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运动过程的正确饮水
科学城一小胥敏刚
人体的组成是由肌肉、脂肪、蛋白质、骨骼、血液、水六部分组成,其中肌肉占体重的百分之35%--45%,脂肪占体重的10%--15%,蛋白质占体重的15%--18%,骨骼占体重的40%左右,血液占体重的8%左右,水占体重的45%--75%,由此可以看出水是人生存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体内各种代谢活动所以能正常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的比例是否恒定。
水可以调节体温,保持体重,运送营养,代谢废物,促进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
正常人在一般情况下每日补充1.2升水就够了。
但是在长距离或长时间运动中,身体大量出汗,如果不及时补充适当水分,就要大量消耗体液,破坏身体的内环境平衡,进而细胞内渗透压的严重失调而造成中枢神经活动的不可逆变化。
一般来说,失水达体重的5%就会明显影响身体活动。
此时相当于机体中等程度的脱水,所以说在运动中补液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体育比赛的中场休息或训练的间歇,运动员们常常拿起一瓶水仰头畅饮,虽然能迅速补充因流汗而失去的体液,能量和电解质,能有效维持甚至进一步改善人体在运动中或运动后所处状态,但是如果喝多的话就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说明正确的饮水方法,我把运动饮水分成三个阶段:(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
一、运动前的饮水
运动员为了在体内提前暂时储存一些水分,减轻运动时的缺水程度,根据《运动医学》所记载的,可以在运动前10--15分钟时饮水400--600毫升。
二、运动中的饮水
运动中饮水应少量多次,间隔20--30分钟一次,每次150--200毫升。
这种饮水法,水分是徐徐不断地进入体内,使血容量不发生太大的变化,机体内环境稳定,也不增加胃肠和心脏的负担,有利于生理过程和运动活动的进行。
运动中切忌一次大量饮水,因为大量水分骤然进入血液,使血液稀释,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的负担;此外过多的水分积聚在胃肠里,不仅加重胃肠负担和直接妨碍隔肌的活动,影响呼吸;而且也容易引起慢性肠胃炎;此外,喝很多水,就会出很多汗,大量出汗时会带走很多盐份,破坏身体内平衡,造成血液内盐的浓度降低,容易引起头晕、疲倦和食欲不振,甚至发生肌肉抽筋现象。
三、运动后的饮水
此环节最为关键,因为剧烈的运动会导致大量的水分经由汗水流失,
甚至脱水,脱水就会影响运动的表现,即使流失体重1%的水分,体温会变得更高,比较容易疲劳。
而损失体重3%的水分,就会显著地影响运动的表现。
即使在运动中已经补充水分,但是通常都少于流失的量,因此在运动后,绝大部分的运动员都处于不同程度的缺水状态,需要积极的补充水分,为接下来的比赛做好准备。
想要知道到底在运动中流失了多少水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计算运动前和运动后的体重差别,每减少1公斤的体重,就表示至少需要补充1公升的水,甚至于更多,因为在运动后仍然会持续的流汗和排尿。
比赛后可能无法很方便的测试体重,可以在练习时仿真比赛的情形,然后测量体重的减少,作为比赛后补充的依据。
若是不方便测量体重,也可以根据口渴的感觉喝水。
但是人类的口渴感
觉并不灵敏,即使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仍然不会觉得口渴,或是虽然喝进去的水并不足以完全补充流失的水分,但是已经足以缓解口渴。
所以即使已经不觉得口渴,至少还需要再喝2--3杯的水(共计600--800毫升),才能补充足够的水分。
另一个明显的指针是排尿的情形,如果在运动后1--2小时中,排尿量很少或完全没有,而尿液的颜色很深,表示身体仍然处于缺水的状态,需要赶快补充水分,直到排尿量恢复正常,而且尿液的颜色变成很淡或是无色,这才表示身体已经有了足够水分。
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只有掌握正确的饮水方法,才能使身体锻炼的更健康、更强壮,反之则无法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则会损害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