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

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


国家货币 商业银行持有: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通货总量)
和中央银行发行的

信用货币

公众持有:通常所说的通货(currency) 币
• 凯恩斯按流通货币的用途,将其分类:
所得货币:个人的日常开支 业务货币:企业的日常业务开支 储蓄货币:个人和企业的收益性储蓄
可编辑ppt
8
2.2.2 货币的职能与特征
•国定货币论:货币作为便利交易的计算单位由国家创造并强制
可编辑ppt
6
2.货币的分类
• 计算货币是货币的基本概念和总称
商品货币(commodity money):由特殊商品的现实 (货国币家本货体币)管理货币:单金国位本家构位严成、格的银控货本制币位其,等发国(行家贵条有金件权属的决货货定币币货),币在本一位定,
• 1933年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成功:颁布紧急法 令稳定金融物价生产,保障利润;运用赤字财政 政策和通货膨胀政策开始大规模的公共工程政策 刺激经济。
可编辑ppt
2
2.1.3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
•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其基本观点是:社会 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有效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边 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使得消费需求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人 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引起投资需求不足,最终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形 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条件下可以兑换为商品货币 (可兑换货币 法令货币(fiat money):政府或央行发行的纸币及辅
(不可兑现货币)
国家的负债部分被货币化,成为典型的
债务凭证:(票据)
国家货币
可演变为银行货币 非国家负债的部分成为银行信用货币
可编辑ppt
7
• 凯恩斯的“流通货币”(与通常的“通货”相区别)
中央银行持有:中央银行货币
M1
难以预测 货币在投机中充当财富贮藏的手段 对利率极为敏感 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M1 L1(Y)
M2
Y 交易需求与预防需求图
可编辑ppt
r
投机需求图
12
3.货币需求的变动及影响
• 货币需求
• 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
交易与预防需求取决于货币收入水平 投机需求取决于公众对利率的预期
• 分析方法:宏观变量的总量分析 • 理论核心:有效需求理论(与总供给相均衡的总需求) • 有效需求不足:三大基本心理定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利润率与利息率) 流动性偏好理论(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财富)
• 政策主张:解决失业和振兴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政府干预经济,采取
2. 凯恩斯理论对各国政府政策的影响
战后众多国家奉行国家干预主义,实行需求扩张性政策,促进经 发展
1944年英国《就业政策白皮书》; 美国《1946年就业法》
3. 凯恩斯理论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 一方面,西方各国在恢复经济、增进就业、缓解经济危机上取得 著成效
• 另一方面,长期奉行的需求扩张性政策,最终导致70年代的“滞
1.货币职能
凯恩斯的 计算货币,充当交换媒介(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职能:
贮藏手段,积累财富的手段
2.货币特征:
•生产弹性(供给弹性)等于零 •替换弹性几乎等于零 •周转灵活、保藏费用低
存在流动性偏好的依据 政府控制货币发行的政策指导意义
•货币具有交换媒介和贮藏手段两个职能。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对经济起着重要的、 实质性的影响。货币具有三个特征:生产弹性等于零;替换弹性等于或几乎等于零; 具有周转灵活性且保藏费用低。货币的这三个特征使货币需求旺盛且不容易压制, 但用自然力量又无法扩大货币生产,增加可货编币辑供pp给t ,货币供求发生尖锐矛盾。缓解 9 这一矛盾的可行方法是:借助国家权力,增加货币供应。
危机
可编辑ppt
5
2.2 货币的本质与特征
2.2.1 币的本质与分类
1. 货币的本质
金属主义:货币等同于贵金属;货币的价值由 金属的价值来决定
名目主义:货币只是一种符号,没有实质价值
2. 凯恩斯的名目主义货币本质观:
•货币作为计算单位:一种观念上的货币(“计算货币”), 货币的本体即有形货币依赖于计算货币,计算货币本身 就是一种符号
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来扩大政府开支,降低利率,从而 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可编辑ppt
3
可编辑ppt
4
2.1.4凯恩斯理论的影响
1. 凯恩斯对当代西方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影响
• 分析方法转向对宏观变量的总量分析 • 注重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 • 经济理论加入货币金融因素
2.3 货币供求理论
2.3.1货币供应理论
1.外生货币论——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 变量
• 商品货币生产的弹性几乎为零 • 管理货币和法令货币的发行由政府垄断
2.货币供应渠道——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操作直接控制货币供给,并能改变公众的预期 公开市场的证券的种类和期限应当多样化
3. 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影响——利率而不是物价
第二章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金融学说
2.1 凯恩斯主义综述
凯恩斯主义是指由凯恩斯本人创立、建立在其著作《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 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开创了西方宏 观经济研究的先河。
2.1.1凯恩斯之前的主导经济理论
马歇尔的经济自由主义学说(以价格均衡理论为核心): • 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机制:供求关系具有内在的均衡力量。 • 资本市场上的价格机制:利率调节储蓄和投资。 • 劳动力市场上的价格机制:工资波动实现求职和就业的均衡。 结论:
可编辑ppt
10
2.3.2货币需求理论
1.货币需求的动机与构成(流动偏好理论)
交易动机 货币需求动机 预防动机
投机动机
交易需求 预防需求 投机需求
2.货币需求的特征
交易与预防需求的特征
相对稳定,且可以预计 货币充当交换媒介 对利率不太敏感 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可编辑ppt
11
2.货币需求的特征
投机需求的特征
力主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由放任的经济自由主义原则
可编辑ppt
1
2.1.2 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
• 凯恩斯革命之前,传统经济学长期以来占据主导 地位
•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宣告了传统经济学的 彻底破产
• 政府干预主义的兴起:凯恩斯在《走向繁荣之路》 中充分肯定了财政、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