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宝钢简介

宝钢简介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Baosteel),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也是国有企业,它的总部位于上海。

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600019),简称宝钢股份,是宝钢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

宝钢集团简介宝钢集团公司(简称“宝钢”)是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

宝钢股份以其诚信、人才、创新、管理、技术诸方面综合优势,奠定了在国际钢铁市场上世界级钢铁联合企业的地位。

《世界钢铁业指南》评定宝钢股份在世界钢铁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前三名,认为也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钢铁企业。

公司专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

在汽车用钢,造船用钢,油、气开采和输送用钢,家电用钢,电工器材用钢,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食品、饮料等包装用钢,金属制品用钢,不锈钢,特种材料用钢以及高等级建筑用钢等领域,宝钢股份在成为中国市场主要钢材供应商的同时,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欧美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全部装备技术建立在当代钢铁冶炼、冷热加工、液压传感、电子控制、计算机和信息通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具有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的特点。

通过引进并对其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保持着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水平。

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主要产品均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可。

通过BSI英国标准协会ISO9001认证和复审,获美国API会标、日本JIS认可证书,通过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世界三大着名汽车厂的QS9000贯标认证,得到中国、法国、美国、英国、德国、挪威、意大利等七国船级社认可。

公司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从事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研制,为公司积聚了不竭的发展动力。

公司重视环境保护,追求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冶金行业第一家通过ISO14001环境贯标认证,堪称世界上最美丽的钢铁企业。

公司经营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主体,联合重组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和上海梅山(集团)公司,于1998年11月17日成立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宝钢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年产钢能力3000万吨左右,赢利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2006年12月14日,标准普尔宣布将宝钢集团和宝钢股份长期信用等级从“BBB+”提升至“A-”。

这是目前全球钢铁企业中的最高长期信用等级,也是中国制造业中的最高等级。

在全球钢铁企业中,能够取得“A-”的企业仅有宝钢和韩国浦项。

在六家取得“A-”及以上信用级别的中国企业中,宝钢是唯一一家制造业企业,在国内优秀企业中继续处于领先水平。

宝钢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全球合作伙伴和钢材总供应商。

2009年,宝钢营业总收入1,953亿元,利润总额149亿元,资产总额4,020亿元,净资产2,430亿元;宝钢从业人员总数为106914人;2010年宝钢连续第七年进入《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列第276位,并被评为2009年度“全球最受尊敬企业”,成为中国内地唯一获得此称号的企业。

2009年宝钢产钢3887万吨,位列全球钢铁企业第三位。

宝钢品牌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WorldBrandValueLab)编制的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12位,品牌价值已达765.12亿元。

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中,宝钢集团公司以2009年销售收入285.91亿美元居第276位,在进入500强的钢铁企业中排第6位。

这是宝钢连续第七年跻身世界500强。

2011年宝钢连续八年进入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列第212位。

宝钢实施钢铁精品战略,将建成中国汽车用钢,油、气开采和输送用钢,不锈钢,家电用钢,交通运输器材用钢,电工器材用钢,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食品、饮料等包装用钢,金属制品用钢,特种材料用钢以及高等级建筑用钢等钢铁精品基地,建成中国钢铁工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基地。

宝钢实施适度相关多元化战略,除钢铁主业外,还涉足贸易、金融、工程技术、信息、煤化工、钢材深加工、综合利用等多元产业。

宝钢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已形成了近20个境外和国内贸易公司组成的全球营销网络,与国际钢铁巨头合资合作,广泛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宝钢注重环境保护,推行清洁生产,着力打造绿色宝钢。

宝钢股份公司是中国冶金系统第一家通过ISO-14001环境认证的企业,厂区绿化率达42.71%,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风景区标准,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工业旅游景区。

宝钢热心回报社会,资助社会公益事业。

先后设立了宝钢艺术奖、宝钢教育奖,一大批优秀文艺工作者和优秀教师、学生获得了奖励;宝钢为“希望工程”捐资近九百万元,用于建设25所希望小学和1所中学。

宝钢和社会一起成长,回报社会是宝钢长期的追求。

宝钢坚持以人为本,秉承严格苛求的精神,走学习创新的道路,追求世界一流的目标。

宝钢充满活力与发展机会,期待与您共创现代生活。

产品介绍宝钢是中国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齐全、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份额比重最大的钢铁企业。

其主要生产基地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第一钢铁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浦东钢铁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五钢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梅山有限公司、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等。

目前钢铁生产规模在2000万吨左右,产品结构以板管材为主、棒线材为辅,不锈钢产品正在发展之中。

宝钢的汽车板、造船板、家电板、管线钢、油管等高档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位于前列,同时也是优质工模具钢、高性能轴承钢、弹簧钢、钢帘线用钢以及航空航天用钢的主要供应商。

宝钢建有功能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在上海、杭州、广州、天津、青岛、重庆、沈阳等地设立了现代化的钢材加工中心,可以快速响应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

