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铜行业的行业分析与预测
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铜加工制造业基地、铜基础产品输出国,实现了中国铜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铜行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加财政税收及解决劳动就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并且在世界铜行业内扮演着重要角色。
2000年以来,国内精铜消费量平均递增率达到14.6%,平均每年增加30
万吨,是拉动世界铜消费增长的主要国家,2004年铜产品消费量就已经跃居世界首位,2006年同比下降2.5%。
但考虑到国内铜库存的变化,2006年国内实际铜消费量要高于2005年。
2007年1-11月,我国铜消费量达到436.56万吨,远超过2006年全年消费量。
2008年前8个月国内外铜价均维持在高位震荡,并且高于2007年年底的价格,LME高出12%,国内也高出3%。
但9月份以后,市场氛围骤变,铜价不仅失去了早期的涨幅,而且大幅下挫。
10月份LME三个月铜价最低跌至3600美元,几乎回到了2005年大行情起动时的水平,月底收盘4155美元,较2007年年底下跌了2540美元或38%。
国内铜价如出一撤,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连续跌停板行情。
两次连续三个跌停板,两次强行平仓,到月底,国内铜指数已经较去年底下跌了25690元或45%,收于31515元。
受世界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作为世界头号铜消费大国的中国,08年铜消费增速放缓已成定局,来年消费需求趋向疲软,一直被业界认为是影响国际铜价走势的“中国因素”风采难再。
中国国际铜业论坛27日至28日在江西南昌召开。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国内铜消费为330万吨,同比仅增长3.2%,大大低于上年同期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铜消费量仅为27.5万吨,2007年消费量猛增至400多万吨,年均增幅超过10%。
事实上,中国铜消费出现放缓态势早已露出端倪。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部处长段绍甫说,进入2008年以来,国内铜消费量一直举步不前,即使在传统的消费旺季也未表现出应有的需求旺盛态势,今年上半年铜消费量仅为248.5万吨,同比只增长1.59%。
房地产、电力、家电、汽车被业界视为铜消费量大的四大行业。
房地产业的精铜消费量约占中国精铜消费量的8%左右,但在2008年,中国房地产业明显降温,铜消费急剧下滑。
房地产的销售萎缩继而又对空调、冰箱等家电行业需求造成不利影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旗下的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公司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相比去年同期铜消费量两位数的增长幅度,今年前8个月,中国发电设备、电冰箱、家用空调等主要用铜产品的同比增幅分别只有1.1%、4.6%和3.1%。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即使乐观估计,2008年中国铜消费量约为490万吨,较2007年增长7.45%,增幅将大大低于上年同期的13.4%。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教授级高工武益民指出,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宏观经济放缓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减少铜消费量的增长,美欧铜消费减少在所难免,从总体上看,中国铜消费需求明年情况也不容乐观。
房产、信贷泡沫破灭,华尔街投行模式终结,全球金融危机肆虐,所过之处一片狼藉,基本金属市场也难以幸免,铜成为基本金属中跌势最凶的品种。
铜行业的暴跌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一、金融危机拖累世界宏观经济
近期美国金融市场动荡,美国和欧洲经济状况低迷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增长出现放缓的迹象。
专家认为今年全球GDP增长率将下行至4%,而明年有可能下滑到4%下方。
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已开始显现。
全球宏观经济放缓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减少铜消费量的增长。
经济全球衰退,经济危机,市场低迷,导致市场对铜的需求减少,铜的价格持续下跌。
二、供应增长,需求放缓
供需矛盾是铜价走势的决定性因素。
全球宏观经济放缓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减少铜消费量的增长。
2008年铜市预期供应过剩大约10万吨,供过于求,市场需求放缓。
三、“中国因素”难以展现以往风采
“中国因素”一直被业界认为是影响铜价走势的重要力量。
2006年到2007年,经过两年GDP高增长之后,今年第二季度,中国GDP增速放缓至10.1%。
这种下调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明显减速的结果,2003-200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年均增幅超过25%,而今年6月,同比增长仅为8%。
随着欧日经济受美国影响放缓,中国对欧日的出口也将进一步下滑。
同时作为世界头号铜消费大国,中国的电源投资高峰期已过,电企亏损将进一步减少投资;国内收入增长放缓会导致个人汽车需求下降,由此分析,铜消费量大的汽车行业用铜增长将会趋缓,从总体上看,中国铜消费明年难以出现大幅增长。
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正面效果,难以抵消出口滑坡和楼市低迷对经济的负面影响,铜牛的支撑——“中国因素”难以展现以往的风采,在“中国因素”由外需主导转化为内需主导的过程中,铜市偏空的主基调将会持续。
总之,由于上半年铜供给的减少,铜价走势整体良好,但在宏观经济疲软,全球经济放缓,以及高通货膨胀背景下,铜需求疲软将长期维持,尤其作为消费重心的中国,其宏观调控的持续进行,使得冶炼企业和下游消费企业无论资金压力还是生产或消费都将更为艰难,这些对于铜价的压制也是显而易见的,下半年铜市压力依然很大。
对于铜行业如此变化多端的现状,我对于铜行业进行分析,做出一些预测:我认为三个月内,铜的价格不会有太大跌幅,将趋于平缓。
因为国际金融危机虽然仍在扩散和蔓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将会进一步加重,中国经济增速将明显放缓。
但我国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救市,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所以说,我认为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铜行业的价格暴跌将会缓慢下来,逐渐趋于平缓。
半年的话,我则认为铜的价格在平缓的状态下,有一个小涨幅。
一是因为由国家政策的扶持,铜价格不会暴跌。
二是因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我国铜行业的中小企业面临一个严峻考验,许多中小企业倒闭了。
而4、5月份一直是铜需求旺季,虽然还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还将不景气,但房屋建造,电力设施,汽车制造等都需要铜材料。
铜行业中的大企业虽然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因为具有一定的实力,虽然有点缩水,但还在市场上站稳了脚。
所以所
铜行业将会有一个小复苏期。
我认为在此期间,铜价格将会是平稳中有一定的小涨幅。
一年期间,我则认为铜价格不会有太大变化,只能说是平稳,不会有太大涨幅。
因为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中国经济增速将明显放缓。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将政策重点从抑通胀转向保增长。
我国政府决定发展经济也就是“保增长”,将会是2009年经济工作的主线。
除了全力保证经济增长之外,“保稳定”也将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石。
中国政府高层已经多次强调,要“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要保持社会大局的稳定。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为此,2009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将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稳健”的宏观政策,着力于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并加大对低收入者和贫困群体的保护和生活补贴,以稳定经济、稳定社会情绪。
而且今年以来,中国股市持续下跌,投资者信心很难在短期内恢复。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9年中国股市不至于崩盘,但同时也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可能。
同时2009年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将会进一步恶化,我国对外出口铜绝大多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在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出口的主要市场欧洲和美国,都面临经济衰退风险的情况下,中国的铜出口势必受到影响。
所以说2009年整一年的铜行业虽有小起色,但也不会有大发展,只能是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