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书记谈心谈话活动材料摆在位置扮好角色排解难题——市委组织部与乡镇书记一席谈枫林镇党委书记、镇长欧阳才华(2010年8月31日)在全面围绕和落实市委“三大战略”、县委“三大建设”工作中,乡镇处在农村工作的前沿阵地和城乡工作结合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次市委组织部组织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既是对我们乡镇工作的一次组织检验,更是通过谈心谈话活动了解新时期农村工作尤其是党建工作的新特点和存在的新问题,寻求新的解决办法。
我作为一名在农村工作多年的乡镇党委书记,从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基层,已担任乡镇主职6年,其中任书记四年。
在这几年里,工作上各种酸甜苦辣都尝过,体会最深的是加深了同农民之间的感情,增强了与同事之间的情谊,对农村、农业和党的各项工作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可谓是有得有失,有苦有乐。
在当前经济转型、各种矛盾凸显的经济形势下,如何立足基层,当好乡镇一把手,我的体会是关键要摆正位臵——扮好乡镇书记的角色通过近几年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以来,一般乡镇都是书记、镇长一肩挑,党委、政府一块牌子办公,这样,要扮好乡镇书记的角色尤为显得重要。
我认为对权力相对集中的乡镇书记关键要发挥好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在实施集体领导上发挥好表率作用,主要是接受三个方面的领导。
1、摆正个人位臵,平等参与集体领导。
党委书记在行政上是主官,在党内是“班长”。
这种特殊的双重身分,往往不自觉地把行政身份带到党内来,容易出现书记说了算、委员照着办的现象,使集体领导流于形式。
这就要自觉摆正在“班子”中的位臵,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当“班长”不当“家长”。
2、大事集体讨论,依靠集体领导。
要使党委班子具有新鲜活力、齐心凝聚力、坚强战斗力,仅靠书记个人是难以奏效的。
只有发动大家都来出主意、想办法,把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挖掘出来,才能找到良策,减少失误,少走弯路。
3、个人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领导。
要服从集体的决定,就不能因自己是书记是而“率先表态”、“先声夺人”,搞简单的“一锤定音”,把大家的意见引到个人的意志上来。
二是在实行民主集中上发挥好主导作用,主要是把好三关:1、把好原则关。
党委书记的原则性强不强,直接影响到整个班子的原则性、战斗性。
2、把好大局关。
坚持用大方向管小方向、大道理管小道理、用全局管局部、用政策管感情,确保党委的各项活动符合党和国家的利益、符合群众的根本意愿。
3、把好指导思想关。
把民主集中的着眼点放在对党的事业和经济建设高度负责上,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解决好政绩观和群众观,坚持以群众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为依据,时时出以公心,处处不忘党性原则。
三是在实施会议决定中发挥好核心作用,主要是坚持三种原则。
1、坚持超前性原则。
党委书记在主持会议决策时首先要坚持超前性原则,具体要做到六个字:机敏,敏锐地分析事态新特点,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
果断,紧要关头不犹豫,当机立断。
创新,要敢于打破老框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坚持适度性原则。
目标过高,容易挫伤人们的积极性,目标过低,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3、坚持整体性原则。
一切局部的、暂时的利益都要服从全局的、长远的利益。
在坚持整体性原则的同时要努力防止四个方面误区:随波逐流、看风作决策的误区;自以为是、盲目决策的误区;优柔寡断、“失机”决策的误区;急功近利、“赶时髦”决策误区。
四是在决议的贯彻执行上发挥督导作用,主要做到三个方面。
第一,书记要带好头。
决议形成后,就要把党委的认识变成干部的共识,把党委的决定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自己所住的村工作搞不上去,就不能批评其他同志,该自己作检讨时要毫不犹豫。
第二,明确落实责任。
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上。
没有完成工作任务就对号入座接受处罚。
第三,加强检查督促。
对每布臵一项工作要言必行、行必果、果必查,善始有终。
乡镇工作面广事杂,作为一班之长,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虽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尽管你使出分身解数,也难以事事如意,件件如愿,把什么事情都办好。
也正如大多数乡镇干部所思所想那样——乡镇干部好困惑乡镇工作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千头万绪,万缕千丝。
尽管现在皇粮国税减免还要补贴农民,但在新形势下越来越复杂多。
从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干群矛盾尖锐发生到对抗的程度,工作就自然无法正常展开。
如今是讲以人为本,讲处处和谐,如计划生育过去能抓能搬,现在是躲之而不及。
各项工作都冠以“一票否决制”,而你乡镇干部的执政权力却不能对等,这样下去,群众信任你什么,出了问题你干部倒霉。
在普遍注重物质利益的今天,对于当前的乡镇工作,是欲速则不达,应三思而行。
概括起来存在“六难现象”:一是运用上级政策难。
政策是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的产物,针对什么样的问题,就有什么样的政策出台。
因此,要认真研究掌握政策的核心和灵魂,以此决定我们的工作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在实际工作中,不执行上级政策不行,而执行政策就要打乱工作部署。
如某地一旦发生了特大安全生产事件,自上而下定会一呼而上,制定文件、组织检查、落实整改,你不得不放下手头上工作围着上面转。
要知道,有谁能保证自己单位以后不出问题?又有谁敢违抗上级的政策命令不执行?!一个市、一个县、一个镇工作的全局性和工作侧重点都不同,在一个镇内,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户与户之间更是千姿百态。
