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的传奇——张爱玲
•张爱玲与日本影星李香兰
传奇(四):红玫瑰与白玫瑰——与胡兰成的情感纠葛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 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 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 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 玫瑰》
• 1943年11月,胡兰成拜访。隔一天收到张爱玲的 邀约见面。胡兰成:“你的身材这样高,这怎么 可以?” 第二天,爱玲在自己的房间接见胡兰成 ,爱玲遂坠入爱河。 • 1944年8月,张爱玲和她认定的胡兰成结婚了 。 “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 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 安稳。”
• 1944年11月,胡兰成留张爱玲一人在上海,自己到武汉接 手《大楚报》。在汉口,胡兰成很快把一个叫做周训德的 护士纳为小妾 。 • 1945年8月15日,日本终于宣布投降,胡兰成逃亡浙江杭 州,化名为“张嘉仪” ,从绍兴逃往金华,在途中很快和 陪同斯家的姨太太范秀美搞到了一起,还没有到温州,两 人已经以“夫妻”相称,同床而眠了。到温州后,搬到范 秀美的娘家居住。 • 张爱玲到温州看望胡,胡兰成说:“你来做什么?还不快 回去! ”二十多天后,两人分手。后来张爱玲将自己节省 下来的稿费寄给胡做生活费。 1947年6月, 爱玲提出绝交。
松子糖装在金耳的小花瓷罐里。旁边有黄红的蟠桃 式瓷 缸,里面是痱子粉。下午的阳光照到那磨白了的旧 梳妆台上” 穿上新鞋也赶不 上了。”
传奇(三):创世纪
• 1942年由香港回到上海,在上海圣约翰大学继续学习 。 • 1943年1月, 在《二十世纪》上发表了一篇长达八页 的文章《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中国的生 活和服装》),还附有她亲手画的发型、服装的插图 。引起了该月刊主编梅涅特的高度赞赏:“与她不少 中国同胞差异之处,在于她从不将中国的事物视为理 所当然;正由于她对自己的民族有深邃的好奇,使她 有能力向外国人诠释中国人。”所以,在他眼中,爱 玲是一个“极有前途的青年天才”。后来,张爱玲将 这篇文章改名为《更衣记》在《古今》半月刊发表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张爱玲独特的身世 张爱玲的情感世界 张爱玲的身世及情感 在作品中的呼应
张爱玲作品中亲情的 分裂、变异 张爱玲作品中女性 的悲剧
中国现当代才女知多少
传奇(一)家族背景:身世
• 张爱玲的曾祖父张印塘(1797-1854),字雨樵,祖籍河北丰润县。 在同治年间出任安徽按察史。 • 祖父张佩纶,字幼樵,又字蒉斋。1847年生于杭州,卒于1903年,是 清朝末年的大名士。 • 祖母李菊耦,李鸿章之女。 • 母亲黄素琼(逸梵)也出生在大族之家。其祖父黄翼升(1818~1894 ),原籍湖南长沙,历史上曾和李鸿章在曾国藩麾下领军,一起驰骋 疆场,平定太平天国和东捻之乱。 • 父亲张廷重。 • 继母孙用蕃,父亲孙宝琦。出生书香世家,做过户部主事、直隶道员 、铜元局总办,并创设育才馆,办理开平武备学堂,培养人才。 • 姑姑张茂源。
• “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 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 悉的街衢,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 自惊心动魄。就可惜我们只顾忙着 在一瞥即逝的店铺的橱窗里找寻我 们自己的影子——我们只看见自己 的脸,苍白,渺小;我们的自私与 空虚,我们恬不知耻的愚蠢——谁 都像我们一样,然而我们每一个人 都是孤独的。” ——《烬余录》
1943年至1944年,无疑是单单属于 张爱玲一个人的时代。“我为上海 人写了一本香港传奇,包括沉香屑 、一炉香、二炉香、茉莉香片、心 经、琉璃瓦、封锁、倾城之恋七篇 。写它的时候,无时无刻不想到上 海人,因为我是试着用上海人的观 点来查看香港的。只有上海人能够 懂得我的文不达意的地方。我喜欢 上海人,我希望上海人喜欢我的书 。”1944年8月,出版发行了张爱 玲的第一本小说集《传奇》,一经 面世,第 四天便销售一空。 1945年初,爱玲的散文集《流言》 出版,收录了从1943年到1945年间 写的散文30篇,出版当月,便销售 一空,一版再版,仍然极受欢迎。
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 她只看得见自己眼睛里的自己,只在自 己的世界里爱着自己。爱玲的声名鹊起 ,一半是因为她的“异文”,一半是因 为她的“奇人”。爱玲在装扮上却一直 追求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 她的服装,总是艳丽的色彩,兼蓄复古 的风格,透露着她性格中张扬又内敛的 双面。她对服饰的讲究与追求 ,是中西 合璧、土洋结合,女作家潘柳黛形容的 那样:“她着西装,会把自己打扮成一 个十八世纪的少妇;她穿旗袍,会把自 己打扮得像我们的祖母或太祖母,脸是 年轻人的脸,服装是老古董的服装。”
