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内外部环境分析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内外部环境分析

第4章 Z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内外部环境分析4.1 宏观环境分析4.1.1 宏观形势下我国居民对个人理财业务需求日益增长1、我国居民个人财富的增长和积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连续高速增长,不但增强了我国综合实力,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城镇居民个人和家庭的收入所得。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08年的314045.4亿元发展到2012年的519322亿元,年均增长9.26%(图4.1);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也快速的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8 年的15780.8元增长至2012年的24567.7元,年均增长12.27%;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从2008年的4760.6元,增长到2012年的7916.6元,年均增长13.89%(图4.2、图4.3)。

图4.1 我国2008-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与增长率(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图4.2 我国2008-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长率(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图4.3 我国2008-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与增长率(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我国居民个人财富也快速增长,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余额从2008年的217885.3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99551亿元,年均增长18.37%(图4.4):图4.4 我国城乡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与增长率(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中国大陆国民财富的增长,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日益庞大的财富管理市场,为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金来源。

2、长期负利率使居民的理财意愿不断增强所谓的负利率是指的是在某些经济情况下,存款利率(常指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小于同期CPI的上涨幅度。

在负利率情况下,居民的银行存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力逐渐降低,看起来就好像在“缩水”一样。

以2008年至2012年为例,五年中就有三年处于负利率的状态(图4.5):图4.5 2008-2012年CPI指数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在负利率的条件下,将资金存放于商业银行,已经不能达到资金的保值增值。

由于国内居民财富的增长和积累,再加上负利率现象的持续。

国内居民传统的存款储蓄方式积累财产的方法已经被逐步颠覆,越来越多的投资理财工具和产品开始为居民所认知和使用,全民理财的趋势逐步形成。

3、证券市场不稳定使居民的理财风险意识不断增强投资理财与风险总是形影不离的,有收益必然会存在风险,让中国国民对于风险体会最深的恐怕还是中国的股市。

中国股市自2006 年9 月至2007 年10 月间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狂飙期,上证指数从1636点涨至6036 点。

此后,中国股市又演绎了一次自由落体式的下跌,上证指数从峰顶的6124 点下探至最低2284 点。

股市市值缩水60%,两市股票总市值也从高位蒸发了19.24 万亿元,相当于2007 年全国GDP 的78%,市值损失甚至比深受信贷危机困扰的美国纽交所市场还多了 5 万亿人民币。

图4.6 2008-2012年沪市大盘走势图(数据来源:上交所网站)经历了这般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内居民的理财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证券市场一再低迷且调整幅度巨大,这些因素使得民众开始审慎面对证券市场的风险,城镇居民对各种理财类产品的投资意愿发生了较大变化。

也正是这样的起起落落,使得中国的投资者在面对个人理财需求时,更加的重视风险因素。

4、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使居民个人资产的增值和保值意识加强近几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过去的带有福利色彩的社会保障体制都被社会保险性质的体制所取代。

福利分房的取消、医疗体制、退休金和养老金筹集和发放等制度的改革,都将原先的由政府和企业参与的社会保障体制发展成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参与的体制。

同时,由个人负担的商业保险作为对社会保障体制的补足也逐渐为社会大众所接受。

社会保障体制的变化,客观上促使国内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从一个较长的周期对自身的金融资产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以确保在各种情况下(退休、失业、生病等)生活水平能得到保证,各阶段的生活目标能得到实现。

在这种背景下,个人理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始被社会各界意识到。

4.1.2 金融改革形势下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需求的日益增长1、国内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业务全面化的趋势收入结构的多元化是衡量商业银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我国商业银行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又受到不能实现混业经营的法律法规约束,导致收入结构呈现净利息收入一枝独秀的局面。

面对这种状况,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银行零售业务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新热点。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丰富业务种类,将个人理财业务作为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重点,正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有鉴于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的过程中,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完善看成是实现银行业整体水平提升的有利契机,完成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和业务发展的全面化,已经成为银行业务迅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2、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具有先天的优势我国居民的高储蓄率决定了商业银行成为个人资金最主要的出入口,构成了理想的金融中介平台。

即便在目前的法律法规之下,商业银行的各种储蓄业务、国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外汇和黄金买卖以及发行的各型理财产品已经用来作为居民现成的理财工具了。

对于自身无法开展的业务,商业银行可以积极与保险、证券、基金、信托、期货等公司合作,利用自身销售渠道,搭建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中介平台,力争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以高质量和丰富的产品组合与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充分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

