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确运用成语(公开课)

正确运用成语(公开课)


四、语义重复
与成语相同意思的词语在句子上下文已有表述,导致 语意重复。 1、夜黑风高,周小羽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 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2、刘小杨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 言之隐的苦衷。 3、小石头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 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4、班主任忍俊不禁地笑了。 5、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6、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救人。
“耸”和“骇”都有“使人震惊”的意思,但也有 明显的区别。 “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甚至捏造事实,使人震惊, 所说的事不一定存在。 “骇人听闻”指的则是某种确实存在的、听了令人 震惊的事。
总结篇
误用类型
1、望文生义 3、褒贬误用 5、前后矛盾 7、谦敬错位 2、用错对象 4、语义重复 6、不分轻重 8、近义混淆
12.下列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A足球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地为首当 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 B孩子应该干、可以干的事情,要让他们自己去干,父 母不要评头论足。
五、前后矛盾
有些成语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是一 回事,前后矛盾。 1、 三组组长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勇挑重担。 2、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 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3、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军战 士, 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六、不分轻重
有些成语词义较重,有些成语词义较轻。特定的语境 要选用轻重相配的成语,否则会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 “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巧极 其精巧。)
三、褒贬误用
有一些成语,带有感情色彩,在该用褒义词的句中 用成了贬义词,在该用贬义词的地方用成了褒义词。 1、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 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像成群的鸭子一样争先恐后地跑过去, 比喻许多人争相追逐,含贬义。) 2、园丁康居工程要启动了,消息一传出,广大教 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 “弹冠相庆”指一个人做官或升官,其同伙也应将 得到提携而互相庆贺,含贬义。)
1、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 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 一定会使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人的字画挂 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非常荣耀。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2、王校长的一番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大家对 这件事纷纷谈了自己的想法。 。 “抛砖引玉”中的意思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
6、下列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A、一提到运河近几年的治理变化,管委会的老 李夸夸其谈,喜形于色,充满了建设的自豪。 B、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不断出现,有如雨后春 笋。
C、厦门鼓浪屿海滩的美景,使游客们留恋忘返, 望洋兴叹。 D、由于乡亲父老的艰苦奋斗,只不过几年,我 的家乡就改头换面,山青水绿,牛肥粮多了。
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 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 鱼龙混杂与鱼目混珠 潜移默化与耳濡目染 应接不暇与目不暇接 设身处地与身临其境
鱼龙混杂和鱼目混珠:前者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一般形容人;后者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一 般形容物,不指人。
练习篇
1、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 “国家破产”的边缘。
积累篇
常见语义重复的例子:
好像如芒在背 真知灼见的意见 至今还记忆犹新 人民生灵涂炭 难言之隐的苦衷 津津乐道地说 浑身遍体鳞伤 显得相形见绌了 让人贻笑大方 责无旁贷的责任 忍俊不禁地笑了 目前的当务之急 海内外闻名遐迩
积累篇
常见语义前后矛盾的例子:
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 未发现前就应防微杜渐 没有份量的不刊之论 浮光掠影的看留下极深印象 精心组织而不期而遇
积累篇
常见的谦词和敬词: 蓬荜生辉(谦词) 不情之请(谦词) 才疏学浅(谦词) 信笔涂鸦(谦词) 一孔之见(谦词) 鼎力相助(敬词) 敬谢不敏(敬词) 高抬贵手(敬词) 不吝赐教(敬词) 洗耳恭听(敬词)
积累篇
容易混淆近义词及反义词
屡试不爽与屡试屡爽 狼狈为奸与朋比为奸 另眼相看与刮目相看 耳濡目染与耳闻目睹 息息相关与休戚相关 不胫而走与不翼而飞
A
11、下列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A眼前的老人,古铜色的脸上布满皱纹,一看 就使人感到这是个饱经风霜的老人。 B.据调查,目前中学生中“追星”现象已经 蔚然成风。 C.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变化更加飞黄 腾达,可以作为艺术反映的题材更加丰富多彩 。 D.在新居,我把你赠送的电子台历摆在了天 天面面相觑的写字台上。
2、王校长的一番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大家对 这件事纷纷谈了自己的想法。 。
“抛砖引玉”中的意思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 自己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一般用在自 己身上。
八、近义混淆
最近一段时间,在巴基斯坦发生的一系列耸 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社会动 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1、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 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
