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稍热,超市里的冰淇淋等冷饮就受到儿童和女士们的青睐。
殊不知,冰淇淋中的各类“丰富多彩”的添加剂是健康杀手。
海藻酸钠、单硬脂酸甘油酯、羧甲基纤维素钠……这些陌生的名词看上去和美味的冰淇淋“相去甚远”,其实它们就存在于我们每天都可能接触的食品中。
这些添加剂多是用来提升冰淇淋的口感和色泽的。
吃冰淇淋=吃添加剂冰淇淋专柜内各品牌冰淇淋花样繁多,有巧克力、香草、芒果、绿茶等口味。
仔细查看一下外包装,发现几乎每个口味的雪糕冰淇淋其配料表上都是一长串的名单,少则二十多个配料,多的四十来个。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每款雪糕都含有食品添加剂,少的含有七八种,多的将近二十种。
伊利的一款红枣风味雪糕,其配料表上是这样注明的:饮用水、白砂糖、饴糖、食用植物油、全脂乳,粉、红枣粒、麦芽糊精、乳清粉、红枣汁、鸡蛋、蜂蜜、红枣粉等,而食品添加剂就有单硬脂酸甘油酯、吐温80、"羧甲基纤维素钠、刺槐豆胶、黄原胶、卡拉胶、柠檬酸、焦糖色、诱惑红等9种让人深感陌生的物质。
和路雪一款巧克力味可爱多,其配料表中添加剂更多,有16种,分别为乳化剂、增稠剂、食用香精、大豆磷脂、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诱惑红、苋菜红、亮蓝、β胡萝卜素、焦糖色、胭脂树橙、甜菜红等。
冰淇淋主要靠“化妆”从事食品检验的检验员小唐说,日落黄、胭脂红等食用色素,就是为冰淇淋“美肤”的,大部分冰淇淋里都有。
有一款名为“绿舌头”的雪糕,做成绿色舌头的样子,消费者食用后自己的舌头也会被染成绿色。
添加食用色素是冰淇淋“化妆”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
在制造冰淇淋时,需要通过食品添加剂来帮助冰淇淋成形,这方面的添加剂主要包括乳化剂和增稠剂。
食品添加剂有使用范围以要开一家冰淇淋店为名,来到福州老药洲路上购买食品添加剂,在一家专门销售冷饮、糕点等的食品添加剂的店内,店老板向记者推荐了一罐“香芋色香油”,这款名为“香芋色香油”的食品添加剂每罐52元,按店家的说法,只要在冰淇淋中添加一点,就带有香芋味了,并会模仿出香芋的颜色。
这罐“香芋色香油”的配料表中注明:丙二醇、山梨糖醇、香芋香精、亮蓝、苋菜红柠檬酸、山梨酸钾,使用范围为糕点、糖果、饼干夹心、果冻等,用量0."1%~1%。
省质监局产品质量研究院食品化学部孟鹏博士表示,按照国家食品添加剂标准规定,丙二醇在果冻、冷冻品中不能使用,另外山梨酸、钾在冰棍、风味冰中可以使用,但是不能用在雪糕冰淇淋中,也就是说如果要做冰淇淋,丙二醇和山梨酸钾是肯定不能加的。
加添加剂要向质监备案在冰淇淋中加食品添加剂是否会超标,为何需要要加十几种之多。
冰淇淋厂家福建龙旺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管理部钱经理告诉记者,每款冰淇淋产品口味不同,配方也不同。
他解释称,其实在冰淇淋中添加剂的使用是非常少的,但国家出台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要求所生产的食品必须明确食品添加剂标签,也正因为此,雪糕中以往的增稠剂、食用色素、香精等名称改成具体的使用配料,哪怕是仅仅只有毫克的微量,也要在标签中注明,因而就出现了多达十几种的食品添加剂。
如何避免添加剂超标?钱经理说,按照国家质量监督部门的相关规定,每种产品的配方都要在当地的质监部门备案,其中各种配料、添加剂的含量都应详细注明,符合国家标准才能生产。
专家说法只要符合国标就可放心食用省质监局产品质量研究院食品化学部孟鹏博士介绍,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共有22类1812种,在食品生产中只要按国家标准添加食品添加剂,消费者就可以放心食用,合理使用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是无害的。
