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细电子线材行业研究-行业简介、管理体制、行业概况(一)电线电缆简介1、电线电缆定义电线电缆是用以传输电(磁)能、传递信息、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
电线电缆可进一步分为电线和电缆,通常将电压较低且外径较小的产品称为电线,将电压较高且外径较大的输配电线缆称为电缆。
公司的主导产品精细电子线材属于电线类产品。
2、电线结构公司生产的精细电子线材通常是由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和护套层四部分组成。
特殊要求的产品还有填充料、抗拉元件等构件。
(1)导体导体是产品实现电流或电磁波信息传输功能的最基本构件。
公司的电线导体构件材料主要包括铜丝和镀锡铜丝。
(2)绝缘层绝缘层指使用不导电的物质将带电体隔离或包裹起来,以防触电或漏电的一种安全措施。
绝缘层通常以合成或天然的高分子材料为基本成份,在加工过程中可塑化成形,常用的绝缘材料有聚氯乙烯、橡胶、聚乙烯等。
(3)屏蔽层屏蔽层可以减少外部的杂信号对内部信号传输产生干扰或内部线路传输向外散发的信号对其它组件产生的干扰,利用金属具有的反射、吸收性能,通常选用地线、铝箔、金属编织网作为屏蔽构件。
(4)护套层护套层的功能与绝缘层类同,用不导电的物质塑化成形将电线半成品整体包裹起来,除防止触电或漏电外还要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长期工作,护套层构件主要材料包括聚乙烯、聚氯乙烯、聚氨酯和热塑性弹性体等。
(二)行业管理体制1、行业主管部门电线电缆行业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行业的配套产业,已形成了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下遵循市场化发展的行业管理体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属的产业发展司对电线电缆行业进行宏观管理,其职责包括拟定并组织实施电气机械行业的发展战略与整体规划,把握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平衡产业布局,研究拟定、修订产业政策并监督实施,审核行业重大项目,加强对相关行业协会的业务指导等。
此外,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分别负责生产许可、安全和环保等方面的监管工作。
2、行业自律组织目前,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的自律组织为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和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光电线缆及光器件分会,本公司所属细分行业精细电子线材行业的自律组织为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光电线缆及光器件分会。
行业自律组织的主要职能在于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协助政府进行自律性管理,代表和维护行业的利益及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组织制订行业共同信守的行规行约,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引导服务,构筑行业内、外交流平台等。
3、行业政策法规(1)法律法规电线电缆行业发展受国家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的指导,同时受相关部门、行业有关规定的约束。
主要政策法规如下表所示:(2)产业政策及行业规划电线电缆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为各个产业、国防建设和重大建设工程等提供重要的配套支持,是现代经济和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保障。
近年来,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从政策层面来看,《关于促进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提升的指导意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向品牌化、质量化良性发展。
《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从战略高度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和国际化发展,推动了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向着绿色环保、科技创新方向发展。
受《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中国光电线缆及光器件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等国家相关政策推动,以及工业机器人、医疗通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下游应用行业快速发展的影响,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需求将持续增长。
4、行业技术标准电线电缆产品种类繁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关于电线电缆的标准也有很多。
中国现行的电线电缆行业标准架构由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四级构成。
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由国家发改委负责,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对电线电缆行业标准制定过程的起草、技术审查、编号、报批、备案、出版等工作进行管理。
根据工标网数据,截止2018 年底,现行有关电线电缆的国家标准有56 项,行业标准有146 项,总计202 项。
(三)行业概况1、行业基本情况公司的精细电子线材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用电器、计算机、智能化办公、工业控制设备、汽车电子、数据服务器及新能源科技等领域,其市场容量主要取决于下游终端产品的市场规模。
随着中国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需求,为公司精细电子线材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机遇。
自上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生产和技术转移,中国精细电子线材行业取得长足的进步,逐步掌握核心的生产技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和产业链。
随着信息传输的数字化、高速化、广域化、网络化和宽带化,以及工业自动化进程的推进,终端应用、数据服务器、控制系统对本行业产品的质量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伴随着精细电子线材品质的较快提升,其市场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中高端产品已成为市场的趋势。