随着新一轮发展战略的推进,宝钢正在加快一体化运作的步伐,集中发展对市场影响大、在中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中需要战略性投资、能与国际顶尖钢铁产品相抗衡的钢铁精品,全面提升钢铁业的综合竞争力。

钢铁行业的简介钢铁工业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业,是其他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有了钢铁,就使得中国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成为可能。

同时,钢铁工业的发展也有赖于煤炭工业、采掘工业、冶金工业、动力、运输等工业部门的发展。

由于钢铁工业与其他工业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许多国家都把发展钢铁工业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把这种发展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互相协调起来,保持正常的比例关系。

针对此块精英人才,也是目前我国最稀缺的,目前收纳钢铁人才较多的有钢铁英才网,是钢铁行业人才的一个专业性招聘、求职网站。

2006年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在总产量达到4亿吨的同时,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不断发展,行业效益明显提高。

但落后产能淘汰工作进展缓慢和对国内资源、能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等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2006年全年产钢41787万吨,同比增加6538万吨,增长18.5%;产生铁40417万吨,增长19.8%;产钢材46685万吨,增长24.5%。

分地区看,河北、江苏、辽宁、山东产量增幅最快,四省产量合计占全国近一半。

分企业看,鞍钢集团(2256万吨)、宝钢(2253万吨)、唐钢(1906万吨)、沙钢(1463万吨)、武钢(1376万吨)、济钢(1124万吨)、马钢(1091万吨)、莱钢(1079万吨)、首钢(1055万吨)等9家钢铁企业年产钢超过1000万吨;重点钢铁企业产钢33571万吨,增长15.2%,占全国比重为80.2%,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

2006年1-12月,中国钢铁行业完成累计工业总产值492,244,115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56%;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496,471,51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64;实现累计利润总额24,086,18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3%;累计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719,629千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2%。

截止2006年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391个,其中亏损企业76个,亏损面为19.4%。

2007年上半年,中国钢铁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1.6亿元,同比增长8.4%,比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低17.5个百分点。

从投资结构分析,在投资方向上,上半年炼铁项目投资占7.82%,炼钢项目占32.24%,钢材深加工项目占59.94%,资金投放明显向后部深加工工序转移;在投资项目上,上半年1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占59.2%,1亿元至10亿元项目占26.4%,5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占5.7%,5000万元以下项目占9.1%,投资项目向大型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在投资的资金来源上,上半年企业自筹资金占82.1%,国内银行贷款占12.3%,利用外资占1.8%,国家预算内资金占0.1%,其他来源占3.7%,说明企业自我改造发展的投资能力增强;上半年投资完成项目新增生产能力,炼铁1201万吨、炼钢976万吨、热轧945万吨、冷轧262万吨,新产能增长已明显放缓。

2007年上半年钢铁产量总体呈高增长状态。

1-6月,中国共生产粗钢23758.06万吨,同比增长18.92%;生产钢材27024.67万吨,同比增长23.93%。

值得指出的是,一季度与二季度钢铁产量增长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一季度钢铁产量飞速增长的基础上,由于二季度国家相继出台多项宏观调控措施,二季度钢铁产量增长趋势与一季度相比大大放缓。

这一趋势将维持到下半年。

钢铁行业是近年来中国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之一,2004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遏制投资膨胀、收紧土地和信贷闸门的措施。

2005年颁布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指导规范钢铁产业发展。

2006年国家更是频频出台各项政策措施,概括来说,主要包括淘汰落后产能、规范外资并购及调整出口税收等三方面,这些政策措施的颁布实施对中国钢铁行业具有深远影响。

在内需拉动下,未来3年可能是中国钢铁行业最佳发展机遇期;而在未来9年内,中国钢材的实际需求增长将保持年均7.57%的增速。

预计中南地区将成为未来中国钢铁产品需求最具潜力的区域,武钢、鞍钢是最受益于下游行业需求增长的企业。

未来5年钢材消费品种将发生变化,建筑行业和资源能源行业的需求所占比例将有所下降,而机械、轻工和汽车等行业需求所占比例将有所上升。

预计2012年后,中国钢材需求将在一段时间里保持相对低速的增长,在2020年前后则有望达到峰值。

钢铁行业的竞争情况现在钢铁行业严重产能过剩,大钢铁公司利用自身优势严重压低价格,造成恶性竞争,国家今年会对钢铁行业进行整合,部分企业会重组,以优化结构。

短期内(年内)由于钢铁市场的供不应求,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会显得十分激烈。

但进入2005年之后,随着业内现有企业新增产能的不断释放,企业间的竞争强度将加强;钢铁产品的供不应求使得钢铁总体价格不断上扬,下游买家为了维持自身的持续运营,有时不得不向钢铁供应商让步;由于行业的高利润在短期内不会消失,资本市场将有更多的资金投向钢铁行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