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梁首件施工总结

系梁首件施工总结

目录一、首件工程概况 (3)二、施工目标 (3)(一)质量目标 (3)(二)安全目标 (3)(三)环保目标 (3)(四)首件目的 (3)三、首件工程施工准备 (3)(一)物资供应 (3)(二)技术准备 (3)(三)试验工作 (4)四、施工组织 (4)(一)管理人员组织 (4)(二)施工队伍组织 (4)(三)机械组织 (4)(四)施工现场管理体系网络 (4)五、首件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5)(一)施工工艺流程 (5)(二)施工方法 (5)(1)基坑开挖 (5)(2)凿除桩头、桩基检测 (6)(3)基底处理 (6)(4)测量放样 (6)(5)钢筋绑扎 (6)(6)模板安装 (6)(7)混凝土浇筑 (7)六、质量控制措施 (7)6.1工程质量技术组织措施 (7)6.2主要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点及具体措施 (8)6.3现场材料质量管理 (8)6.4技术复核及隐蔽工程验收 (8)6.5质量管理目标 (8)七、安全保证措施 (8)八、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9)九、成品检验 (9)十、施工经验总结 (9)系梁首件施工总结根据标段的实际情况,经过项目部精心组织,规范施工,清水河3号大桥系梁首件于2011年08月06日施工结束,作为首件工程既是业主对我们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流程的全面考查,又是为我们以后预制箱梁大规模施工提供了一个可行性方案。

为了更好做好下一步工作,现将清水河3号大桥首件系梁施工过程以及出现的问题总结如下:一、首件工程概况清水河3号大桥是五台至盂县高速公路上跨清水河的一座大桥,位于南沟尧村南约400m处。

首件系梁编号L19#,桩顶系梁在原地面以下约1.5m处,梁宽1.0m,梁高1.2m,两桩中心线之间距离为6.8m。

主要工程数量:左线21,右线22,共计43个。

每个系梁消耗C25混凝土设计量为6.5m3。

首件系梁混凝土开始浇筑时间为2011年08月05日23:00,浇筑结束时间为2011年08月06日1:47,施工过程连续无间断。

二、施工目标(一)质量目标本工程质量目标是创优质工程,工程优良率达到100%。

交验项目主要指标合格率要求达到100%,分项工程质量评分不低于90分。

(二)安全目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为零案次;无人身重伤事故及其以上事故;无汽车行车责任重大事故;无等级火警事故和爆炸事故;无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年度轻伤控制在3‰以下。

(三)环保目标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和《水土保持法》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定落实环保。

采取各种工程防护措施,控制水资源污染,水土流失,减少粉尘对空气的污染,降低噪音污染,减少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确保沿线景观不受破坏,保持生态平衡,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首件目的通过首件的施工,取得相关的技术参数,确定拟定的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为后续施工总结相关经验;通过首件工程施工,结合工程实际,来确定最优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

三、首件工程施工准备(一)物资供应定型钢模板,钢筋,砂,石子,外加剂,水泥等以上进场材料均已经过自检合格后,经专业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并同意使用。

(二)技术准备1.组织项目经理部有关施工管理人员学习施工图纸、施工规范以及有关施工技术文件。

2.作好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会审工作,对各级施工人员进行逐级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并认真执行各项施工技术规范。

(三)试验工作所有施工材料的试验工作已全部完成,并经过监理工程师的抽检。

施工的砼配合比设计已完成。

四、施工组织(一)管理人员组织系梁施工对本桥的施工有重要的作用,做好本分项工程是本桥的一个关键环节,我项目部由项目领导统一安排,具体如下:1.施工管理人员安排:组长: 杨昌盛副组长:翁士海、冯茂生组员:默志辉、饶欢、郎东卫、丁中、韩刚2.人员岗位职责:杨昌盛:全面负责组织施工管理工作及施工队伍落实工作。

翁士海:具体负责现场全面施工工作的指挥、协调及队伍的组织工作。

冯茂生:负责全面技术和质量管理工作,负责审定施工方案和相应纠正措施工作。

默志辉:根据施工方案,做好材料的计划和按时进场的管理工作。

饶欢:负责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施工方案的编制,负责区域的现场施工管理工作,负责相应纠正措施,进行方案交底工作。

郎东卫:全面负责现场的质量保证措施的实施与控制。

丁中:全面负责施工安全工作。

韩刚:全面负责各种材料检验、配合比控制质量工作。

(二)施工队伍组织施工队伍:组织一个施工队,负责本桥系梁的施工。

基坑开挖配置人员3人;系梁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配置人员15人。

(三)机械组织为保证系梁的正常施工,我项目安排施工机械如下:(四)施工现场管理体系网络施工队中下设质检组、安全组、施工组、材料组和后勤组,以便控制施工。

各人员的主要职能:①施工班长:对施工全面负责,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施工队全面工作,协调班组之间与作业队之间的工作,督促各班组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职能工作,并负责与各相关部门的联系。

②质检组:主要负责工程施工技术工作,质量控制、自检、验收、技术复核、质量评定、技术资料的收集工作,以及对测量小组和现场试验实行具体工作指导。

③安全组:主要负责施工安全管理,具体实行施工现场安全动态管理,消防保卫,环境保护等工作。

④材料组:主要负责材料统计、接收、保管等工作。

⑤施工组:主要负责生产指挥调度、文明施工等工作。

⑥后勤组:主要负责食堂、宿舍等后勤保障等工作,作好现场整洁卫生及文明施工管理等工作。

五、首件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一)施工工艺流程(二)施工方法(1)基坑开挖桩身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后进行基坑开挖。

