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集体备课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次改良运动,是进步的,爱国的。从而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重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及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运用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等人的活动入手,结合问题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维新变法的内容。
维新变法的开始——“公车上书”1895
学生介绍两人的资料,教师总结:康有为、梁启超是具有初步资本主义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然后设问: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导入“公车上书”学生介绍“公车上书”的过程,教师强调:公车上书标志着变法维新运动拉开序幕。随后设问:同学们结合所学内容,想一想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原因都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1)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2)清朝统治阶级腐朽无能,一味妥协退让(3)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日益高涨(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要求大力发展民族工业,提高自身地位
课时集体备课备课日期:
课题
第6课戊戌变法
主备人
梨树中学历史教师
参与者
熊合香
马骞
杨伟
课型
新授课
使用时间
教者
马骞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戊戌变法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时集体备课备课日期:
课题
第7课戊戌变法
主备人
梨树中学历史教师
参与者
熊合香
马骞
杨伟
课型
新授课
使用时间
教者
熊合香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车上书、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以及戊戌变法的内容等历史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结合课文、利用历史文献等资料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能从中找出戊戌变法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教法
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探究法提问启发法多媒体演示法
学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教学准备
电影《谭嗣同》收集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导入
我是通过介绍当时中国社会背景而进行导入的,但也可以让学生作复习小导师自行导入,不过我认为第一种还是比较好的,因为,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了解了当时社会背景的情况下,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便于解决重点和难点。
精讲点拨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
②戊戌变法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并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我国一部分先进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改革运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戊戌变法。
教学过程
一、维新变法拉开序幕
介绍康有为、梁启超的资料,并为下一步讲授开展变法的原因做好铺垫。关于维新变法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很容易找出答案,即“公车上书”。随后教师设问:康、梁等人为什么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外,还要求变法?学生展开讨论,并从当时的社会形势和康、梁等人的思想主张两方面得出结论。接着教师再启发学生思考,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我们能通过这件史实学习到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时学生的思维再一次被调动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我认为第一部分这样设计,可以达到既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促进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重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法
精讲点拨、归纳法、分析综合等方法。
学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教学准备
电影《谭嗣同》收集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导入
导入二:请同学们思考回答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和结果,由《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导入新课。
9、在戊戌变法的内容中,直接触及了顽固派利益的是。
10、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以为首的派,发动了。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逃往国外,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合作
探究
点拨
解疑
小组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
1、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2、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谭嗣同的死值得吗?
(2)一同被杀害的还有哪几个人,他们被称为什么?
(3)“贼”指何人?
(4)为什么“无力回天”?
(5)“死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所”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
拓展提升
戊戌变法作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引起深刻的反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请说说你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作业设计
自主学习
提出疑问
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5分钟)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2、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3、维新派组织,标志着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4、强学会的机关报是
5、戊戌变法的时间是,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由于这一年是旧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又由于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
③戊戌变法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练习达标
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材料二: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
请回答:(1)这些话是谁说的?他是在什么事件中被杀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