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研经济成本与收益分析前言作为一个大三的本科学生,都要在工作,考研中做出抉择。
近年来,考研人数年年都在攀升,不断有大学毕业生加入考研大军。
考研,作为定向我们人生轨迹的有一大选择,不得不为我们深深思考。
考研所面临的成本是不可忽视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无一不在我们考虑范围之内。
但考研之后所带来的社会地位的提升,经济收入的增加,择业竞争优势的增强,也深深吸引着广大毕业生前赴后继的加入考研行列。
究竟考研能给一个人带来多大的收益,考研究竟值与不值,下面将从经济角度分析考研成本与收益,利用统计学方法与知识,理性分析考研利弊。
目录一、基本假设二、大学考研成本三、研究生毕业后收益分析四、结论一、基本假设1经济学基本假设。
由于我们是从经济学角度讨论考研的成本与收益,经济学基本假设在此适用,具体内容有:a.理性人假设。
人总是理性的,人是趋利避害的,人们总是想用最小的代价去得到最大的利益,体现在考研方面就是在考研时会朝最利于自己的方向选择,包括专业,学校等,不存在选择的不适宜以导致的损失。
b.完全信息假设。
假设本科毕业生在考研与工作的信息搜集方面是完全的,且不存在所谓的搜寻成本。
c.资源的稀缺性假设。
这里主要是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优质的教育资源是稀缺的,大学本科毕业生都想要考到更好的大学的研究生,以导致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
2时间成本,风险成本,心理成本及其他成本忽略不计。
考研往往面临着除经济支出的其他成本,这些成本往往难以核算,这里为便于研究,忽略这些成本与收益。
3.考研成本均以考本专业计算。
现实中,考研不仅单指本专业考研,还面临跨专业考研,当然跨专业考研成本更高,但这里只考虑本专业考研,忽略跨专业考研的情况。
4.假设考研需要准备时间为一年,学制3年。
且不考虑公费读研,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情况。
二研究生成本分析首先,从经济成本看。
按经济学观点,预算成本有两种意义:一是衡量支付能力;二是预测成本收益。
因此讲,考研在支付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谈经济成本,必须与经济收益结合起来,抛开机会收益单单谈机会成本毫无意义。
因为成本大小是相对收益来讲的。
所以我们这里讨论的经济成本包括基本支付的成本,包括准备考研的费用,报名费,学费,生活费等其他必要费用。
和读研究生所导致的机会收益的减少,与机会成本的增加。
1.根据一般考研同学的情况,预计准备考研时间为一年,假设本科生准备考研基本费用如下:资料书籍500左右,辅导班500左右;生活费,一个月600(平均),一年准备下来;7200;交通费500/年合计:。
89002.读研究生的直接成本关于研究生收费情况,目前,国家规定如下:计划内非定向研究生,学费全部由国家和学校提供;计划外研究生,根据经费来源不同,分为委托培养和自筹资金两类。
委托培养研究生,其经费由委托培养单位负担,数额由各招生院校根据国家有关条款自行规定,如清华大学的硕士每人每年8000元,博士每人每年10000元,该类毕业生毕业后回委托单位工作;自筹资金研究生,其经费自筹,不再享受国家普通奖学金等。
从收费表可以看出,国内高校的普遍收费都在5000元以上,平均水平在8000元左右,而且热门专业普遍收费较冷门专业高,保持在10000元以上。
但是我们也看到收费并没有因为学校的牌子好坏而高低,如清华、中山大学、东南大学等每年只收5000元左右,而西北工业大学等也要收6000元以上。
收费并没有因经济发展程度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如地处华东地区的复旦大学等几所高校收费都在10000元以下,而西南地区的四川大学等几所高校收费都在8000元以上。
同时,收费也没有因为来自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地区的生源不同而不同,各高校对所有生源一视同仁。
中华英才网的一项调查也显示,人们还是比较习惯“免费的午餐”。
有2328人参加的调查中,45%的人认为研究生的培养费用应该由国家来负担;8%的人把皮球踢给学校,认为高校和院系应该自筹经费;只有11%的人同意学生负担学费。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36%的人认为助学贷款是最好的选择,看来贷款读书的观念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有关商业银行应在研究生贷款上学的项目开发上多投点精力了。
(引自百度知道)全国部分高校研究生学费情况(单位:人民币,来源:)西安交大 1900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2000中山大学 18000(三年)南航 15000北航 27000哈工大 6000东南 15000西北工大 18000华南理工 36000(三年)武汉大学 30000(三年)北理一年 8000浙大 9000(一年)上海交大 25000三年东北大学热门专业三年20000元,冷门的有的是8000元,北航 15000(3年)天大 3000,4000不等(3年)武汉理工 15000中央民族大学 24000复旦大学 9000大连理工一般专业15000,热门专业20000北邮7000西南交大 18000北邮 21000外经贸 36000同济一年9800电子科大 8000西北工业大学 12000(三年)北京科技大学 18000东南 8000人民币/年湖南大学交预录费1。