在基坑开挖线以外5m处设置纵横向截水沟将地表水排入天然水沟。

基坑内排水采取在基坑四周设排水沟及集水坑,并由专人负责排除基坑积水,严禁积水浸泡基坑。

采用挖掘机放坡开挖,坑底预留30cm人工清底。

并根据地质情况,设置木桩或钢管桩等临时支护措施,防止边坡坍塌。

(2)凿除桩头、桩基检测破除桩头时用采用空压机结合人工凿除,上部采用空压机凿除,下部留有10~20cm由人工进行凿除。

凿除过程中保证不扰动设计桩顶以下的桩身混凝土。

将伸入系梁的桩身钢筋清理整修成设计形状,复测桩顶高程,进行桩基检测。

桩头凿完后报与监理验收,并经超声波等各种检测合格后浇筑混凝土垫层。

(3)基底处理基坑开挖比设计基底标高底10cm后,清除积水、杂物和松散土质,做到基底平整、密实,然后铺10cm厚C20素混凝土找平层,作为底模。

(4)测量放样测量部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样,首先放出4个拐点的位置,然后拉直线用红漆描绘出外部轮廓线。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再次进行复测。

(5)钢筋绑扎钢筋绑扎在垫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后进行。

在垫层面上弹出钢筋的外围轮廓线,并用油漆标出每根钢筋的平面位置。

系梁钢筋集中加工,现场进行绑扎,底层系梁钢筋网片与桩身钢筋焊接牢固;搭设钢管架绑扎、定好上层系梁钢筋和预埋于系梁内的墩身钢筋。

保证墩身在系梁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不发生位移。

钢筋的连接形式满足设计要求,在同一接头区段内钢筋接头错开。

钢筋的交叉点用铁丝绑扎结实,必要用点焊焊牢,系梁箍筋弯钩设置在系梁底部,其箍筋的起点和终点应分别绑扎在主筋上。

安放保护层垫块以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垫块与钢筋扎紧,并相互错开。

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符合设计要求。

系梁模板采用定型钢模,吊机配合安装,模板安装在钢筋骨架绑扎完毕后进行。

采用绷线法调直,吊垂球法控制其垂直度。

加固通过型钢、方木、拉杆与基坑四周坑壁挤密、撑实,确保模板稳定牢固、尺寸准确。

墩身预埋钢筋的绑扎在模型立设完毕后进行,根据模型上口尺寸控制其准确性,采用与系梁钢筋焊接,形成一个整体骨架以防移位。

系梁模板采用定型整体钢模板,左右两侧钢模与护壁混凝土连接,模板间的固定采用钢管紧固。

模板之间的接头均应紧密结合,防止模板接头漏浆。

模板的安装与钢筋安装工作配合进行,模板安装完毕后,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自动计量,罐车运输,人工配合吊车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混凝土的浇筑环境温度昼夜平均温度或最低温度不低于15℃,局部温度也不高于+40℃。

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混凝土下落高差大于2.0米时,设串筒或溜槽。

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故采用溜槽使混凝土下落,以确保混凝土浇注质量。

溜槽距混凝土面高度不大于2 米,连接稳固,并用钢管紧固,防止施工时滑落。

系梁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完毕,不留施工缝。

如遇停电等特殊原因,必须留施工缝时,可在混凝土面按规范要求加插适量的短钢筋。

在灌注新的混凝土前,施工缝面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积水和隔离物质。

系梁混凝土分层浇注和分层捣固密实,分层厚度控制在30~45cm,并特别注意对钢筋与模板和桩护壁间隙的振捣。

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时严禁碰撞钢筋和模型。

振动器的振动深度一般不超过棒长度2/3~3/4倍,振动时要快插慢拔,以便捣实均匀,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

上一层振捣时振动棒要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10cm,移动间距不超过40cm,与侧模保持5~10cm距离,对每一个振动部位,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即混凝土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出现平坦泛浆,但注意不能过振。

混凝土浇筑之前,注意防止地下渗水进入基坑,基坑内不得有任何积水,否则,应设法将积水用抽水机抽干,方可灌注混凝土。

系梁混凝土28d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达到25MPa,每桩取3 组试件。

(8)拆模系梁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方可拆除,一般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 时方可拆除模板。

(9)混凝土养生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且初凝后,即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保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

拆模后洒水并用塑料薄膜包裹,养生时间不小于7天。

(10)基坑回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基坑回填,基坑四周同步进行;回填土分层回填,每层厚度10~20cm,用冲击夯夯实。

回填面高出地面30cm。

六、质量控制措施6.1工程质量技术组织措施(1)建立层次分明的责、权、利相结合的质量责任制,认真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做到质量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同时抓住施工现场,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消灭质量通病,使质量管理上新水平。

(2)加强技术管理,每道工序都进行书面技术交底,交底人,接收人在书面上签字,明确责任,组织各班组长学习技术规范,让每参与人能熟悉质量验收的标准。

严格按设计要求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组织施工。

6.2主要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点及具体措施(1)认真编制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作业指导书并贯彻,使工程质量全过程得以受控。

(2)搞好技术交底及技术培训工作,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