在冰淇淋的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剂配合口感,用量不超标的话一般不会给身体带来太大的坏处。
但食品专家仍要指出的是,食用过量添加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会给身体健康带来诸多隐患,还可能引发一些疾病。
如甜蜜素是一种常用于增加口感的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消费者如果经常食用这些甜蜜素含量超标的冰淇淋,就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肝脏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体质弱的老人、孕妇、小孩,代谢排毒的能力相对较弱,危害更明显。
一支雪糕含20余种添加剂酸奶雪糕不含酸奶(图)http:内容提要:本月初,根据举报,南京市质监在六合一家冷饮生产公司查获了一批“添加剂雪糕”,其生产的南京老字号冷饮“老冰棒”奶油口味雪糕竟不含奶,是由添加剂勾兑而成。
该厂负责人表示,加全脂奶粉成本太高了,干脆改用一种牛奶口味添加剂来勾兑……一块冰砖含多种添加剂。
含20来种添加剂比较多。
本月初,根据举报,南京市质监在六合一家冷饮生产公司查获了一批“添加剂雪糕”,其生产的南京老字号冷饮“老冰棒”奶油口味雪糕竟不含奶,是由添加剂勾兑而成。
该厂负责人表示,加全脂奶粉成本太高了,干脆改用一种牛奶口味添加剂来勾兑……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如今冷饮中的食品添加剂越来越多。
那么,到底有多少添加剂被我们吞下了肚呢?昨天,记者走访了南京冷饮市场发现,雪糕中的添加剂数量确实不容小觑:一个小小的冰淇淋雪糕,添加剂就有20多种!记者探访南京市场奶油、蛋筒类“花哨”冷饮添加剂普遍多记者近日走访了南京多个超市、冷饮零售店,比较配料表后发现,奶油类、蛋筒类冰淇淋添加剂普遍比较多。
以很受年轻人及儿童欢迎的和路雪公司一款巧克力味冰淇淋蛋筒为例,配料表写了满满5行字,其中光是属于色素类的就有焦糖色、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诱惑红等11种,此外还有乳化剂、食用香精、增稠剂等各种食品添加剂。
而“伊利牧场”系列的蓝莓酸奶口味雪糕,除了如饮用水和黄桃果肉外,磷脂、聚甘油蓖麻醇脂、乳酸、乳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单硬脂酸甘油酯、瓜尔胶、卡拉胶、柠檬酸、柠檬酸钠、食用酸奶香精、食用蓝莓香精、甜蜜素、苋菜红、亮蓝等16种食物添加剂也清楚地标注出来。
而同样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的“巧乐兹”一款冰淇淋雪糕,配料表的40多项中,属于乳化剂、增稠剂、人工色素之类的添加剂也不下20种;另一款“绿色心情”雪糕添加剂也不少,除了固定的食用香精和色素外,还含有麦芽糖醇、山梨糖醇、单硬脂酸甘油酯、吐温80、"甜蜜素等近十种添加剂;销量同样不错的雀巢奶油雪糕、梦龙冰淇淋等也都含有增稠剂、乳化剂、食用香精等各种添加剂。
“复出”的老冰棍所含添加剂相对来说较少很多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今夏的冷饮市场上多了不少以前熟悉的老面孔。
除了两三年前就开始重新流行起来的“花脸”雪糕外,很多80后记忆中的“白雪冰砖”、“天津老冰棍”也出现在了超市、零售小店的冰柜中,让不少人都起了“回味”之心。
不过,记者探访发现,这些重新“复出”的老面孔雪糕,也不像当初那么“单纯”了,也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添加剂的面孔。
以光明牌“白雪冰砖”为例,其“配料表”中的食品添加剂就包括了食用香精、羧甲基纤维素钠、瓜尔胶、单双、三甘油脂肪酸脂、吐温80、"卡拉胶、海藻酸钠及槐豆胶等多种添加剂;天津老冰棍所含添加剂相对较少,但也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甜蜜素、食用香蕉香精三种。
