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样工艺性审查标准
总成名称:前后围骨架总成 审查人: 审查日期: 审查记录
总成图号:5301000/5601000 共2页 审查结论 第1页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总
页
第
页
图样工艺性审查标准
车型/订单: 设计人: 序号 审查内容
总成部分 同一产品系列平台化程度:同一平台 车身弧线、总高度、总宽度、窗下沿梁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
页
图样工艺性审查标准
车型/订单: 设计人: 序号 审查内容
单件部分 1 骨架型钢及钣金制件选材应在公司 内现有的材料中选取,并且符合《物资 采购标准》 。 如采用整体磷化,则各单件必须带 出流酸孔情况具体分析) ,流酸孔直径 为 10mm,中心距单件两端 10mm,开孔位 置在车身的最下部。 非整车磷化车型,型钢开口处应按 《底架开口型钢封闭方案》要求封闭。 为防止灰尘进入,在通立柱的上下 开口处封板(预留硫酸孔) 。 顶横梁过渡圆角须满足液压数控 弯管机加工的最小弯曲半径;取消折线 连接结构。 后视镜固定板, 门泵固定板采用预先 焊点焊螺母工艺,减少现场攻丝工序。 车型曲线尽量统一,曲线标注须由坐 标点表示法转化为弧度直线表示法。 天窗圆角半径及厚度应符合《标准 自制件》所列冲压模具加工要求。 顶灯固定座及喇叭固定座尺寸及 材料应符合《标准自制件》所列冲压模 具加工要求。 风道角钢折边高度及长度应在折 边机加工范围内,折边角度≥83°(否 则应转换为钝角) ,符合折边工艺标准。 空调固定板应带出螺栓孔,由制件 车间制件后转后续工位低位作业;槽钢 结构应符合现有模具加工范围。 行李架固定座材料及长孔尺寸须 符合模具加工范围,且板角为圆角。 顶横梁、弯梁及纵梁含穿线孔时, 孔直径统一为Φ 18,以便安装护帽。 同一平台车型槽钢截面尺寸必须 统一,优先选用模具加工范围截面;槽 钢两端应绘制出流酸孔其位置
2
3 4
5
6
范地标注,不出单件图,斜头型钢的布置 应使斜头角度不小于 25°。
总
页
第
页
图样工艺性审查标准
车型/订单: 设计人: 序号 审查内容
单件部分 各单件的圆弧须满足液压数控弯 管机加工的最小弯曲半径范围;下立柱 下部 R 弧园角应满足现有的圆弧切口模 具加工范围,模具有 R25/R50 两种(见 《标准制造工艺》)。 地板角钢、座椅固定槽钢、座椅固 定角钢及其他钣金件折边高度及长度 应在折边机加工范围内,符合折边工艺 标准; 折边工艺无法满足的, 应符合 《标 准制造工艺》所列现有模具加工要求。 骨架型钢及钣金制件选材应在公 司内现有的材料中选取,并且符合《物 资采购标准》 。 如采用整体磷化,则各单件必须带 出流酸孔位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开孔位置在车身的最下部;为防止灰尘 进入,在通立柱的上下开口处封板(预 留硫酸孔) 。对于非整车磷化车型,型 钢开口处应按照《底架开口型钢封闭方 案》要求进行封闭。 后视镜固定板,门泵固定板图纸标 识出固定孔位置,且预先焊点焊螺母, 减少现场攻丝工序加工。 扶手固定板、乘客门门泵固定板等 宽度不大于立柱截面的固定板应采用 塞焊 (或直接在立柱外表面焊接) 工艺, 不得采用型钢割豁焊接钢板结构。 侧仓门撑杆固定座(板)、铰链固定 板、锁止座固定板等截面大于立柱截面 的外露固定板角部必须倒圆角;相同功 能的固定板尺寸及规格尽可能统一。 斜头型钢要按照斜头料标注方法 规范地标注,不出单件图,斜头型钢的 布置应使斜头角度不小于 25°。 车型曲线尽量统一,曲线标注须由 坐标点表示法转化为圆弧直线表示法。 下立柱、窗立柱弧线与前后立柱对 应部分保持一致。需进行封板处理的, 必须在明细表中进行标识。 侧仓铰链固定座结构形式尽可能 统一,固定座固定孔尺寸及相对位置须 统一,并符合模具加工范围。 总 页
