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初中语文土地的誓言学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土地的誓言学案

土地的誓言学案
课题第09课《土地的誓言》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选择典型的景物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呼告、人称变化、排比等表现手法。

二、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中考要求
一、预学部分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1、作品简介《土地的誓言》是男作家端木蕻良所写,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表明了作者即使牺牲也要保卫祖国,使祖国得到解放,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保卫祖国的感情。

2、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

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

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

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这种表达方式并不是独一无二的。

例如朱德的“母亲的回忆”,其意就是“关于母亲的回忆”而不是“母亲自身的回忆”。

作者之所以作如此表达,估计是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力求简洁,在拟写标题之时就更是如此。

况且,本文集中笔力写“土地”,将“土地”二字置于最醒目的位置也确实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新课知识
1、一、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抄写3—5遍。

怪诞.()亘.古()默契.()污秽.()
炽.痛()嗥.鸣()谰.语()镐.头()
2.解释词语
炽痛标直
嗥鸣谰语
亘古污秽
二、勾画出作者深切怀念、热情赞颂家乡的语句,批注上喜欢的原因。

二、导学模块
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
2.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试品析一下。

3.文章除了深切怀念、热情赞颂家乡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找出来,深情地朗读,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4.文中哪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理由。

小结我学会了抒发感情的几种方式
5.小组合作讨论下面的问题
⑴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⑵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呢?
(5)根据课后“练习”四要求,自选一题进行写作训练我的讨论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同学有价值的意见记录
方式
结果
3.老师讲解的问题记录
扩展延伸
高(中)考对接
知识结构线路图
三、固学提高课堂检测
1、下列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4分
A.喷涌珠丝马迹缠绕怪涎 B.谰语班澜亘古申吟
C.丰绕飘扬过海泛烂桨液 D.镐头土穰蚱蜢高梁
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6分
1).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2).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3).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
3、语段仿写10分
文中多次出现“当我当我当我”“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起我想起”请也按照这个句式再仿一组句子。

(特点提示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造成连贯、逐渐增强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