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研究》研究方案
一、我的教学问题与狐疑
: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或听到很多家长反映的同样的一个狐疑:许多学生数字抄错,或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盲目解题而导致错误。
确实,一些学生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现象: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会。
分析它的错误原因,在大意、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是学生对题目的审题能力的欠缺,是缺少审题的习惯和审题的技能。
那么这些“审”的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到底这种可避免的问题存在哪几种形式或者类型?如何通过教师的教来减少这些可避免问题所占的比率?如何审题更加有用?这些个问题都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判断。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掌握有用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审题能力与习惯对于他们自身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审题不仅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更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有用性。
1、农村学生学习能力单薄:最直接的反映是缺乏审题的习惯,看错题、抄错题、计算错等现象频发,家庭作业正确率低,理解题意能力单薄,缺乏自主学习的欲望,,;
2、教师的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教师往往单一追求高分的教学目标,大量进行练习的训练,追求题目的结果,对学生审题习惯、审题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包办代替学生读题、有利于学生学会辨析、思维与判断,轻轻松松学好数学;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其专业成长。
三、研究内容及对策:
(一)研究低年级学生认知基础与审题中间的障碍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人,同时也是活生生的有意识的人,是学习的主体。
由于受到一些家庭培养不重视等客观原因影响,审题能力跟同龄的城里孩子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自身学习的现状,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与生活很贴近,使学生做到对所做之题心中有数,适时的审题能力培养,这样才能及时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
(二)研究教材中例外教学内容的审题方法
现行的教材,非常重视提供丰盛的情境素材供学生学习。
在素材选择上,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题材涉及古今中外,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
这些固然从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探索、交流提供了更大的时间和空间,但从另一方面也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研究各类概念题的审题方法
在题目上,让学生进行批注、分析的过程写出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率,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合等变形。
计算题的审题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详尽问题详尽分析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计算题算得正确、迅速。
此外,在教给审题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及热情鼓励,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
(三)研究教师采用例外的教学策略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1)研究读题的基本方法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
(2)指导学生动眼观察题目信息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
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同时,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
数学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理解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再把有用的信息进行有用整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指导学生对题目的有关的信息进行动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