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应如何起草领导讲话稿的摘要篇一:起草领导讲话稿的要点起草领导讲话稿的要点写领导讲话稿要弄清三个问题,给谁写、写什么、怎样写。
所以要做到“三研究”,研究人、研究事、研究文。
这里,谈点自己的体会。
准确把握领导意图邓小平同志指出:“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
”这深刻揭示了文稿在领导工作中的重要性。
起草领导讲话稿是秘书人员服务决策和辅助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自身政治素质、理论水品、思维能力和写作功夫的重要途径。
让领导满意是起草领导讲话稿的首要标准。
只有领导点头了,才算是“大功告成”。
想让领导认可,就一定得研究领导。
可以说,准确把握领导意图是写好领导讲话稿的关键环节。
跟领导。
把握领导意图最好能跟随领导。
跟会议。
领导的思想系统地“晒”在会议报告中,所以我们传达上级会议精神时,总是说主要精神在主要领导的讲话里。
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领导的思想还往往流露在脱稿讲的那些话里。
跟调研。
领导的闪光思想很多“露”在调研考察中。
一如水遇石而激起浪花,领导思想与基层实际一“碰撞”,常有“金光闪烁”。
跟接访。
领导出访接访,常有新的思想“进进出出”。
包括餐桌上、茶几上、处处留心必有所获。
需要强调的是,跟着领导跑,不能“甩手甩脚跑”。
不管领导安排没安排,要求没要求,相机、录音笔、笔记本都是应该带的,只要没有特殊交代,领导“开讲”就“开录”,回来后整理成文,特别是对领导脱稿发挥的内容,要进行“再消化”,日积月累,长期坚持,对把握领导意图很有帮助。
同时,跟领导的过程中,精彩的观点要记,典型的事例要记,重要的人名地名事名要记。
这是跟领导的责任。
找领导。
很多写领导讲话稿的秘书尤其是一般秘书不可能总是跟着领导跑,接受的是来自领导们二传甚至三传四传过来的指示。
这种情况下必须自觉主动地“找领导”。
找动态新闻。
领导“讲”到哪里,秘书就“追”到那里。
电视新闻、报纸新闻、络新闻,特别是领导下基层的当地媒体新闻,一定要看。
找会议资料。
自己不能参会,就让会务组的同志留套会议资料,会后仔细学习。
找讲话文件。
重要讲话肯定会发文件或者发“通报”,有的还会在上发布,这些必须找来学习。
特别是遇到新领导上任,要想熟悉人,必先熟悉文,应该主动寻找领导原来任职时的讲话材料学习研究。
平时注重积累,建一个资料库,把所服务领导的资料都放进去;建一个思想库,把领导的思想整理后放进去;建一个思考库,把自己学习领导讲话的心得体会连同对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思考都放进去帮领导。
秘书工作者的参谋助手作用很大程度体现在帮领导上。
帮领导准备思想。
有位老政研人教导我,“要把最好的粮食卖给国家,要把最好的思想贡献给领导”。
准备的不一定有用,但多少给领导以参考、以启发。
帮领导发掘思想。
领导要讲话了,稿子怎么写是给办公室的一道题。
这种情况下,要积极主动地请示领导,求得更多、更明确的指示,然后按照领导指引的“大方向”前进,向领导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发掘。
如果能和领导坐下来商量研究最好,当面接受领导意见,大胆提出自己想法,互相交换、互相启迪、互相促进,一起深化思想、细化内容、具体化提纲。
帮领导扩展思想。
领导有指示或者批示,其思想可能来自一个点、一件事、一个方面或者一个阶段,这种思想需要秘书进一步做好点和点的链接、事和事的整合,需要方方面面通盘考虑、短期中期甚至长远谋划。
帮领导完善思想。
把模糊的弄得更清晰,把零碎的弄得更完整,把片面的弄得更全面,把断层的弄得更系统。
“当”领导。
我们常说一句话“关起门来当领导”,又说“平常学领导,写前问领导,写时当领导”。
写领导讲话必须把自己摆在领导位臵上,千万不能把自己当秘书。
给谁写就是谁,如同演戏,演主席就是主席。
我理解,一把手讲话应有“五度”:宏观把握有高度;全局谋划有广度;长远考虑有跨度;理解升华有深度;措施得力有强度。
深入研究相关问题讲什么事就要研究什么事,但也不能仅仅“就事论事”,而应以所讲事情为中心,全方位、立体式研究,在此基础上,再回到事情本身上来,以更好的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看上头。
上情要看准。
主要看什么?看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
从这些报告中找到大方向、大原则、大目标、大举措、大政策。
看领导同志最新的讲话精神。
要通过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地方晚间新闻、人民日报和地方党报,密切关注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行踪及相关讲话,重点关注他们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
看相关会议的文件材料。
在不违反保密纪律的前提下,与自己研究工作相对应、相联系的上级会议材料都要尽可能搞到手,认真学习,深入分析,切实把握其重点、特点和亮点,把握其原则、举措和要求。
看专家学者的理论阐述。
写什么就看什么,很多现实的大问题,早就是专家学者的大课题,所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专家”立上头。
有针对性的看点理论著作,会增加讲稿的“高度”和“深度”,增加决策的“科学”和“理性”。
摸下头。
下情要摸清。
走路只朝天上看是要摔跟斗的,必须看着地面走。
下情何处来?从调查研究中来。
正如一位领导同志所说,“准备会议,准备文件,都应把功夫用在调研上,这是很值得吸取的一条重要经验”。
围绕写好领导讲话稿开展调查研究,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写好领导讲话,是我们以文辅政的必然要求。
从平常资料中来。
基层刊物、基层简报、基层文件、基层领导讲话、群众来信都要看,并且要分类留存,最好还作些笔记。
从经常联系中来。
有意识地结交一些基层的朋友,多和主职干部交朋友,多交一些有思想、讲真话的朋友,要写讲话了,提几个问题群发给大家,让基层的“源头活水”欢快的流淌进来。
从专题座谈会上来。
可召开专题座谈会,请基层的同志提前做好准备,有个书面材料更好,会让请大家畅所欲言,放开讲,实事求是的讲,既讲成绩,也说问题,还提意见建议。
如果不方便召开这样的会议,可以只让下面报材料上来,把要说的都写进去。
