教科书中的阅读文相配合。

(以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为例)(1) 揉在课文中的活动"课课练习"中出现的快速阅读、复述比赛、口头作文、查工具书比赛、背诵比赛等,此类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

如《我的老师》课后练习中,要求"想想作者回忆的七件事,联系实际讨论,举一两件使你感动的事实,口头介绍你的老师(中学或小学的),还有一些课文要求学生口头复述课文。

都是较好的活动材料。

(2) 配合课文的活动①"课的眉批",作文评议修改课等从初一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眉批,高中教材的旁批,都要②另外有结合单篇课文的课外活动如读了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之后,教师可给学生列出朱自清的主要作品篇目,然后布置学生在课外读一篇或几篇朱自清的散文。

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内容可分"作品梗概"和"我的看法"两部分,然后组织一次"朱自清作品赏读会",活动内容主要由学生交流读书笔记,这样既广泛介绍了朱自清的散文,又可就一篇作品各自不同的看法展开了讨论和争鸣。

又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阅读书报上发表的有关评论《红楼梦》的主题、人物和艺术特色的文章,由每位学生摘抄其中一篇,并理出文章观点和材料,然后再课外组织一次题为"怎样认识古典名著《红楼梦》"的讨论会,从各个角度评析《红楼梦》。

③结合单元教学课外活动在教学散文单元后,可以发动每个学生摘录报刊上发表的短小隽永的散文佳作若干篇,组织题为"当代优秀散文欣赏会",由学生朗诵自己摘录的散文佳作,并作精要分析,谈出自己最深的一点感受,然后按选文质量和朗诵水平、分析水平评出优胜者,并给予奖励。

在教学说明文单元后,也可按上述作法,组织"知识小品赏析会"或"怎样写好说明文"讨论等活动。

(3) 延伸课文的活动如硬笔书法练习、办手抄报、日记荐评等教科书第一册35页,有"练习硬笔书法活动",第二单元结束后,有写日记活动,第三单元则有"拟电报稿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在实际操作中学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成功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2、语文课外活动可结合主题班会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如讲"烈士童年的故事",活动方案:"配合理想教育活动,指导学生课外寻找革命烈士的童年故事的读物,要求学生将一位革命烈士的童年故事,用500字记下来,然后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由学生讲述烈士童年故事。

要充分发挥文学的美感教育作用,配合思想教育,借助上述形式,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3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进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1)语文野营活动利用寒暑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夏令营或冬令营活动,让学生在较集中的短时间内,着重学习语文方面的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能力的训练,还可以锻炼身体,锻炼独立工作、独立生活的能力,增强对集体生活的适应性。

(2)社会调查活动大多数中学生缺乏交际能力,不善和陌生人打交道,在生人面前往往脸红口讷,手足无措。

对这些学生更要鼓励和引导他们走出校园、走出家门,和陌生人打交道,使他们懂得根据不同的需要组织语言和选用合适的词语,如对名人进行采访,对事件进行调查等。

4、通过语文课外活动进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在教师节、新年等节日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贺卡送给同学、老师或亲友,另外还有编绘图画.现代化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素质的人,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个教改信号,并不表明以往偏重文化考试的教育中,学生就没有素质的养成,在学习进步中没有素质的发展。

它针对的是那种牺牲身体健康和道德修养,片面为考试和升学的不良情况。

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素质发展,是从发展着的社会的全面需要和学生具体实际出发,既要满足多样统一的社会需要,又要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笔者认为,从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方面来看,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是一个极其有效的途径。

总之,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纲》)。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积极能动地获得能力,知行协调,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学生的审美需要及各种兴趣爱好得到满足,情感得到表达和交流,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了才干,培养了能力。

作者:潘大胜单位:贵州省天柱县第三中学(556600)联系电话:电子信箱:高中语文活动课实践与探索语文是工具性学科,又带有很强的人文性,它与思想、知识、文化、道德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因此,语文教学的任务势必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另一方面,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审美观念,启迪学生智慧,锻炼实践能力等等。

中学语文活动课恰恰能弥补单一课本教学的缺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真正实现语文学科的任务。

很明显,活动课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规划》明确提出了“活动课程”。

但活动课怎么设立,如何操作,既没有大纲的规定,也没有先例可以遵循。

尤其是高中语文活动课,在高考重压下几乎无人问津。

1997年到成都参加高考阅卷,接触了众多的同行,参观了几所学校,把原先朦胧的设想具体化了,决定在自己所教班级开展《高中语文活动课实践与探索》实验。

一、实验目的活动课是一种以有计划的综合性学习为主要内容,以学生作主体的活动体验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及健全学生人格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具体地说,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也不同于以前的“课外活动”“第二课堂”“兴趣小组”之类,它是一种全新意义上的课程。

在活动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适用性,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因而,它能够弥补必修课课本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活动方式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

活动课一改过去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时间可以是一课时,也可以是间断的若干钟头,空间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校内或社会上。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

教师只是导引,不唱主角。

因此,语文活动课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统一协调发展,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高中语文学科的特点,活动课内容力求精当、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容体系。

根据高中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确定活动课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基本形成可操作的语文活动课教学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