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群生态学 2

种群生态学 2


Spiderhunter on banana
Malachite sunbird
Bat pollination
Pollinator decline/crisis 传粉者危机
2. 动物和人的 肠道微生物
Ruminant with multiple stomachs
Termite Mound Western Australia
39
植物的物理防御
玫瑰、月季 有刺
棘=酸枣 有刺
植物的化学防御机制:直接防御与间接防御
41
植物的化学防御机制: 直接防御与间接防御
间接防御:植物吸引害虫的天敌( 捕食者、 寄生虫)
42
植物农药
利用对植物的病虫害有毒的植物或其有效成 分制成的农药。 除虫菊、鱼藤、烟草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是除 虫菊素、鱼藤酮、烟碱等。 这一类农药不仅对人、畜安全,而且不污染 境,因此这类农药是今后发展的重点之一。
作用
-
寄生 +
捕食 +
偏利 + 原始 合作 + 互利 共生 +
- 互相抑制,两种群均受伤害
0
甲种受害,乙种无影响
负相互作用
-
甲种受益,乙种受害
-
甲种捕食受益,乙种被捕食受 害
0
甲种有利,乙种无影响
+
互相有利,但不是必然的
正相互作用
+
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三、种间关系:互利合作
小 丑 鱼 & 海 葵
Cleaner fishes
◆ 生活史对策又称种群对环境变化的生态对策。 ◆ 定义:指一个物种或一个种群在生存斗争中对环境条件采
取适应的行为而有利于种生存和发展的对策。通常采取形 态适应、生理适应和生态适应。 ❖ 生态适应表现在生态行为和繁殖对策上。 ❖ 按生物的栖息环境和进化对策分为r-对策者和K-对策 者,前者属于r-选择,后者属于K-选择。 r-选择:有利于增加内禀增长率(rm) K-选择:有利于竞争能力增加
肠道不仅仅是人体消化吸收的场所,同时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在维持人体正常免疫防御功能中
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体肠道为微生物栖息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成人肠道内的微生物数量庞大,重 量达1.2kg,2010年欧盟Meta HIT项目组在Nature发表了人体肠道微生物军菌落的基因目录,其包含的 基因数目约是人体自身的150倍。从而估计人体肠道中至少存在1000~1150种细菌。
捕食者-猎物种群数量变化 只是时滞效应吗? 饥饿的猞猁一定会毫不犹豫吃掉最后一只 雪兔,只要它找得到。
一个简单的的有猎物-捕食者种群构成的实验 体系,如果没有保护所,两个种群很快同归于 尽。 但是有足够的保护所,就会形成图示的波动模 式。
数量保护 Protection in Numbers
生活在一个大群体中提供了一种避 难所。除了社会群体能恐吓潜在捕 食者外,仅仅数字就可以降低单个 猎物或宿主被吃掉的概率。
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
第一节 种群分布 第二节 种群动态 第三节 种群增长模型 第四节 种群生活史策略 第五节 种间关系 第六节 种群生态学应用
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
第四节 生活史策略
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种子
一株植物产生的种子大小和种子数量成反比
种子大小和幼苗成活率成正比
后代:数量还是质量 ?
因为所有的生物个体都只能获得有限的能量和 其他资源,所以后代的数量和大小之间存在着 一种权衡(trade-off): 那些产生较大后代的生物只能产生较少的后代 , 而那些产生较小后代的生物可能产生较多的后 代。
30 Years
1960
15 Years
1975
12 Years
1987
12 Years
寿命
r-选择
短,通常少于1年
K-选择
长,通常大于1年
世代周期 短长ຫໍສະໝຸດ 体型 小大繁殖能力 高

