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桩土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桩土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收 稿 日期 :05 0 —5 20 — 4 2
作者简介 : 民(90 ) 男 , 戴 18 一 , 江苏 常熟人 , 士研究生 , 硕 主要从事地基及基础工程研究
维普资讯

第5 期

民, 等
桩土相互作用 研究综述
59 6
的性 况 , 均质 土不 需对 桩身 模 型进 行离 散 , 分析 群 桩时 不依 赖 于许 多共 同作 用 系数 , 于计 算 . 便
Mnl 位移解求得桩周土体的位移 . i i dn 假定桩土界面不发生滑移 , 即可求得桩身摩阻力和桩端力 的分布 , 进而 求 得桩 的位移 分 布 . 果假 定 Mi l 移解 在群 桩 的情 况下 仍 旧适 用 , 弹性 理论 法 可 以被 推 广 至群 桩 的 如 ni dn位 则
相 互作 用分 析 中 .
何快速 、 有效地加固软土地基成为当前岩土工程界研究 的热门课 题 . 软土地基加 固的主要技术有 : 排水固结 法、 换土垫层法 、 灌浆法 、 复合地基等【 . 因复合地基技术对软土加 固直接有效 , 能快速提高承载力 , 工后沉降 相对较小, 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 前 困扰公路建设 的桥头跳车 、 目 工后沉降等问题也主要 采用 C G桩_ P C桩l等刚性桩复合地基技术进行处理 . F 2、 2 C _ 3 j 然而, 复合地基的理论研究落后于工程实践 . 许多学者_认识到 , 4 J 研究复合地基中桩与土的相互作用, 将 有助于了解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 , 以便充分利用桩基承载和抵抗变形的能力, 优化复合地基设计 、 施工方案 , 取得更好 的软基加固质量 . 因此本文对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 介绍国内外桩土相互作用两大类 研究方法各 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分析其各 自 存在的主要 问题 , 出了桩土相互作用问题研究的发展方 向. 指
维普资讯
第3 4卷第 5 期
20 06年 9月
河 海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u ] f oa U i rt( a r c ne) oma o H hi n esyN t a Si cs v i ul e
Vo . 4 No. 13 5
C 荷载传递法 . . 荷载传递法本质为地基反力法 . 根据求取传递 函数手段 的不 同 , 可将传 递函数法分为 Se 等_ l e d l_ 提出的位移协调法和佐腾悟等_] l提出的解析法 . 荷载传递法可较好地模拟单桩性状 . 由于没有 考虑土体 的连续性 , 荷载传递法一般不能直接用于群桩 , 除非经分层积分位移迭代或与有限元耦合 .
b 剪切位移法 。 Coe 6] . 以 ok 等[ 为代表. - 8 根据线性 问题 的叠加 原理 , 可将剪切位移法推广到群桩 的桩土 相互作用分析中.oa i N g 等[基于上述思想再把每根桩分成若干段并考虑地基土分层特性 , m ] 得到比 M nl i i dn 公式积分大为简化的数值计算方程组 . 剪切位移法的优点是在竖 向引入一个变化矩 阵, 可方便考虑层状地基
1 桩土相互作用的研 究现 状
桩土 相互作 用 问题 属于 固体 力 学 中不 同 介 质 的 接 触 问题 , 现 为材 料 非 线 性 ( 凝 土 、 为 非 线性 材 表 混 土
料)接触非线性( 、 桩土接触面在复杂受荷条件下有黏结 、 滑移、 张开 、 闭合 4 形态) , 等 是典型的非线性 问题 . 为了能够全面地评价桩土的相互作用问题 , 通常需要确定桩 、 土体各 自的应力和应变 以及接触 区域处位 移和应力分布的数据 , 对影响桩土相互作用的各 因素进行全面研究 . 研究桩土相互作用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 有 :a土 的变形 特征 ;b 桩 的变 形 特征 ;c桩 的埋 置 深度 ;d 时 间效应 ( 的 固结 和 蠕 变 ) ()b 荷 载 的 () () () () 土 ;eP 部 形式( 静载或动载 )( 施工顺序( ;f ) 即开挖 、 排水以及基础和上部结构施工各个阶段的影响) .
关 键词 : 土相 互作 用 ; 触面 ; 值 分析 ; 桩 接 数 模型 试验 ; 复合地 基 中图分类 号 :U 4 T 47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0 18 (06 0 — 58 0 10 —9 0 20 )5 0 6 —4
我 国东部 沿海 地 区因广 泛分 布着 淤泥 质粉质 黏 土地 层 , 工程 建设 中存 在大 量 的软 土地基 加 固问题 , 在 如
目前桩 土相 互作 用 的研 究方 法 主要 有理论 分 析法 和试 验方 法 .
1 1 理论分 析 方法 . 1 11 经典理 论分析 法 ..
a 弹性 理论 法 . Pu s] 法为 代表 . 定 桩和 土 为弹性 材 料 , 的杨 氏模 量 E 或为 常数 或 随深度 按 。 以 ol 方 oE 5 假 土 s 某一 规律 变化 . 由轴 向 荷 载 下 桩 身 的 压 缩 求 得 桩 的位 移 , 由荷 载 作 用 于 半 无 限 空 间 内某 一 点 所 产 生 的
状 进行 了总结 . 绍 国 内外桩 土相 互 作用 两 大类研 究 方法—— 理论 分 析 方法 、 验 方 法各 自的特 点 介 试
和适用范围, 并分析 了其各 自 存在的主要问题 . 出接 触面本构模型的完善、 指 计算方法的改进 、 数值 分析 与试 验相 结合 是桩 土相 互作 用 问题 研 究 的发 展 方 向 .
S p. 0 6 e 20
桩 土 相 互 作 用 研 究 综 述
戴 民, 云东 , 周 张 霆
( 大学 岩土工程科 学研究所 , 河海 江苏 南京 209) 1 8 0
摘 要 : 于桩 土相 互作 用研 究在 刚性桩 复合 地基 理论 研 究 中的意 义 , 国 内外桩 土相 互 作 用研 究现 鉴 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