人 生 本 苍 凉 世 界 本 平 庸
情感缺失下的女性悲剧
• 虽有爱情,却与婚姻无关。
• • 《封锁》中的吴翠远与吕宗桢 《红玫瑰和白玫瑰》中的佟振保与其朋友的妻子娇蕊
•
张爱玲对于婚恋的思考:爱,只能是“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 所遇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早一步, 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 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 1943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 在紫罗兰 杂志发表。 • 1943年8月号的《万象》上,柯灵刊登了爱玲的《心经》 。到1944年元月,几乎每一期都有爱玲的作品问世。 • 这段时期,爱玲写出了她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作品:《倾城 之恋》、《封锁》、《红玫瑰与白玫瑰》、《沉香屑第一 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花凋》、《心经》和被 美籍华裔学者夏志清教授誉为“中国从古以来的最伟大的 中篇小说”的《金锁记》。柯灵感慨道:“张爱玲在写作 上很快登上灿烂的高峰,同时转眼间红遍上海。”
“生在这世上,没有 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 孔的。”
“我们是一个爱情荒芜的国 家。”
身世之下亲情的背离与变异
• 张爱玲从女性主体出发,将母性、 物欲、情欲等、人性的基本元素 放置在不同的生存状态下加以审 视,在对照中表现它们的互动,从而 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的“审母” 主题。 • 《金锁记》中打破了传统的母爱 形象。 • 《花凋》中,美丽的姑娘川嫦已 经濒临死亡的边缘,父亲却认为 把钱花在治病上实在冤枉;母亲 更是不愿意拿出自己的私房钱为 女儿治病,就这样那个看着自己 的亲生女儿一寸一寸的死去。 • 《心经》中,许小寒 “爱父”的 甜梦和抛妻弃女的父亲。 幼年的 张爱玲 早就深 谙金钱 的龌龊 ,它隔 绝了亲 子之爱 ,也隔 绝了人 情人心 。
都逃脱不了无奈而悲哀的人生,这些女性所经历婚姻最终都只能 是生命中的一种“苍凉的手势”。
结语
斯人已去,华丽影沉,只留下不死的传奇 永远传唱。
推荐阅读
• • • • • • • 《金锁记》 《倾城之恋》 《心经》 《封锁》 《红玫瑰与白玫瑰》 《对照记》 《流言》
爱情与婚姻是错位的矛盾体
•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与姜季泽的情感纠葛。
• 《半生缘》中的几个青年男女,没有爱的婚姻,有爱的没有婚姻 : 世均与翠芝,曼桢与世均 ;叔惠与翠芝
婚姻是枷锁,妄想用它来锁住别人,锁住爱情,都是不可能 办到的,结果只能是毁了自己。
婚姻是女人求生的筹码
• 七巧也曾“沐浴在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中”, • 《倾城之恋》中离了婚的白流苏背水一战 • 《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受过新式教育的葛微龙的最高愿望也仅是找 个爱自己的人结婚而已; •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王娇蕊,家人把她送到英国读书,她“无非是 为了嫁人,好挑个好的”。
不死的传奇
——张爱玲
前言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张爱玲《天才梦》
目
传奇(一)家族背景:身世
录
传奇(二):童年
传奇(三):创世纪
传奇(四):红玫瑰与白玫瑰——与胡兰成的情感纠葛
身世之下亲情的背离与变异
情感缺失下的女性悲剧
点击添加标题
不死的传奇——张爱玲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感受一代才女张爱 玲独特的运命、才 情
传奇(二):童年
• 童年的一天一天,温暖而迟 慢,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红 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 ——张爱玲《童言 无忌》
童 年
• 抓周。 • 优裕的日子,虽然是阔绰的,却略显幽暗。零碎的细节, 拉扯起说不出的感伤。 觉得一切的繁华 热闹都已经成了 • 弟弟的美给张煐带来的啮咬性的烦恼 。 过去,我没有份 • 父母的不和。 了,躺在床上哭 了又哭,不肯起 • 母亲出走。爱玲4岁,张子静2岁。 来,最后被拉了 起来,坐在小藤 • 姨太太入主张家。姐弟俩备受虐待。 椅上,人家替我 • 9岁开始投稿。 穿上新鞋的时候 ,还是哭——即使 • 13岁开始写新编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