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血栓与止血一般检验ppt课件
血栓与止血一般检验ppt课件
8.结果审核与复查 结果审核应该结合标本质量 和临床诊断等作出综合判断,才能发出正确的检 验报告。重视异常结果的复查,必要时重新采集 标本进行复查,并加强与临床沟通,及时掌握反 馈信息,持续改进检验质量。
-
17
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三)报告方式
报告方式
评价
PT(秒) 必须使用的方式,因为试剂不同,其结
度高,是目前推荐的方法
Ivy法 传统方法,虽然在上臂施加了固定的压力,
但因直接使用刺血刀作皮肤切口,切口深度
和长度仍未能达到标准化,灵敏度较差,已
趋向淘汰
Duke法 传统方法,操作简单,但穿刺深度、长度难
以标准化,灵敏度差,已淘汰
-
10
一、出血时间测定
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
(四)参考区间 TBT:(6.9±2.1)分钟。 (五)临床意义
果差异大,但要同时报告正常对照值
INR
当口服抗凝剂病人治疗监测时,必须使
用的报告方式
PTR
PTR=被检血浆PT/正常对照血浆PT,现
已少用
PTA
为被检血浆相当于正常对照血浆凝固活
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定义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是在 体外模拟体内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从加入组 织因子开始到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测。
PT是常用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凝血途径的筛 检指标之一。
-
12
XII
XIIa
PT原理
IX
XI XIa
内源性凝血途径 IXa
VIII VIIIa
1.BT延长 主要涉及血小板和血管壁的一期止血缺陷。见 于:①血小板数量异常,如血小板减少症、原发性血小板 增多症。②血小板功能缺陷,如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 板综合征。③某些凝血因子缺乏,如血管性血友病 (vWD)、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DIC。
2.BT缩短 主要见于某些严重的血栓性疾病。
-
11
肤上造成一个标准切口,记录血液自行流 出到自然停止所需要的时间,即为出血时 间(BT)。
2.主要器材 血压计、出血时间测定器、 秒表。
3.简要操作 加压 →消毒皮肤→造成切口
→计时。
-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出血时间测定
(二)质量保证
1.减少药物的影响 检测前1周内不能服 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以免 影响结果。
-
15
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二)质量保证
5.组织凝血活酶(thromboplastin)的质量 必须使 用标有国际敏感指数(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 ISI)的PT试剂。
6.ISI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ation ratio,INR) ISI值越接近1.0,表示灵 敏度越高。ISI为组织凝血活酶参考品与每批组织凝血活 酶PT校正曲线的斜率,即在双对数的坐标纸上,纵坐标为 用参考品测定的PT对数值,横坐标为用待标定的组织凝血 活酶测定的相同标本PT对数值
2.选择合适的测定器 不同年龄应该选择 不同类型的出血时间测定器。①新生儿型: 切口为0.5mm×2.5 mm。②儿童型:切 口为1.0mm×3.5 mm。③成人型:切口 为1.0mm×5.0 mm。
-
8
一、出血时间测定
(二)质量保证
3.注意温度的影响 应在25℃左右的室内 进行,以保证穿刺部位温度恒定。
第一章 血液学一般检验
第五节 血栓与止血一般检验
-
1
第五节 血栓与止血一般检验
内容
概述 一、出血时间测定 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三、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四、血浆凝血酶时间 五、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六、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七、血浆D-二聚体测定 八、出凝血检查的临床应用
-
2
概述
凝血机制
X
Xa
凝血共同途径 Va
V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原
凝血酶
(APTT)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XIII
XIIIa
2020/12/13
- 交联的纤维蛋白
13
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一)手工法
1.原理 采用Quick一步凝固法。37℃条件下, 在待检血浆中加入足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含组织 因子、磷脂)和适量的钙离子,通过激活因子Ⅶ 而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使乏血小板血浆凝固。 从加钙离子到血浆开始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凝血 酶原时间。
INR计算公式为:INR=(病人PT值/正常人平均PT值)
ISI
WHO等国际权威机构要求,每次(每批)PT测定的正常 对照值,必须用至少来自20- 名以上男女各半的正常人混合16
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二)质量保证
7.测定 试剂、标本温浴时间应控制在3~10分 钟内,测定温度应控制在(37±1)℃,准确判 断血浆凝固终点(纤维蛋白形成)是PT测定结果 准确性的关键。
-
3
概述
凝血与纤溶的关系
-
4
概述
出凝血障碍的因素
2020/12/13
-
5
一、出血时间测定
定义
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是指在 特定条件下,皮肤小血管被刺破后,血液 自行流出到自然停止的时间称为出血时间。
-
6
一、出血时间测定
(一)TBT法
1.TBT (template bleeding time ) 原理 使用出血时间测定器在受检者前臂皮
4.选择正确穿刺部位 穿刺时应避开浅表 静脉、疤痕、水肿和溃疡等处皮肤。
5.避免接触和挤压伤口 血液应自行流出, 采用滤纸吸去流出的血液时,应避免与伤 口接触,更不能挤压伤口。
-
9
一、出血时间测定 (三)方法学评价
方法
评价
TBT法 使用标准的出血时间测定器,能够使皮肤切
口的深度、长度相对恒定,重复性好、灵敏
2.简要操作 采血并分离血浆→加血浆与凝血活 酶试剂(1︰2)→混匀并立即计时→倾斜试管, 观察结果。
-
14
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二)质量保证
1.病人准备 停用影响止凝血功能的药物至少1周。 2.采血 要求使用真空采血管、硅化玻璃管或塑料管采
血,止血带使用时间不超过1分钟,采血要顺利,加血液 至抗凝管后,应立即轻轻地颠倒混匀5~8次,避免标本溶 血和凝固。创伤性或留置导管的血标本、溶血或凝块形成 的标本、输液时同侧采集的标本均不宜做PT等止凝血试验。 3.标本运送 及时送检,因为血液离体后,凝血因子逐 渐消耗,随着标本存放时间延长,消耗加快。 4.标本离心 按规定离心力与离心时间要求,及时分离 标本,获得乏血小板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