因此,与其他经营单一业务的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优势十分明显。

4.2 Z银行个人理财业务SWOT的研究本节将具体阐述Z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通过SWOT 分析的方法,完整的了解Z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机会,为后续制定出最适合Z银行的策略提供依据。

4.2.1 优势1、拥有社会公众的信任Z银行创立于1987年,是中国的最早一批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之一,在上海与香港两地上市。

虽然其是目前所有上市股份制银行中最后一个上市,但这并未降低社会公众对其的认可程度。

2007年Z银行成功发行A+H股上市,至2012年其综合实力大大提高。

2012年,杂英国《银行家》杂志评出的世界金融品牌500强排行榜中,Z银行品牌排名69位。

同年《银行家》杂志推出的全球1000家最大银行排名中,Z银行一级资本排名48位,总资产排名第53位。

Z银行综合实力增强,是社会公众信任的基础。

2、拥有整体素质较高的人力资源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保障,拥有高素质的员工已成为眼下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Z银行2012年拥有员工37195人,从年龄结构看,与其他老牌商业银行相比(以工商银行为例),Z银行员工比较年轻。

以2012年为例:35岁以下员工占全体员工的比例为75.56%,36岁-45岁员工占全体员工的比例18.08%,45岁以上的员工占全体员工的比例只有6.41%。

(图4.7 、图4.8)。

图4.7 Z银行员工年龄结构图(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图4.8 工商银行员工年龄结构图(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2012)从员工的学历结构来看,同样与工商银行相比,Z银行员工整体受教育水平较高 .以2012年数据来看,Z银行拥有学士以上学位员工总数占比72.03%。

(表4-1)工商银行Z银行学位数量占比数量占比博士422 0.10% 119 0.35%硕士12118 3.00% 1555 4.55%学士167457 41.52% 22956 67.13%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从这两个结构分布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Z银行的人力资源储备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这样的员工整体素质,可以很好的为其后续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动力。

3、拥有先进的运营体制Z银行是国内较早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商业银行,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更加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盈利能力。

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Z银行引进了国外的战略投资者,与欧洲领先的西班牙对外银行(BBV A)建立了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关系。

2007年4月27日,Z银行在上海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同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得到了优化。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Z银行已成为国内资本实力最雄厚的商业银行之一,是一家快速增长并具有强大综合竞争力的全国性商业银行。

其树立了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目前正在大力提倡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拟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和服务体系,以提高对目标市场与优质客户的营销能力。

通过构建先进的科技应用管理平台,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这些新的举措和灵活的经营机制,无疑为其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4、领先的国际业务Z银行较早开始中间业务中的外汇结算业务商业银行之一,并在国内首批获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资格,拓宽Z银行国际化经营平台,加上Z银行可替代性不大的结算产品,让Z银行一直保持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领先地位。

在2012年,Z银行主动调整国际化发展节奏,拓展服务链条。

提升发展效能,排查业务风险,实现了业务健康较快发展。

同期,Z银行顺应货物贸易核销和直投政策等外汇管理新的政策要求,推出了各种便利化结算服务指引,同时通过提供客户培训、24小时交单无截止等特色服务,提升了客户服务质量,抢先占领行业政策调整带来的先机。

二零一二年,Z银行实现国际收支口径项下收付汇量(包括贸易、非贸易和资本项下)2396.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9%,市场份额4.55%,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排名第六(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统计月度报表排名),位列股份制银行首位,实现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汇量1531亿元人民币,市场占有率5.30%;实现国际业务中间业务收入25.8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9.32%。

5、较低的经营管理成本一家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可以通过经营管理成本来衡量,而成本收入比就是一个很直接的数据,可以理解成为各项成本占总收入的比重。

图4.9为各上市股份制银行2012年成本收入比,民生银行该数据为34.01%,招商银行为35.98%,而Z银行仅为31.51%,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

说明在同业中,Z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较强,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现有资源使其产生更多效益。

图4.9 各股份制上市银行成本收入比(数据来源:各银行2012年年报)4.2.2劣势1、营业网点较少我国境内地域广袤,营业网点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与客户的认可度,Z银行作为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股份制银行,在发展深度上无法与国有五大行相比,目前Z银行的网点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唐、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在中西部则主要布局在各大省会城市,网点数量的缺乏直接影响到了服务质量,进而无法取得更多的客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