总成名称:前后围骨架总成 审查人: 审查日期: 审查记录
总成图号:5301000/5601000 共2页 审查结论 第2页 备注
1
腰梁高度、边窗高度宽度、司机窗(门) 、 乘客门等关键部位尽可能保持一致。如更 改,能否避免与现有车型干涉。 系列化车型司机窗弧线、大小尽可能 保持一致,以便于保持胎具及样板的统 一。异形边窗尺寸标注齐全,不得标注易 于变形的尖点,应在中部取点标注。 前风窗框四角应有至少各有 1 件 5.0* 50*50 的三角加强板,增加四角连接强度。 明细表标识清楚、齐全,尺寸与图纸 标注一致;总图尺寸与单件图一致。 能够借用的单件应在图纸中表明借用 图纸图号及借用标志,不另出图纸。对称 件应在图纸明细表中表明,不另出图纸。 斜头型钢要按照斜头料标注方法规
总成名称:左右侧骨架总成 审查人: 审查日期: 审查记录
总成图号:5401000/5411000 共2页 审查结论 第1页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
页
图样工艺性审查标准
车型/订单: 设计人: 序号
12
总成名称:左右侧骨架总成 审查人: 审查内容 审查日期: 审查记录
总成图号:5401000/5411000 共2页 审查结论 第2页 备注
13
乘客门立柱、司机窗后立柱及凯 越、凯驰左右侧前立柱等组合立柱,应 保持同系列统一性,固定板及其他小件 与立柱组焊位置应利于减小焊接变形。 对称单件应在图纸标题栏中表明, 并在技术条件内注明与 XX 件对称,不 得另出图纸。 总成部分 同一产品系列平台化程度: 同一平台 车身弧线、总高度、总宽度、窗下沿梁到 腰梁高度、边窗高度宽度、司机窗(门) 、 乘客门等关键部位尽可能保持一致。 如更 改,能否避免与现有车型干涉。 系列化车型异形边窗弧线尽可能 保持一致,以便于保持胎具及样板的统 一。异形边窗尺寸标注齐全,不得标注 易于变形的尖点,应在中部取点标注。 立柱及斜支撑布置应与窗立柱及 下立柱相对应,有利于减小焊接变形, 提高腰梁直线度。 明细表标识清楚、齐全,尺寸与图 纸标注一致;总图尺寸与单件图一致。 能够借用的单件应在图纸中表明借 用图纸图号及名称, 不另出图纸。 对称件 应在图纸明细表中表明,不另出图纸。 斜头型钢要按照斜头料标注方法 规范标注,不出单件图,斜头型钢的布 置应使斜头角度不小于 25°。 侧仓门下裙横梁与立柱相对位置在 图纸上应有相应剖视,相同结构应标识 为相同剖视面,且尺寸一致;下裙横梁 若与立柱连接面小于 20,应增加加强型 钢,防止支撑道轨车过程中发生变形。 窗立柱塞焊的扶手固定板、带穿线 孔制件等其他易于混淆的制件,应在总 成图纸中标识出板及孔的位置。 轮罩支撑应利于轮罩蒙皮的安装。 系列车型座椅槽钢位置保持一致。 公交车轮口地板角钢结构应利于 防腐处理 总 页
图样工艺性审查标准
车型/订单: 设计人: 序号
1 2 3 4
总成名称:各涉及样板总成 审查人: 审查内容 审查日期: 审查记录
总成图号:0000000 共2页 审查结论 第1页 备注
能够借用的单件应在图纸中注明借用 图纸图号及借用标志,不另出图纸。 对称件应在图纸明细表中注明,不另 出图纸。
带弧线的单件图纸相关尺寸要标 注完整。 带坐标点的单件图,尽可能转换为 标准弧线。 在设计图纸时应优先选用已有的 标准弧线,已有的标准弧线有:R2500、 R3000、R3500、R4000、R4500、R5000、 R5500、R6000、R6500、R7000、R7500、 R8000、R8500、R9000、R9500、R10000。 在图纸上存在角度标注的,应转换 成相关尺寸或参考标注。 顶横梁过渡圆角须满足液压数控 弯管机加工的最小弯曲半径;取消折线 连接结构。 骨架 ( 型钢 ) 单件的设计弧线要圆 滑平顺,避免结构过于复杂。