由此可见,下游终端产品及服务的升级对精细电子线材数据传输品质提出更高要求,订单将向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强、供货能力强、研发创新能力强的业内龙头企业集中,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升。
2、细分领域市场发展概况(1)消费电子线材细分市场消费电子线材是连接电气线路的电子元件之一,主要是在器件与组件、组件与机柜、系统与子系统之间起电能连接和信号传递的作用,并且保持系统与系统之间不发生信号失真和能量损失的变化。
消费电子线材是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是电线电缆行业的重要分支,为家用电器、计算机、智能化办公等领域配套服务,具有体积小、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点。
消费电子线材与国民的衣食住行紧密关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中都有消费电子线材的应用,如: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微波炉、LED照明灯、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
①终端市场规模-家电行业根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联合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 年中国家电行业年度报告》,2018 年中国家电市场规模达到8,104 亿元。
其中,空调市场零售额达到1,980 亿元,洗衣机市场零售额达到707 亿元,冰箱市场零售额达到969 亿元。
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发布的数据,2018 年家电行业出口额达到686.3 亿美元。
数据来源: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传统家电进入消费者家庭较早,普及率较高,市场规模庞大。
同时,智慧家电逐渐进入千家万户,为家电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2019 年1 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 年)》,支持新型绿色、智能化家电发展。
发改委预测,若该政策在全国推广,在2019 年至2021 年期间,预计可以增加1.5 亿台高效节能智能家电的销售,拉动消费约7,000 亿元。
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预测2019 年家电市场零售规模达到8,291 亿元。
若按照此增速保守预测,2019 年-2023 年中国主要家电产品零售额规模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由于消费者需求变化及技术升级,家电产品迭代速度明显加快,行业迎来较大可挖掘的市场空间,将带动上游消费电子线材的需求持续增长。
②消费电子线材市场规模在当前科技重构的大背景下,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终端产品的智能化、环保化、节能化和高速化等发展趋势,消费电子线材的品质和性能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产品种类也不断丰富。
由于消费电子线材在家用电器、计算机、智能化办公等领域应用广泛,全球消费电子线材市场需求稳定。
2017 年,全球消费电子线材市场增长至124.3 亿美元,预计到2022 年将增长至150.7 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信息中心由于电子类产品生命周期短,新旧产品的迭代频繁,且伴随着消费升级,家用电器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将趋于频繁。
2018 年至2022 年期间,中国消费电子线材市场将继续增长,整体市场规模有望在2022 年达到415 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信息中心(2)工业控制线材细分市场工业控制线材作为工控品的重要连接线,可称之为工控品的“血管”,为其保障源源不断工作动力的同时也承载着传输控制指令以及反馈信号的重要作用。
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及产业升级,工控品的品质持续上升,对线材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和多元化。
①终端市场规模-工业自动化行业工业控制是指利用电子电气、机械和软件组合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以使工厂的生产和制造过程更加自动化和精确化,并具有可控性及可视性。
工业自动化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包括离散控制、过程控制、间隙控制。
工业控制系统结合运动控制器、伺服驱动器、电机、编码器等软硬件,通过控制电机使之按照设定的运动轨迹和参数运动,完成高速率、高精度的生产过程,在机械制造领域和其他大批次标准化生产工艺中运用广泛。
工业控制行业是“十三五”规划发展的重点行业之一,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重的趋势下,工业自动化控制拥有提高效率、节能降耗、节省人力成本、促进产业升级的明显效果。
根据Prismark 的统计和预测,2017 年-2022 年全球工业控制市场规模如下:数据来源:Prismark根据Prismark统计,2017 年全球工业控制市场规模为2,110 亿美元,预计2022 年达2,560 亿美元。
随着工业控制产业不断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工业控制线材产品市场空间广阔。
②工业控制线材市场规模与工业自动化发展相配套的工业控制线材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持续增加。
由于工业控制线材往往在高温、高压、低温、液体、腐蚀等极端环境下使用,且会被反复弯曲和磨损,而工业控制线材又涉及到内部关键信息的传输以及关键电子元件的供能,所以下游客户对工业控制线材制造商的产品制造能力要求较高。
与此同时,下游客户也要求工业控制线材制造商有很强的产品研发能力,可以不断升级迭代完成更高质量的产品开发。
市场需求方面,除了传统工业,近年来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特种装备的发展,如新能源、新兴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设备、船舶制造、智能机床,这也为工业控制线材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除了日常生产的流水线作业,更多的机器人开始从事更复杂的工作。
机器人领域对工业控制线材的要求体现为更高的耐磨、耐腐蚀、耐高温以及高柔性,技术门槛较高。
随着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普及,为上游线材供应商带来巨大市场空间,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预测,2022 年中国机器人线材总规模将达到24.5 亿元。
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及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无人机应用的发展,中国无人机出货量从2016年39增长至2017 年75 万台,预测2018 年出货量将破百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