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景名胜区内村庄整治的思考——以天台山国清寺景区周边村庄整治规划为例

风景名胜区内村庄整治的思考——以天台山国清寺景区周边村庄整治规划为例

城镇规划
风景名胜区内村庄整治的思考
——以天台山国清寺景区周边村庄整治规划为例
徐颖崔昆仑刘振中
摘要.随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迸一步 发展.景区内基础设施不足、接待能力弱等问题日益 突出.同时景区内村庄“脏、舌L、差”现象严重影响景 区的整体景观质量。本文以天台山国清寺景区村庄 整治为例.提出以发展农村的第三产业为切八点.将 其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村庄.这样既缓解景 区的接待压力。又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实现人与景 区的和谐共处.
体规划(2004--2030)
作者单位: 徐 颖 刘振中 浙江省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崔昆仑 浙江省台州市建设规划局
万方数据
风景名胜区内村庄整治的思考——以天台山国清寺景区周边
村庄整治规划为例
作者:
徐颖, 崔昆仑, 刘振中, Xu Ying, Cui Kunlun, Liu Zhenzhonq
浙江省天台山风景名胜区是以“山神水秀,佛道 宗源”为景观特色,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宗教朝觋 和科学文化活动为主要功能的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 名胜区。其中的“国清寺景区”是天台山最为重要的人 文景区,它与“赤城山”、“石梁瀑”并称天台三绝。
近年来,随着天台山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风 景区内基础设施不足、接待能力较弱、周边村庄 “脏、乱、差”且建筑风格、体量与景区不协调等问题 日益突出。因此,本次规划目的是通过对景区内外 以及进入景区沿线的村庄进行整治,将其打造成地 方特色鲜明,同时具备餐饮、住宿和休闲娱乐功能
五、村庄整治规划 结合村庄内部地形,以“投资少,见效快”的整治 手段,从点到面抓好重点地块的整治,搞好环境卫生 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村庄自然环境优势,立足 现状,降低实施启动的难度,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整治
的积极性。 (一)建筑整治 将现有的建筑按质量不同分成三类处理,对于危
图5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围 围6建筑立面改造示意围
作为国清寺景区的组成部分,本规划区可以分担 景区的部分餐饮、住宿功能。规划改造现有村内特色 建筑作为特色农家乐的场所,结合现状一处小型手工 木雕作坊形成一个集生产、展示、体验、销售于一体的 特色手工作坊,充分利用和改造现状的小型菜园和果 园,营造富有农家特色的绿色空间,为游客提供特色 采摘等旅游项目(见图5)。
图1 景区入口现状量观田
万24 方数据
城镇划
图2区域位置图
圈3现状分析田
庄,有着难得的第三产业发展优势。 3.生态环境优势:这四个村庄均坐落于山脚下,
生态环境绝佳。其浓郁的乡村气息、优美的田园风光 成为天然景观。
(二)劣势(WEAKNESSES)
1.规划区内村庄布局分散、建筑形式、色彩 杂乱。致使国清寺景区的入口景观质量较差。
(二)围墙和大门整治 围墙在起到同合与隔离作用的同时对公共景观
图4规划结构图
规划结合集散中心设置中心绿地,并在每个村接 合冲沟、小片农田果园设置1—2处公共绿地,为村民 及游客提供户外活动和交流的场所。规划加强山体植 被保护并拆除部分山脚下的违章、破旧建筑,这样既 丰富了村庄的背景景观,又能有效防止山体滑坡、泥 石流等灾害。
万方数据
城镇规划
房、简易厕所及影响村容村貌的建筑建议拆除;对于 那些20世纪60、70年代所建二层石木结构建筑,由 于其外形庄重典雅,细部造型丰富,极具地方特色,规 划保留该类型建筑的样式和材质。要求加固结构。按 照原有风貌翻新;对于那些质量较好、尺度比例基本 合理的新建建筑,规划使用传统灰、黑色屋瓦将其平 屋顶改为坡屋顶,墙面颜色采用白色(见图6)。
当然,本规划区位于景区的核心区。任何不恰当 的、过度的整治都会造成环境的恶化及特色资源的 消失。如何在符合生态和景观要求的前提下合理整 治改造村庄是本规划在今后实施建设工作中的重中 之重。
参考文献: 1.汪光焘.认真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2.李光荣.贵州村庄整治的实践与效果 3.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天台山风景名胜区总
(见图2)。
二、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区位优势:本次规划的四个村位于天台山国清 寺景区核心区内,距天台赤城山景区不到1公里,距 天台县城不到2公里,区位优势明显(见图3)。 2.第三产业发展优势:随着国清寺景区知名度的 不断提升,接待游客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促使当地第 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距离国清寺景区最近的村
2.村庄内部交通不畅,外来游客无法通过 机动车进入村庄。
3.根据《天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本 规划区内不允许新建建筑,只许改造现有建 筑.因此村民积极性不高,整治难度较大。