记者实验雪糕一个小时后化成胶状物如今的雪糕花样繁多,有些“异形”雪糕凭着趣味性也很有市场,其中的代表就是“绿舌头”。
本来是一根绿色的雪糕,舔了几下就会变软,形似人的舌头,这款“绿舌头”雪糕在学生中很有人气。
记者做了个实验:将一支拆开了包装的“绿舌头”放在碗中,让其慢慢融化。
和一般雪糕融化成液体不一样的是,一个小时之后,原本坚硬的“绿舌头”变成了一块软软的、粘滑的胶状物,有点像果冻却不易被搅碎,碗底还有少量的淡绿色的液体,记者凑近了,能闻到浓郁的香精香气。
不过,从配料表来看,这款“绿舌头”的食品添加剂并不算多,仅有柠檬酸、增稠剂、食用香精、柠檬酸钠、焦糖色、柠檬黄、亮蓝7种,远低于市场上其他“花哨”的雪糕添加剂含量。
厂家自己说酸奶雪糕不含酸奶是用添加剂调出来的蒙古酸奶味酸奶口味雪糕中不含酸奶、香草口味冰淇淋中也不见香草……如今,很多雪糕早已远离了过去“绿豆棒冰等于绿豆沙加水”的天然与实在。
记者在一家大超市看到,热销的伊利蒙古酸奶口味雪糕的配料有饮用水、白砂糖、全脂乳粉、食用植物油、饴糖、鸡蛋、食品添加剂(增稠剂、乳化剂、酸度调节剂、食用香精、甜蜜素),惟独不见蒙古酸奶的身影。
记者就此随机询问了一位带孩子来买雪糕的中年女士和一位老人,他们都说:“一直以为蒙古酸奶口味雪糕是酸奶为原料做的,因为吃起来完全是酸奶的味道!”记者随即以消费者身份拨打了伊利的客服热线询问,客服表示将询问公司技术人员后答复。
次日,伊利的客服人员回复道,该雪糕中确实完全不含酸奶,也并非全脂乳粉在生产中加工为酸奶后制成,其酸奶口味是通过添加剂的工艺处理后达到的,但出于商业原因考虑,不能告知是哪种成分做出了蒙古酸奶的口味。
记者还发现,某些大品牌的香草口味冰淇淋,也不含香草,口味完全由食用香精或添加剂来达成。
其他诸如草莓、巧克力等口味的冰淇淋,很多厂家添加的也只是草莓香精或代可可脂,并非天然草莓和纯巧克力。
厂家绝不说到底用的哪种“植物油”是否为氢化油,含有反式脂肪酸呢?让消费者更加犯晕的还有冰淇淋、雪糕中添加的各种复杂成分和甜味剂,而很多以植物油脂为主料的产品,其中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因厂家未标注而让人心中存疑。
记者还发现,在主料的标注上各厂家也并不规范,以大部分产品都会添加的植物油为例,都是笼统地写着植物油或食用植物油。
但专家介绍,植物油有很多种,如大豆油、花生油、麻油、菜子油,但普通液态植物油并不容易达到冰淇淋的形态和口感,所以有的厂家会对植物油进行部分氢化变成半固态的植物油,但氢化植物油中含有对健康不利的反式脂肪酸,所以建议厂家进行更细致的标注。
揭秘A真相:为什么今夏冷饮添加剂这么多?不是突然暴增,而是以前“隐姓埋名”了为什么今年夏天雪糕中的添加剂一下子突然增多了呢?采访中专家告诉记者,今年冷饮配料表上的添加剂让人有猛增的感觉,其实并不是今年用得特别多,而是以前添加剂容易“隐姓埋名”。
有业内人士解释称,今年5月,卫生部发布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其中在《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里,要求“修改食品添加剂的标示方式”,“所有食品中的添加剂成分,都必须毫无保留地标示在外包装上,不能用甜味剂、增稠剂、增味剂之类字样来标示”,业内人士称,正是因为有了新规定,今年雪糕等冷冻食品的标签上才会出现比往年多的添加剂成分。
不过记者走访南京市场时发现,虽然有此规定,但仍有一些雪糕、棒冰仍然“犯规”,不少产品仍然“作弊”,仅列出了数种色素的具体名称,但乳化剂、增稠剂仍使用合称。
B真相:添加剂那么多,冷饮还能吃吗?只要有QS标志就是合格的一支雪糕竟含有十几、二十种添加剂。
那么,这种雪糕吃了会怎样,这些添加剂对身体会有多大伤害?江苏省人民医院营养科李群主任医生告诉记者,对于添加剂,大家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添加剂并非都“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