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总体建设方案 (2)1.1.建设原则和策略 (2)1.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1.2.1总体建设目标 (3)1.2.2分期目标 (4)1.3.项目定位——公益性平台 (5)1.4.总体建设内容和规模、分期建设内容 (6)1.4.1总体建设内容 (6)1.4.2建设规模 (12)1.4.3分期建设内容 (13)151.5.建设任务.................................................................................................1.5.1A-基础设施项目及门户建设 (18)1.5.2B-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19)1.5.3C-物流交易服务平台建设 (19)1.5.4D-物流协同服务平台建设 (21)1.5.5E-物流电子政务平台建设 (22)1.5.6F-物流增值服务平台建设 (23)1.6.总体设计方案.........................................................................................251.6.1总体架构 (25)1.6.2技术架构 (27)1.6.3部署架构 (31)第二章.《智慧物流管理系统》 (36)一、货物入库 (36)二、运输配送 (37)第三章.《智慧仓储管理系统》 (38)一、客户管理 (41)二、收货管理 (42)三、出货管理 (44)四、货物管理 (46)五、库存管理 (49)六、结算管理 (51)七、基本信息维护 (52)八、系统管理 (53)九、系统维护 (54)第四章.<<智慧运输管理系统>> (55)二、配送管理 (57)三、行车管理 (58)四、GPS车辆定位系统 (59)五、费用管理 (61)六、保养及修理 (62)七、租赁车管理 (64)八、保险及事故处理 (65)九、车辆管理 (68)十、驾驶员管理 (69)十一、查询报表 (70)十二、发票管理 (72)十三、财务结算 (73)十四、基本信息维护 (76)十五、系统管理 (77)十六、系统维护 (78)第五章.《智慧销售配送管理系统》 (80)一、客户管理 (82)二、销售管理 (84)三、配送管理 (85)四、智慧运输管理 (86)五、入库管理 (88)六、出库管理 (90)七、货物管理 (93)八、库存管理 (96)九、结算管理 (99)十、统计报表 (101)十一、基本信息维护 (102)十二、系统管理 (103)十三、系统维护 (104)第六章.《智慧联运结算系统》 (106)一、发票管理 (106)二、进款管理 (107)三、统计报表 (108)四、系统管理 (108)五、业务管理 (109)六、结算管理 (110)七、基本信息设置 (111)八、系统维护 (111)第七章.<<第三方智慧物流管理系统>> (113)二、订单管理 (114)三、收货管理 (115)四、出货管理 (118)五、配送管理 (120)六、货物管理 (121)七、库存管理 (125)八、结算管理 (128)九、基本信息维护 (129)十、系统管理 (130)十一、系统维护 (131)第一章.总体建设方案1.1.建设原则和策略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原则:总体架构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要求,不得形成任何有悖于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的内容。
架构统一规划原则:涉及多个应用系统,必须依托统一架构,不可形成技术之间的瓶颈。
信息资源集中治理原则:信息资源采用统一管理运行的方式,保证质量、标准、规范和可用性。
业务战略驱动原则:架构工作必须遵循平台的战略定位,即以公路运力交易服务为突破口和核心,形成以线上交易和相关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物流供需撮合和保障服务手段,快速集聚物流供需资源。
支持业务成长原则:架构成果必须有利于各项核心业务的快速成长。
数据为资产原则:重视数据的集聚和增值扩展应用,将数据视为平台最为宝贵的资产财富。
系统服务完整性原则:确保系统各项服务的完整可用。
1.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1.2.1总体建设目标xxx物流大数据平台立足构建覆盖全xxx市及周边、辐射全国的物流综合服务体系,以公路运力交易服务为突破口和核心,形成以线上交易和相关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物流供需撮合和保障服务手段,快速集聚物流供需资源。
并通过不断积累的用户、业务和信用基础,逐渐带动共同物流、物流增值等服务的培育和发展,最终建立规范、科学、有效、可持续的物流产业新业态,形成商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互动的良性机制,最终形成以物流大数据资源为支撑的物流云产业全新局面。
通过建设完善的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和高效的物流运营大数据支撑体系,打造跨行业和区域、供需对接、产业联动的物流大数据平台,满足xxx市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的多样化需求;发挥xxx物流大数据平台的枢纽作用,聚合社会物流资源,促进区域物流信息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共享,促成各种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和高效协作,提高物流组织效率,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xxx市加快建成长江经济带西部物流枢纽的战略实施提供基础支撑。