(三)机遇(OPPORTUNITIES) 旅游产业的机遇: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 发展,国内旅游者消费能力和层次有很大提 高;企事业单位带薪假期的普及为旅游者提 供的闲暇时间将越来越多;旅游业受到高度 重视,目前我国已把旅游业列为新兴产业发 展的首选。 (四)威胁(THREATS) 本规划区位于景区核心区,环境保护的 压力大,任何不恰当的整治都会造成环境的 恶化及特色资源的消失。目前村民对住宅整 治的积极性不高,整治所需资金问题难以解 决,如何在符合生态要求的前提下运用政府 调控机制,合理调动村民整治改造村庄的积 极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规划定位 本规划将此四个村定位为休闲产业带动 型村庄,也就是指充分利用国清寺景区良好 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游客资源发展旅游服务 业。主要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利用农业生产 经营活动、农村自然环境和特有的乡土文化 吸引游客,通过集观赏、娱乐、体验、知识教育 于一体的新兴休闲产业带动村庄建设。这样 既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又能解决景 区内基础设施不足,接待能力较弱等问题。 四、村庄建设规划 本次规划在分析了本地块所处的地形特征 和现状周边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充分利用 现有道路,保留整体风貌,集中统一规划”的方法。 本规划区以东西、南北两条现状主要道路为骨 架,串连四个村所组成的四个组团;结合上西岙村南 侧现有的旅馆设置集散中心,形成一心两轴四组团的 规划结构(见图4)。
万方数据
城镇规划
围7道路改造不葸围
也存在较大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围墙趋向通 透化、低矮化,并富有装饰性。规划建议采用块石围 墙,这样显得自然、质朴、富有特色。墙体高度宜控制 在I.2米左右,沿墙种植爬藤类植物,墙根种植花卉, 形成立体绿墙,植被以当地易成活的植被为主。
(三)院落整治 现状村民院落混乱、大小形状不一。院落占道现 象严重。规划延续现有院落肌理和庭院组织手法,对 于占道的院落加以整治。院落内加强绿化,硬化地面 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 (四)绿化景观整治 这四个村位于群山环绕的风景名胜区之中,自然 环境优越,但村庄内部现状缺少公共绿地。规划以改 善村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为目的,充分利用现有山 丘、冲沟规划公共绿地。村庄绿化应点、线、面相结合, 使村庄绿化与周围山体、农田融为一体。 (五)道路整治 村间道路以通畅为原则,适当考虑街景要求,采 取自由式的布局形式。规划理顺村庄内部主要道路, 拆除妨碍道路通畅的建筑物、构筑物,要求村内主要 道路及入户路全部硬化,主要道路采用沥青、水泥材 料,步行道采用青石或者块石铺面,同时结合村内地 形,地势高差太大的部分道路建成梯步形式(见图7)。 (六)山体及河道整治 山体整治主要是退耕还林,以适地适树的原则扩 大林地。对于主要车行道和步游道沿线两侧的视域范 围要重点培育景观植物。同时应加强山体管理,防止 青山“白化”。 河道整治突出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使用功能,注 重绿化、美化、亮化、休憩等功能的综合体现,力争河 道整治与环境、景观、村民生活相结合,强调入与水之
作者单位:
徐颖,崔昆仑,Xu Ying,Cui Kunlun(浙江省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刘振中,Liu
Zhenzhonq(浙江省台州市建设规划局)
刊名:
小城镇建设
英文刊名: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年,卷(期):
2009(2)
被引用次数:
1次
参考文献(3条) 1.汪光焘 认真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2.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天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4-2030) 3.李光荣 贵州村庄整治的实践与效果
的特色村庄。这样既可以缓解景区的接待压力,弥 补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又能提高景区的整体景观 质量,同时还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实现人与景区 的和谐共处(见图1)。
一、现状分析 本次规划涉及的四个村位于天台山国清寺景区 核心区内,并且正好处于其景区的入口沿线,建筑风 格、色彩、体量与景区不协调,严重影响国清寺景区 入口视觉形象。加上长期以来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村庄内存在房屋乱搭乱建、禽畜剧舍与居民住宅混 杂、环卫设施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间的有机融合。 六、结语 本规划凭借国清寺景区的旅游优势,以发展农村
的第三产业为切入点,把村民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 决的进村路、供水设施、排水沟渠、改厕改灶等建设内 容作为村庄整治的重点和突破口,大大调动了村民的 积极性。经过整治后,村庄内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别具特色。“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 乐”成了国清寺景区的又一大亮点.风景名胜区的接 待压力因此得到缓解。同时村庄的人居环境大大改 善,也带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餐饮业的发展,还促 进了农民的全面增收,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本次 规划与实施建设有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达到“整治 一处,见效一处,带动一方”的效果。
引证文献(1条)
1.梁毅.韩明清 金寨县山茶花村村庄整治的思考[期刊论文]-工程与建设 2009(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xczjs200902005.asp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