专题座谈会也可以开成专家座谈会,请市县内外或者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的专家们来聚一聚、碰一碰,听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这对搞好工作、写好讲话都是极有帮助的。
观外头。
外情要了解。
俗话说,不看不比,沾沾自喜,一看一比,相差万里。
写领导讲话稿,要有比较意识,要习惯“观外头”。
怎么个观法?学习考察。
开门写讲话,不仅要开门走下去,还要开门走出去。
委托调查。
不能事事去考察,可以委托调查。
请外地同行就地搞调查,请基层干部外出搞调查,还可以请专门调查机构帮助搞调查,把要求说清楚,“借鸡下蛋”,一样“为我所吃”、“饱我口服”。
调阅材料。
这是一种很便捷的向外学习方法。
想要了解什么,直接找人家要什么。
媒体查找。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向外学习的途径。
报刊、络多种平台提供我们阅读学习,尤其是络,手指轻轻一点,世界尽现眼前。
农村有句话:“出门多低头,进门有柴烧”,平常多剪些粘些,分类收些储些,写的时候再查些搜些,大概可以满足一些写稿需求。
找前头。
历史的情况要熟悉。
毛泽东同志曾说:“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
”他提出“要做系统的由历史到现状的调查研究”。
找前头,就是要篇二:秘书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秘书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秘书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今天,很高兴就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和同志们交流一下。
大家知道,以文辅政是办公室和其他文字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渠道和手段,而起草领导讲话则是政务服务的重中之重。
大家知道,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职能,有多种方式和手段,如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发布公文、直接指挥等等,但最普遍、最常用、最大量的是召开会议。
不是说"国民党的税多,共产党的会多"吗其实外国人也爱开会,国际间的会议一个接着一个,联合国几乎天天有会。
开会就要讲话,起草一个好的领导讲话稿,对于鼓舞士气、凝聚民心、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今天主要讲以下六点:一是领导讲话稿的概念;二是基本分类;三是主要特点;四是起草讲话稿要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五是基本要求;六是应注意事项(也是自己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领导讲话稿的概念所谓领导讲话,就是领导者为实施领导,在各种会议上所作的指示性发言。
那么领导讲话稿,当然也就是指各级领导人在各种重要会议上所作的带有指示或指导性讲话时所用的文稿。
领导讲话稿是领导者从事领导管理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二、领导讲话稿的基本分类领导讲话稿适用范围相当广泛,种类也比较多。
一般可分为*类:(一)导向性讲话。
会议开始时,就召开会识的背景、缘由、目的、开好会议的要求发表讲话,多是以会议主持人或执行主席身份讲话;会议进行中,就讨论中提出的问题,结合有关文件精神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话,引导与会者用文件、上级指示精神统一认识。
(二指导性讲话。
在大会工作报告之后,对会议的中心议题作重点阐发,结合当前形势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向与会者提出应当怎样分析和认识一些具体问题。
其中往往提出对某些实质性问题的处理原则,具有明显的指示、指导性质。
(三)总结性讲话。
可分为阶段性总结和会议总结讲话。
在会议进行中所作的阶段性讲话一般是按会议议程,在转入下一议程之前,就会议已经讨论的问题,针对讨论中的发言、讲话情况作客观的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作为阶段小结;在会议结束时,对会议进行总结,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意见和要求。
按照所参加会议的性质,也可以分为工作会议的讲话稿、专题会议的讲话稿、代表大会的讲话稿、座谈会的讲话稿、研讨会的讲话稿等等。
三、领导讲话稿的主要特点③一是权威性。
讲话历来是政治家和各级领导宣传政见、安排部署工作的有效形式。
领导讲话不同于一般的演讲和发言,目的是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实施本级的决定,对分管的工作提出的科学性、指导性意见。
因此,领导讲话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全局性、综合性、指导性、有效性。
领导者职务的不同,讲话的权威效果也不同。
二是思想性。
领导讲话要有一定的思想性、理论性、教育性,起点要高,立意要深,这样才能让人思考,让人信服,让人知道其所以然,从而打动听众,不然人家听你讲什么三是鼓动性。
领导者要达到某种政治目的、部署某项任务、针对形势、问题或某种思想动态,展开富有启发性、示范性的议论,提出目标,发出号召,通过讲话起到激励、鼓动的作用。
因此,领导讲话具有鼓动性四、起草领导讲话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权威与平易的关系。
一篇好的讲话稿,总是权威性与平易性相结合的产物。
领导讲话无疑要具有权威性,这种权威,与讲话人的身份、地位、所代表的方面相符合,立场坚定,原则性强,严肃、认真、鲜明、有力地展示自己的观点,起到应有的强调、号召作用。
这种权威,确实是一种原则的把握。
领导与听众由于职务上的差异,客观上极易产生距离感。
如果领导讲话时再居高临下,处处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措辞生硬,发号施令,更会拉远彼此的距离,阻碍双方情感上的交流,就得不到思想上的共鸣,起不到应有的影响、教育和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