上面出台的文件和政策不可能包罗万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可一切照搬本本,上级领导要让乡镇自己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空间,真正让乡镇领导靠自己在工作中去思去悟去实践去完善。
二是找准自身特点难。
俗话说,不怕有缺点,就怕没特点。
有特点才有优势,有优势才能够扬长避短。
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尤其是在撤区并镇后,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凸显,纷至沓来,我们不是千手佛,不可能面面俱到。
但只要吃透镇情,找准了本地的特点,作为主攻方向,工作就有了切入点,其他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在枫林工作不到四年,体会最深的是,历届党委政府抓住腊米特色产业不放松就很成功,规模面积发展到3万多亩,尽管目前市场价格下滑,可是县科技部门已经在腊米深加工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枫林的腊米特色之路一定会前景光明。
就枫林目前而言,重点是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特点也是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只有通过镇域经济的发展才能带动全镇经济的发展。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能决定市场,我们的职责是服务,能否牵住这个经济“牛鼻子”,给群众带来福音,我们乡镇没有发言权。
三是留住急需人才难。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即使你能运筹帷幄之中,如果没有谁为你决胜于千里之外,你只能在帷幄之中空想而已。
尤其是经济发展落后的乡镇,往往存在一个怪圈:一方面人才奇缺,无论是镇级领导班子,还是村级两委班子,普遍存在着后继乏人的现象;另一方面又容易嫉妒人才,埋没人才和扼杀人才,加剧了人才的匮乏和经济落后。
当前,国家实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选调生充实乡镇干部队伍,对充实基层队伍和改善干部知识结构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农村经济落后,人们的眼界和思想观念及价值取向不同,穷山区人才难留,孔雀东南飞。
从枫林近5年来安排的8名年轻大学生来看,都不同渠道的被调走和自谋出路,乡镇干部再过几年将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四是乡镇工作开展难。
检查考核多,哪有精力去工作。
各行各业的上级部门,没完没了的检查、考核、评比和各阶层的领导无关重要的调研,都要书记陪同,什么“一听、二看、三汇报”,其实都是一些老套套,最后还是吃好喝好玩好还要拿好。
基层干部整天唯唯诺诺,提心掉胆,惟恐办事出现不周。
有些部门领导平时工作又喜好办“点”造势,下基层也只是到“点”为止。
基层领导为了打造“亮点”,造好盆景,大都把主要精力和时间花在上级领导的“点”上了。
工作压力大,哪有精神去工作。
乡镇干部是“万全油”,所有的事都得干;乡镇干部是出气筒,工作没有完成好,上面没有好眼色,下面百姓也不给好脸色。
基层政府职能残缺,没有执法权,但乡镇要担当的责任一个都不能少。
如:计划生育你现在连重话也不敢对对象说,光靠做思想工作哪能奏效?一些外出打工的育龄夫妇居无定所,一旦超生带着小孩堂而皇之地回到家乡,你还只有说好话,超生费一般都难收到位。
这还不说,包保干部还要被责任追究,正是人们所说的那样,人家生小孩,干部要“买单”。
安全生产更是成为干部最头痛的事情。
有些厂矿企业不该办的证件通过关系办好了,或者在生产过程中,该管的职能部门不履行责任去管好,一旦安全生产出了问题,就拿乡镇干部问责,“否”你职没商量。
五是农村信访维稳难。
在当前农村改革转型期,新问题不断凸现,历史遗留问题,乡镇根本无法解决,而群众上访不断,上级领导又怕上访,谈“访”色变。
面对信访一票否决的高压政策,乡镇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和财力来安抚上访人员,甚至要派一个小分队长期应付这件事。
我镇为了一名不属政府管理的单位职工上访问题,先后花费了近5万元,而且财政也一次性被扣经费两二万。
在落实农村惠民政策上,面对农村出现的这问题那问题你还不能说有问题,更不能说群众不满意,说了就是你工作失职是你没能力,你的项目就引不来,你的资金就到不了位。
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下乡镇干部怎么能搞好工作。
六是干部工资筹集难。
乡镇干部工资待遇低,一年到头还难到手是不争的事实。
一个二、三十年工龄的干部包括津贴也只有1400元左右。
同时,镇政府要负责干部的自筹工资,为了工作运转,乡镇书记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四处讨钱过日子,背负全镇的资金压力。
干部要想涨点工资只有等到职务提升,正如有人说乡镇干部是穷人,干一辈子没变样。
所以有大部分人不愿干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一些“半边户”的干部把工作当“搭头”,一心经营自己的“菜园地”。
在提拔乡镇干部时,一般只是一、二把手流动提升,其他的大多干好干坏一个样。
没有关系的和不拍不送的就永远靠边站。
一些有工作经验的四十多岁的人就靠边不管事情了,而年轻有文凭的同志却经验不足,也不安心基层工作,为一心进城和提升打基础。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共和国政权大厦的基石,它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靠乡镇贯彻落实,事关全局的“三农”问题与之休戚相关。
面对农村实行村民自治的现实,急需破解乡镇各种工作难题一一优化乡镇工作新环境破解难题之一:真正让农民自己作主。
如今农村发生了开天辟地的新变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题,但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一一农民真正作主的事情很难体现。
农民不需要口号,需要的是能为他们解决急需解决而靠自身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
办点造“景”已成为农村工作的一大景色,大多是官方意志,真正由群众自主自愿自想自办的事情不是很多。
为此,要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将有文化、懂技术、能力强的干部派驻农村,建立长久实效的激励任职机制,让他们全身心地融入群众,发挥潜能,带动农村的发展。
破解难题之二:切实减轻乡镇干部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