5万哈尔滨理工大学 18000元/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 3000元/年,武大 10000华东师大 30000苏州大学 27000浙江大学 25000北邮计算机 8000南京化工大学 5000(三年)中国地质大学 4000元/年.哈尔滨医科大学 27000/三年,人大 33000电子科技大学 21000武大商学院 30000中国药科大学 3500中国地质大学 12000(3年)吉林大学 6000元/年东南 20000(两年半)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30000(三年)上海财大三年25000元武汉大学 3万元四川大学 24000.(三年)厦门大学 1万/年东南大学两年半共20000苏州大学计算机每年5000山西大学9000/年根据我们前面的假设,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假定居民一年期存款年利率为2.5%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读研究生的学费平均是12000元/年,住宿费1200/年,生活费600/月,7200/年研究生直接成本就是20400元/年折算成现值第一年20400元第二年19890元第三年19392.75元直接成本合计59682.75元3.读研究生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一个选择后丧失的不做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当我的投资可以在别处获得更大收益时,我就会认为我的投资不仅存在正常耗费的成本,而且还存在失去这更大收益的所谓“机会成本”。
现在我们大多数人都面临考研与工作的抉择,估算一下读研究生的机会成本或许会对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选择有所帮助。
我们考虑自己在教育上的投入产出。
这里我们研究的机会成本就是所谓的隐性成本,包括投资收益和就业成本。
(1)投资收益如果学生所缴纳的学费不用于教育投资,而用于其他投资,所得的收益构成机会成本的一部分。
若根据以上计算,以一名应届毕业生三年的学费36000作为主要资本进行投资,其投资收益的计算要靠行业而定,并且存在一定风险,这里我们只考虑储蓄的情况。
我们可以简单计算将36000元学费存入银行扣除利息税后所获得的利益收入(假设存款利率20%):P=【3600(1+2%)3-36000】*(1-20%)=1043.23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投资于教育资本相对较小,在短期内可能不会产生较大收益,为方便计算,我们暂时把这部分机会成本忽略不计。
(2)就业收益根据中央党校研究室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每月为1700元。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薪酬持续一路走低。
尽管这样,我们知道应届的度研者大多数是重点大学的或者其他本科院校的优秀毕业生。
他们毕业后若直接就业,其月收入应高于1700元的水平。
这样看来我们如果把这些读研者的应届生月收入定为2000元也不为过。
除去三年的生活必需品消费约25200元,那么应届生在这三年里的收益为46800元左右。
这项收益构成了应届生读研时的隐性成本。
以上可以计算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之和,也即个人经济上的总机会成本在8万-10万元之间。
这个数字也只能近似表明应届读研机会成本的货币表现。
由此可见,一名应届本科生如果直接攻读三年硕士研究生的机会成本至少也要8万。
对于一些紧俏专业和应用型专业的毕业生如果直接读研的机会成本只会更高。
(参考文献:应届本科生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成本分析)4.时间成本虽然在本文研究中忽略考研的时间成本与心理成本不计,但仍不可否认考研成本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时间与心理成本,这里简单分析一下。
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并且大部分考生都是在23——26岁这个年龄段读研,可谓是人生最关键的黄金时期。
读研期间是知识结构水平提高,还是心智更加成熟,或者是综合竞争力上超越了自己和众多的本科生?又或者是原地踏步,甚至在职业发展方面已经落后于他人?如果选择考研,可能会丧失很多在社会上的好的机遇,三年研究生读下来,可能三年前年轻人的拼搏精神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没有那么强烈了,这些都属于研究生时间成本的增加。
研究生三年,其实是一种既定方针的实施和延续——利用教育背景的提升来升级自己的理想。
所以,如果研究生结束后,目标没有达到或者与原预期有缩水,就成为了一种“沉淀成本”,也就是之前付出,而今后必须继续付出才能达到收益效果的相关成本,这种也应该列在研究生的时间成本范畴内。
此外,工作经验成本也不可忽略。
三年的工作经验和三年的硕士学历哪个更重要?三年前毕业的同学可能现在已经是某公司的业务骨干之一,而自己仍然是新出炉的大学生。
最尴尬的情形要数同届毕业参加工作的同学后来是自己的面试官,或者进同一家公司是上下级。
而这种情况在某些技术型企业尤其平常,这些企业都是靠熟练程度和经验来划分职业层级。
能够获得教育的途径很多,在职研究生、合作办学、MBA等方式都可以让工作精英手握许多教育机构选择。
不过工作经验的取得却只有正式工作之后。
对于银行金融类、商业咨询类等公司,工作经验是录取员工的硬性标准之一,一般都会要求求职者拥有三到五年相关工作经验。
这是我们的研究生就是学历比别人高,也只能望尘莫及了。
因此许多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再来考研目的性更明确,比如工程管理、会计学等专业,有了工作经验就知道未来必须要准备哪些东西,以期待在学校的两年能够尽快弥补,然后重新回到职场以获得比工作前更高的起点平台。
5.心理成本年纪大,对人的影响有多大?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女生需要问的,男生同样重要。
试想如果有同学提前上学,21岁大学毕业,硕士读两年,工作第一年23岁,五年后做到中层经理为28岁;有同学本科复读,23岁大学毕业,硕士三年,工作第一年26岁,五年后为31岁。
年龄越大,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重,压力也越大。
父母的赡养,婚姻家庭的维持,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