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状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状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状及对策
一、我区农村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艺术教育的现状
1.艺术教育冷热不均,“极不重视”与“急功近利”并行
因受“应试教育”和“师资短缺”的影响,我区各小学的艺术教育,仅涉及音乐(唱歌)和美术(图画),而这仅有的音乐课和美术课,也有的只是在课表上体现,形同虚设,根本达不到艺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在此种情况下,因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产生了两个极端:一是极不重视。

把音乐和美术等艺术教育当作可有可无的杂科,任意删除或被语数等主要学科取代。

同时在应试的压力下,学生也根本没时间和精力接受艺术教育或熏陶,以致在美术欣赏课时,竟将写意花鸟,看作是作家随便在纸上乱画。

而另一个极端是急功近利。

误以为搞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考级、参赛、表演、拿奖牌,为学校争荣誉,为自己中考、高考争得一块敲门砖,争得几十分的降分数。

也难怪部分家长,在孩子还是幼教阶段,就寻师拜师找家教,甚至孩子已读初中,在课余时间外,手提画具肩背乐器,风雨无阻地学艺术。

由于现实中考级、得奖牌的只能是少数,结果大多数的孩子成失败者,他们对艺术教育的兴趣、自信以及重视程度自然要大打折扣,也就很难从中获益了。

2.艺术教育常被忽视取消
小学艺术类课程内容虽广泛,但落实却极不到位,小学艺术教育从学校到教师、家长、学生都不被重视。

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

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甚至挂羊头卖狗肉,有的被语、数等主课占用,更有的干脆让
学生自习。

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

个别学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

3.艺术教育方面的专业师资严重匮乏、设备严重短缺
教师强调艺术选拔功能,而忽视学生的审美体验的积淀。

目前,在农村小学教师中,艺术课教师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

因此,在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语、数等“主课”教师兼教,而且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同时,由于小学艺术教育不受重视,把艺术课看作“杂课”,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以至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

同时在农村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中,虽然在“普九”、“普图”、“普实”的工作中得到了改善,但有的学校管理不善或不会使用,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毁、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

有些学校的艺术课因为没有设备,无从开展。

4.思想观念陈旧,经济水平低下,学生家长认识不够
在广大的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封闭,观念陈旧,经济水平低下,文化素质不高,知识面较窄。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数等“主课”的学业,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

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同时受经济水平的影响,认为学艺术就是花钱,以至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

对于学校的一些相关的艺术活动,家长也不支持,有的甚至阻碍。

二、加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对策
(一)营造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我国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目标中也指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而实施审美教育,最根本的形式就是艺术教育。

只有包含艺术教育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全面的教育、和谐的教育。

由于艺术学科的特殊性,音乐、美术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

要求学校在艺术教学方面的投入要有一定程度的倾斜,必须保证教学所用各项设备落实,保证艺术教学时间落实,为艺术教育提供一个坚实的物质保障和时空保障。

我们应抓住巩固“普九”成果的契机,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音、美教学器材,使学校的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

在教育资金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积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

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学校购置艺术教育设备;另一方面,尽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

如简易的画夹、画架、画板等,鼓励学生自带或自购一些民间乐器,如二胡、笛子等。

另外,应妥善保管各种教学用具和器材,避免损毁和流失。

(二)建设高素质的艺术教师专业队伍
1.培养艺术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使命感
作为一名艺术教师,重要的是热爱孩子,热爱艺术教育,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把它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追求,努力增强自己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愿为它付出所有的心血。

要把自己的“真情”融入艺术教学之中,为它而喜、为它而忧、为它而思、为它而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学校的艺术教育的重要和不可忽视性。

我们常说“以情动人”“以情感陶冶人”,教育孩子关键是要有一个“情”字,情从何来,单纯地说教,对
孩子的影响是非常苍白的;一味的树典型,孩子只知道照着做,对其精神层面的影响甚微。

梁启超说过:“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就是艺术。

音乐、美术、文学这三种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掌住了”。

这就是说艺术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形式无法替代的。

艺术教育以其全方位的影响、多感官综合刺激,为学生拓宽一片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身心得以愉悦,情操得以陶冶,人格得以健全。

故,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素质。

2.加强师资培训,为艺术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提高艺术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
学校要重视音、美教师和特长教师的选用和培训,采用脱产专职培训和自学成才、业余进修、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为艺术教师的快速全面成长搭建一个坚实的平台。

一方面,可以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面试,从中小学中选拔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并具备一定音、美知识的年轻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专业学习培训,充实音、美教学力量;另一方面,对边远地区、人员较紧张的学校采用假期集中培训,聘请一些有水平的音、美教育专家授课,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

“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只有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三)统一思想,对艺术类课程进行再认识,加大艺术课落实力度
各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

不能像以前那样把艺术类课程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杂课”,也不能走走形式每周上一节不专业的“游戏课”,不能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应重视学习过程的获得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更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因为这些因素都是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老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互动起来。

“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也应该被“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所代替,教学形式应更灵活。

要大力加强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艺术课中的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如精心绘制板报,设计图案、书签,精心制作投影胶片等。

要积极开展艺术课教研活动,创设机会,让音、美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四)因地制宜,积极拓宽课外艺术教育活动领域
1.利用大自然进行艺术教育,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

学校地处山区,风景秀丽,无不是艺术教育的好材料。

学校组织学生远足、登高和参观游览等活动,通过观察、感受、欣赏大自然,听取有关传说、趣闻、历史故事,利用摄影、写生收集飞作题材,采集动植物标本等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从欣赏客体的形式美过渡到体现其内容美,从而把最美的东西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表达出来。

2.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兴趣爱好,成立了书画、硬笔书法、民乐、合唱、舞蹈、剪纸、鼓号、腰鼓、摄影、篆刻、小报等兴趣小组,学生全员参加。

为展示学生的创造成果,相互切磋,学校定期举行美术、书法、工艺等艺术作品展览,举办歌咏、书画、舞蹈、器乐演奏比赛,并开展评奖活动。

这些活动最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接受美的感染和熏陶。

总之,课堂是实施艺术教育的主阵地,必须确立课堂教学在艺术教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坚信艺术教育的质量源于课堂。

要逐步实施艺术教育课堂的多元化,因为生动活泼的艺术教育主要通过设置多元艺术教育课堂实施,只要我们学校注重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全力支持特长师资队伍的建设,并立足于运用
创新思维去审视艺术教育实践。

艺术教育必将以其全新的形式、内涵赢得师生乃至家长的拥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