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考核方案指导性意见
各系部:
为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鼓励教师根据各自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课程考核,逐步改变“一考定成绩”的评定模式,学院决定开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在全校范围内选择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试点与经验总结。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总体思路
1、加大教学过程考核所占考试成绩的比例,增加形成性考核的数量,并加强监督,进行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整体设计,突出课程特点;
2、考试形式多样化,可以采用考试、论文、实操、课程设计、学生作品、项目报告等形式,注重平时考评方法多样化和期末考试题型多样化;考试内容尽量增加能力考核的主观题,减少知识考核的客观题;考试形式上可以加大采用半开卷、开卷等多种终结性考试形式的课程数量;鼓励学生参加各级竞赛,可以根据学生竞赛成绩适当加分;
3、加大考试试题库建设,鼓励采取教考分离方式;
4、通过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规范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改革立项范围
考试改革须以课程为单位进行,各系部可根据课程的类型和在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程度在本学期所有开设的课程中按专业确定1~2门参加考核方式改革的课程,重点是省级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
三、项目申报与实施要求
1、考试改革负责人填写“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附件一),经教研室主任及系部教学主任审核后,教务处将组织人员进行评审检查。
要求“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一式两份,一份交系部留存,另一份由系部收集后,连同其电子稿于期中教学检查前后交教务处。
2、凡参加考试改革的教师应及时将参与教改的信息告诉学生,并使学生充分了解成绩评定方案(如讨论、面试、课堂表现、回答问题、技能操作、各种测验、论文、作业、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考试等的实施计划、要求以及在课程最终成绩中所占比例等)。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对每一学生的每一项评定结果及时记录在案,并及时告知学生。
3、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认真负责,保证成绩评定的公平、公正、公开。
对定性评定而言,教师不可以仅仅根据“印象”打分,要有适当的标准和要求,让学生有据可依。
4、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须提交“学业成绩评定记录表”(参考样式见附件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总结”(见附件三),对课程考试改革进行总结。
“学业成绩评定记录表”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总结”一式两份,一份交系部留存,另一份由系部收集后,连同其电子稿于下学期开学第3周前交教务处。
附件:
1、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2、学业成绩评定记录表
3、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