总成名称:顶盖骨架总成 审查人: 审查日期: 审查记录
总成图号:5701000 共2页 审查结论 第2页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总
页
第
页
图样工艺性审查标准
车型/订单: 设计人: 序号
1
总成名称:底架总成 审查人: 审查内容 审查日期: 审查记录
总成图号:5301000/5601000 共1页 审查结论 第1页 备注
总成化程度:检修口,前、后高地 板,轮罩、格栅及其它总成化应适应生 产线及底架胎具需求。 选用材料规格及材质应符合《物资 采购标准》规格及材质。 制造工艺合理,总成结构工艺性适 应生产条件和生产工艺。 生产线投产车型底架结构应适应 分离式车身生产工艺要求,博发事业部 投产车型(除凯撒、博发、梦幻外)底架 结构也能适应分离式车身生产工艺,可 利用道轨车实现工位间移动。 胎具通用化程度:底架结构应适应 现有底架通用胎架结构要求,便于底架 组焊。 整体磷化车型,则各单件必须带出 流酸孔情况具体分析) ,流酸孔直径为 10mm, 中心距单件两端 10mm, 开孔位置 在车身的最下部。非整车磷化车型,型 钢开口处应按《底架开口型钢封闭方 案》要求封闭。 底架自身结构强度应适应单片转 运要求,便于底架提前、集中组焊。 直线型钢料按照标注方法规范标 注,不出单件图,斜头型钢的布置应使 斜头角度不小于 25°。 所有开口型钢采用斜头型钢对接 或封板结构,不得出现型钢开口。 过道型钢尽可能采用直通结构,易 于保证过道直线度。
总成名称:顶盖骨架总成 审查人: 审查日期: 审查记录
总成图号:5701000 共2页 审查结论 第1页 备注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总
页
第
页
图样工艺性审查标准
车型/订单: 设计人: 序号 审查内容
总成部分 同一产品系列平台化程度:同一平 台产品顶横梁弧线、总长度、总宽度、 蒙皮搭接纵梁位置、两侧大纵梁型号及 斜度等关键部位尽可能保持一致。如更 改,能否避免与现有车型干涉。 空调匹配通用化程度:不同系列车型 安装同一空调时,空调进风口、出风口、 空调固定板等尺寸及位置应保持一致;同 系列车型换装不同空调时,设计人员应尽 力与厂家沟通以保持空调安装尺寸(进出 风口、空调固定板)一致,确实无法统一 的,顶横梁及除进、出风口外的纵梁部分 应相对一致,空调固定孔位置的变化可以 通过更改固定板尺寸保持纵梁位置固定不 变,避免反复修胎造成胎具定位精度降低。 前后顶内饰固定板厚度应大于 2mm,以便保持焊接后的平整。 如顶纵梁与两侧纵梁需开穿线孔, 则穿线孔要尽量大,防止制做误差造成 合车时错位。 总图应表示出穿线孔位置,所有横 梁及纵梁穿线孔在骨架组焊后必须保 证畅通,不得出现堵塞及封闭现象。 最前、最后顶横梁过渡圆弧半径应 小于中间顶横梁过渡圆弧半径,以防止 与顶蒙皮干涉。 空调固定板、门泵固定板尺寸标注 必须标注孔中心位置,并有明确视图表 达出固定板安装位置。 顶骨架结构应满足顶蒙皮低位作业 要求,带有两侧大纵梁;大纵梁弦长、 弦高必须标注明确,其中弦长应标注大 纵梁上下两个尺寸,以便胎具制作时确 定纵梁倾斜角度。 不同系列车型(含不同项目部车 型)采用同一型号天窗时,骨架天窗口 及园角尺寸应统一,且适合现有模具。 搭接顶中蒙皮的纵梁间距应与公 司蒙皮材料幅宽相对应,不得超过材料 幅宽,纵梁上平面必须与顶横梁上平面 平齐,下面不得超出横梁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