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1)诗歌鉴赏指导0109 1630:2014年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是怎样表现的?(4分)(2)这首诗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分)【参考答案】(1)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春意之浓,春愁之深,跃然纸上。
(对比,动态描写)(4分)(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或者以梨花自咏,寄予了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结合具体诗句作答,言之成理即可)(2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
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
(3分)(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也有人说‚夕望‛二字统领全篇。
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分)【参考答案】(1)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比喻(视听结合,联想和想象),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
(3分。
形式、内容、景物特点各1分)①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月下‚夕‛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照应了题目中的‚招客‛。
②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山川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消暑邀请。
③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
(3分。
3种答法选其一。
结合四联逐一作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根据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2分)(2)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请联系诗歌,简析这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各有什么妙处?(3分)(3)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3分)【参考答案】.(1)夏季,从诗中‚青苔‛、‚绿树‛、‚昼梦‛及南风等意象可知。
(2)‚偷‛字显示了南风的顽皮,它仿佛有意要和它朋友开个玩笑,躲开诗人眼目,悄悄地溜进了诗人房间,与后面的‚又翻书‛这一细节相辅成。
‚径‛是径直,直接的意思,突出了南风的急切爽直,正与‚旧相识‛相应。
两个词都用了拟人手法。
(3)‚绿树无人昼梦余‛,可知新晴后,诗人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在白天恬然入梦;而后面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把南风写得情趣二足饶有风趣,进一进烘托了久雨初晴后的闲适、清静,愉悦的心情。
【4】阅读下面这诗完成12题。
(6分)南邻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
(4分)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作简要的分析。
(5分)【参考答案】1.前半篇写的是山庄访隐图,后半篇写的是江村送别图。
(大意对即可,各2分)2、锦里先生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或隐者)(1分)。
从‚未全贫‛可看出他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安贫乐道,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2分)。
从‚儿童喜‛、‚鸟雀驯‛和‚相送柴门‛等则可看出他耿介而不孤癖(1分),诚恳而又热情(2分)。
【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6分)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元)周文质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
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
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1.此曲前八句展现了春天诸景,将景物的和两个特点融为一体。
(2分)2.‚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来分析。
(4分)【参考答案】1.壮美、壮阔、开阔等,秀丽、秀美、柔美等(答对一点得1分)2.①本曲开篇便极力展现春天的美景,但当低下头来细想时才发现这一切都和自己形成了对比,乐景写哀情,更触发了他的思念之情、离愁之苦。
②前面的‚渡口‛‚江口‛已透出别情,渡口、江口古来就是送别的场所(王献之就是在秦淮河渡口一别爱妾桃叶,白居易也有‚浔言江头夜送客‛的诗句。
)(一点2分)【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12题。
(6分)[双调]水仙子〃西湖探梅杨朝英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
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
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1、‚雪晴天地一冰壶‛中的‚冰壶‛比喻_____________。
‚竟往西湖探老逋‛中的‚老逋‛,本指北宋时隐居西湖孤山,人称‚___________‛的诗人林逋。
这里的‚老逋‛用的是___________修辞手法,显得亲切。
(每格1分)2、写这首曲子,主要寄寓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3分)【参考答案】1、洁白的天地梅妻鹤子借代2、梅花傲雪而开,幽独闲静,是一种人格和情操的象征,在心目中,梅已成为一位知己,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1分)踏雪寻梅,一醉花前,正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景仰和追求。
(2分)【7】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6分)野步[宋] 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 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分)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写景抒情,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1.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分)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4分)【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6分)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2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9】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黄庭坚①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预关②。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③十二鬟。
可惜不当④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①黄庭坚,于绍圣二年谪官涪州,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元符元年再徙戎州(今四川宜宾),至元符三年放还,先后在蜀六年。
②滟预关,即滟滪滩。
③湘娥,即湘夫人,相传舜之二妃溺死后为神,住在洞庭湖中的君山上。
④当:正对着,指在湖上面对着湖水。
1.前一首的‚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笑‛,向来被人认为意蕴、情感丰富。
你如何理解这一‚笑‛?请作简要赏析。
(3分)2.后一首诗中,诗人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分别写出了怎样的景象?(3分)【参考答案】1.首句写被放多年,历尽坎坷,九死一生,次句谓不曾想还活着出了瞿塘峡和滟滪关,表示劫后重生,不免庆幸的喜悦。
三四句进一步写放逐归来的欣幸心情,还没有到江南的家乡就已欣然一笑;还能在这岳阳楼上欣赏壮阔景观,意兴洒脱,乐观豪爽之情可以想见。
对回到了家乡,对后面的生活充满自信、乐观和欣慰。
2.前两句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湖中君山空蒙/秀丽美妙之景;后两句借虚写实,想象人在湖面的情景,写出了湖面浪峰滔天,青山相应,烟波浩渺的壮阔之景。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6分)途中见杏花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
长安多杏树。
1.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
(2分)2.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
(1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
1分【注】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①惜春之情。
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
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1分)。
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
③故国之思。
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深情怀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
(三点任意答出两点即可给4分,但每点必须附带分析。
具体到每点,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1分)【11】阅读下面这三首古诗(词),完成16题。
(共18分)其一: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这首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一句,‚乱‛字的使用有何妙处?(3分)2、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化用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一诗中‚恨如春草多‛一句,结合作品分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