1.2.2分期目标xxx市物流云平台的总体目标分为三个阶段实现:交易形成阶段交易形成阶段通过搭建公路物流信息港和物流园区云平台,实现公路物流供需资源的发布、撮合、支付、担保、跟踪和金融一站式服务,将传统的“线上发布、线下撮合”升级为信息流引导下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效互动,形成全新的公路物流生态体系。
并以公路运输信息交易为突破口,带动物流信息共享,实现与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从公路逐渐延伸到多式联运。
并依托交易形成的物流资源为基础,面向制造业提供物流整体服务实现两业联动,面向城乡配送业务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共同配送。
大数据形成阶段大数据形成阶段通过对公路物流信息港、两业联动平台、城乡配送平台的不断深化完善,逐渐积累、形成xxx市物流产业大数据体系,将平台的信息资源发展为极为宝贵的信息资产。
在公共领域为政府实现行业扶持政策的精准投放,物流产业战略布局规划提供智能分析和决策依据。
在市场领域则为平台的持续发展和盈利,包括增值服务产品的设计提供市场基础。
拓展增值服务阶段通过平台不断聚集的用户资源,依托大数据的行业指导,平台将大力拓展增值服务,推出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增值服务产品,如物流金融、共同保险、SaaS服务、广告营销、O2O 消费,实现平台的自我造血和持续盈利能力,实现从社会效益向经济效益的延伸。
需要注意的是,分期目标并不与项目建设阶段工作一一对应,三个阶段目标之间没有绝对的分割点,而是一个宏观的方向步骤划分。
在实践过程中,三个目标实质上是同步推进,只是在各个阶段目标的重要性各有不同。
1.3.项目定位——公益性平台xxx物流大数据平台是以政府与运营企业联合打造的区域公益性大数据平台,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的方式开展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未来平台将提供物流共享服务、物流交易服务、物流协同服务、物流政务服务和物流增值服务。
平台是服务的提供者,而不是业务的参与者,运营企业通过平台为区域物流的共享、交易、协同、政务和增值业务提供通信枢纽、数据支撑和信息技术保障,自身不参与任何实际业务运作,不干涉任何参与者的合法合理经营,从而确保平台的公平性、公益性和独立性。
1.4.总体建设内容和规模、分期建设内容1.4.1总体建设内容1-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由行业服务平台和物流园区云平台构成。
行业服务平台立足公益,提供公共资讯服务、品牌推广服务、政务服务、资信服务、物流行业服务、企业服务、社区服务等功能,为物流行业相关企业、从业人员提供权威、可靠的公共信息服务。
其中公共资讯服务可包括新闻公告、政策法规、行业资讯、物流知识、统计报告、价格体系等行业关注的实时信息;品牌推广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帮助企业进行品牌推广,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空间;电子政务服务面向物流企业提供相关政府部门办事指南,提供在线预审和申请事项进度查询,减轻企业工作负担;资质信用服务对外提供全行业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资质信息和诚信记录,引导行业合法诚信经营;行业服务则提供如招标采购、展会、装备交易、人才招聘、学习培训等行业急需的专项服务内容;企业服务为各类物流企业开辟二级站点提供相关服务入口;社区服务则是基于物流行业的社交网络体系。
物流园区云平台通过SaaS服务的方式,为全市各类物流园区场站提供标准化的软件线上服务。
各类园区无需投资大数据设施,接入互联网即可通过一整套管理软件,就园区内部的运营服务和管理进行大数据支撑,内容包括物业管理、停车管理、住宿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和运营分析等,涵盖了典型物流园区全部的日常功能,有助于支持物流园区从传统的物业经营向现代化、多功能物流枢纽转型。
此外,物流园区云平台还可与物流大数据平台对接,将平台相关供需信息资源通过园区的LED大屏、电视、触摸屏等终端输出,惠及入园企业和个人。
2-物流交易服务平台物流交易服务平台包括公路物流信息港和多式联运平台。
传统的物流大数据平台往往提供“线上撮合、线下交易”的服务模式,存在诚信担忧和纠纷隐患。
而公路物流信息港是提供给广大载源方和货源方的、跨区域的物流信息发布、获取、交易上线的通道,从而实现物流信息和物流资源的高度融合,促成更多的物流供需对接机会。
公路物流信息港通过检索、匹配、下单等多种方式聚合货源和车源,并提供运输跟踪、核算支付、担保借贷、货运保险、纠纷处理等增值服务,从而建立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整合的全新运输业态,从而为物流交易特别是公路运输的货源载源交易提供O2O服务支撑,公路物流信息港可有效扫除传统物流大数据平台存在的各种隐患和阻力,通过交易行为带动物流信息的共享。
本项目将以公路货运信息的交易为切入口,先行实现对公路货运供需的发布、撮合、支付、担保、跟踪和金融服务,以此集聚一定数量规模和质量水平的公路运力资源。
依托公路运输资源,逐渐向火车站、港口码头和机场辐射,以实际业务为引导,通过多式联运平台实现与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方式的融合,首先解决信息通道的互联互通和数据的共享交换,其次实现业务的协同,将公路运输交易的机制、流程、规则和商业模式向其他运输方式进行复制,形成以大交通为特征的物流服务体系。
3-物流协同服务平台物流协同服务平台包括两业联动平台和城乡共同配送平台两部分。
两业联动平台主要针对制造业提供合同形式的物流服务。
货源方不再是单独的零散货主和中介,而是有着大量货源的制造企业,通过对合同订单的转换、流转,依托第四方物流服务商实现运输资源与物流需求的高度融合,从零散的运输撮合逐步发展到完整的、基于合同的运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