发育 快

存活
幼体存活率低
幼体存活率高
数量
时间上变动大,不稳定; 时间上稳定;
远远低于环境承载力
通常邻近K值
气 候 多变,难以预测和不确定 稳定,较确定,可预测
死亡率
灾变性的,无规律,非密度 有规律性,密度制约 制约
0
甲种受害,乙种无影响
负相互作用
-
甲种受益,乙种受害
-
甲种捕食受益,乙种被捕食受 害
0
甲种有利,乙种无影响
+
互相有利,但不是必然的
正相互作用
+
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一、种间关系:竞争
相互干扰性竞争 :为争夺领域而进行的打斗或者其他各种干 扰行为
种间关系:竞争
资源利用性竞争:没有打斗或者其他直接的干扰,但利用同 类资源
-
甲种捕食受益,乙种被捕食受 害
0
甲种有利,乙种无影响
+
互相有利,但不是必然的
正相互作用
+
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二、种间关系:捕食
二、种间关系:植食/ 草食
二、种间关系:寄生
捕食关系中的中心问题之一
无论是狭义的捕食,还是广义捕食(包括植食 、寄生等),都是一种一面倒的关系,被捕食 的对象是被剥削的,处于弱势的一方。 这种关系要持续下去,显然宿主或者猎物需要 避难所。 避难所可能是一个无法进入的地方。然而,还 有许多其他类型的避难机制。很多都与场所无 关,但只要让猎物能得到足够保护就行。
海洋中壮观的鱼群
十三年蝉、十七年蝉
拟态 mimicry
一些动物的形态、色泽或斑纹等极似他物,借 以蒙蔽敌害,保护自身的现象。如尺蠖之极似 树枝,凤蝶幼虫之极似鸟粪等。 贝茨氏拟态: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 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的拟态现象。 米勒氏拟态:两种具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物种互 相模拟的拟态现象。
人体微生物的各种正面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 学家赵立平 从60公斤至90公斤, 腰围一度达到了110厘 米。
经过两年的饮食疗法, 他的体重减少了20公 斤,身体各项指标恢 复正常。一种有抗炎 作用的普氏粪杆菌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在他的肠 道中逐渐成为优势种。
种间
其他类型的种间关系
• 抗生:一个物种种群通过分泌化学物质 抑制另一个物种种群的生长和生存。 如:青霉、红腰鞭毛虫、常绿阔叶灌木
• 互抗:两个物种种群双方都受害会死亡, 竞争同一资源,如:两种寄生物寄生在 同一寄主体内。
种间协同进化(co-evolution)
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它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 其它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 步变化。 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植物与其传粉者之间的协同进化 寄主-寄生物协同进化 共生物种间的协同进化
恐惧与庇护所的生态
• 捕食者也可以通过改变它们的行 为来影响猎物的数量。
• 捕食者对猎物种群的这种行为 影响,被广泛称为“恐惧生态”, 是猎物避免高风险情况的结果。
捕食者-猎物之间的“军备竞赛”
尽管有动物的取食,但是地球还是绿色的, 为什么?
原因1: 草食动物的天敌限制其数量。 原因2: 植物的防御机制
Cleaner shrimp
珊瑚 = 珊瑚虫 + 虫黄藻
地衣 = 真菌 + 藻类
概念
兼性互利
有些物种可以在 没有互惠伙伴的 情况下生存,因 此这种关系被称 为兼性互利。 例如牛背鹭和牛
专性互利
有些物种如此依赖 互惠关系,以至于 它们无法在没有互 惠关系的情况下生 存。这种关系是一 种专性互利关系。
例如地衣中的藻类 和真菌
1. 植物的互惠伙伴
• 植物受益于多种多样的互惠伙伴关 系, 包括各种细菌、真菌和动物。
• 细菌:根瘤菌 • 真菌:丛枝菌根 • 动物:传粉者, 种子传播者
促进植物生长的细菌内生菌 plant growth-promoting bacterial
endophytes
Honeybee pollinating peach tree
Honeybee covered with pollen
Tiger Swallowtail and Butterfly Bush
Cerambycid beetle pollinating a passionflower
天牛对一朵西番莲的授粉
彗星兰与马岛长喙天蛾相生相伴
彗 星 兰 与 马 岛 长 喙 天 蛾
Fly on Orbea – carrion flower 腐肉花
世界上最大的花朵,大花草
Royal Botanical Garden, Kew, Amorphophallus titanum 英国邱园,尸香魔芋
Figs and Fig Wasps 榕小蜂
More Bird Pollination
成年生存率和繁殖分配
(adult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Allocation)
如果成年个体存活率较低,生物会在 较早的年龄就开始繁殖,并将更多的 能量预算投入到繁殖中;
如果成年个体存活率较低较高,生物 将生殖推迟到较晚的年龄,并将较小 比例的资源分配给生殖。
生活史对策
相互作 对种群的影响 用类型 甲种群 乙种群
无影响 0
0
相互作用的一般特征 彼此不受影响
+ benefit - Harm -0 Neither
中性作用
竞争 -
偏害
作用
-
寄生 +
捕食 +
偏利 + 原始 合作 + 互利 共生 +
- 互相抑制,两种群均受伤害
0
甲种受害,乙种无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