2、八(6)班涌现出四个优秀小组,十多个先进学 生,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 “可歌可泣”是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用在此处显得大词小用。
七、敬谦错位
该用敬辞的地方误用了谦辞, 该用谦辞的地方误用了敬辞。
5 、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篇作文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 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B.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草原上,几座白色的 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C.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 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D.西子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 来,领略秀美的湖光山色。
实战篇
1、下列句子加横线成语运用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A、我们班的张新同学喜欢学别人说话腔调, 学得惟妙惟肖。 B、小明真是独出心裁,制作的风筝就是与众 不同,令人叫绝。 C、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把全班同学的学习 热情鼓动起来。 D、你们学校打篮球的水平实在高,我们甘拜 下风。
2、下列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6、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 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用于贬义。误用褒贬
7、历史上也曾有那么几位文韬武略的英雄人物,想统一天下,但 是未曾实现自己的抱负。
“文韬武略”是个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如果要让它作“英雄人物” 的定语,必须在之前加上“具有”之类的词。搭配不当
10、下列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书中的许 多段落已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B.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有 识之土提醒人们要警惕新纳粹势力起死 回生。 C.要在学术上推波助澜,并不是抛弃国学, 国学的精粹不但不能丢,有些还应深入研 究。 D.扮演蔺相如、伍子胥等人物的都是9至11岁 的小演员,他们栩栩如生的演出展现了 我国京剧艺术后继有人的兴旺景象。
7、下列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A、新建的雷峰塔横空出世,成为西湖南线一 个重要的景点。
B、西博会狂欢节那天,大家拥到大街上去, 社区里十室九空。 C、半山腰的松柏根深蒂固,才显得枝繁叶茂。 D、纳米电子技术有望水到渠成地成为目前以 硅等为基础的微米集成电路技术的“接班人”。
8、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C ) A、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远处的电 线杆也躲得杳无音讯。
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望文生义。
2、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各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 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浩如烟海:形容图书、典籍等极为丰富。用错对象
3、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 忍痛割爱。
忍痛割爱:不得不放弃原属于自己的东西。用错对象 4、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答复你吧。 不情之请:谦辞,不合理的请求。使用错误。颠倒谦敬
期末复习之
——正确运用成语
成语是汉语言的瑰宝,是长期习用的定 型化的短语,数量繁多,历史悠久,运用广 泛,具有语言凝练、音韵和谐的特点,在口 头及书面表达中使用成语,能大大增强语言 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来源:
(1) (2) (3) (4) (5) 历史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传说 古典文学作品 生活中的约定俗成
D
D、这也许是一种取巧的写法,但也无可非 议,因为谁也不能规定作者应该怎样写。
4、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D) A.这两本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 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B.经过大家一番苦心孤诣的开导,他终于明白 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C.由于厂家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吹毛求疵,因 而产品销路越来越好。 D.美丽的画面与逼真的音响效果相得益彰,使 这部影片达到很高的艺术效果。
自己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一般用在自 己身上。
七、敬谦错位
该用敬辞的地方误用了谦辞, 该用谦辞的地方误用了敬辞。
1、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 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 一定会使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人的字画挂 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非常荣耀。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 都涣然冰释了。 C、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难不 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 。 D、王宝森之流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他的 人格可说是不名一文。
9.下列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A.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 贯赞同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滞或 晦涩又常使我意兴阑珊。 B.因为临时有事,我未能去黄浦码头为他们 送行,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对朋友失约,对 此我一直耿耿于怀。 C.“神来”、“顿悟”,不是自然的水到渠 成,而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必然会产生的瓜 熟蒂落。 D.他在选择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学校时,既 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见 异思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