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中小学家庭作业问题的研究及启示

国外中小学家庭作业问题的研究及启示

国外中小学家庭作业问题的研究及启示日期:2009-05-31来源:点击: 477次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胡苇摘要:在国外众多关于家庭作业的研究中,文章选取了关于家庭作业的是与非、关于家庭作业的量两个研究角度予以简要的综述,得出结论:不应废除家庭作业;而是要提高家庭作业的质量;文章还介绍了国外在家庭作业上的一些改革尝试;并分析了国外研究及实践对于我国家庭作业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国外;家庭作业;作业量;启示一、国外关于家庭作业问题的研究(一)关于家庭作业的是与非国外关于家庭作业的研究历来是一个永久的教育话题,而且对它的是与非态度是周期性变化的。

以美国为例,从19世纪至今的100多年间,经历了19世纪的轻视——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的批判——20世纪50至60年代的改革——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探索。

在这些不同的时期,对家庭作业的批评和赞同态度始终同时存在,并影响着当时的实践。

时至今日,是非依然,而且争论愈演愈烈。

我们不妨稍加分析。

1994年,美国家庭作业研究专家Cooper及他的同事们总结了家庭作业对于学生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正面影响:帮助学生增强记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深入理解;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概念的形成及信息加工;能丰富课程;改善学生对学校的态度;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有助于家长对教育的更多参与等。

负面影响;使学生对知识性材料失去兴趣;造成身心疲惫;使学生不能参加一些课余活动或社区活动;造成父母与教师的指导相冲突;扩大低收入家庭学生与高收入家庭学生间成绩的差距等。

Copper认为,这两种影响是相对的。

他对家庭作业是持赞成的态度。

在2006年的研究中,他提到:除了极少数例外,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量与他们的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

与此同时,对家庭作业批判的研究也不断出现。

期间,美国出版了三本书。

2000年,Kralovec 和Buell出版了《家庭作业的终结:家庭作业破坏家庭,使学生负担过重,限制学生学习》,号召人们联合起来反对家庭作业。

2006年,Bennett和 Kalish出版了《反对家庭作业的事例:家庭作业如何伤害儿童,我们应该怎么办》,作者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证明家庭作业损害了儿童的身体健康,并指出,在如何设计家庭作业方面,教师们没有受过很好的训练,因而应建议教师减少家庭作业的数量并设计出有价值的作业。

第三本书是2006年Kohn的《家庭作业的神话:为什么孩子们越来越差》,认为很多研究并不能证明家庭作业的有效性。

教师们只有在能够判断作业“有益性”时才能布置家庭作业,比如,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家庭活动;在厨房完成一个实验,烹饪,与家人玩字谜游戏、看好的电视节目,阅读等等。

Kolm还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决策:做哪些、做多少家庭作业。

即便反对声不断涌现,但我们可以看到,反对者并不一概主张取消家庭作业,而是对如何进一步改进家庭作业提出了建议。

事实上,从世界范围来看,完全取消家庭作业的国家也不多。

如:韩国1981年公布《教育改革的新方针》,禁止教师和家长布置家庭作业,而且连补习学校也一律停办。

土耳其从1985年开始禁止学校布置家庭作业。

西班牙禁止给6-14岁的儿童布置家庭作业。

应该说,在关于家庭作业是与非的问题上,纠结的主要问题不在于是否要取消家庭作业,而是如何减少家庭作业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提高家庭作业的质量。

由此,必然涉及对于家庭作业量的研究。

(二)关于家庭作业的量时间是衡量量的一个直接指标。

有人总结了国外对于学生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其中主要有四种:正相关、曲线相关、微弱的负相关及没有任何关系。

仔细分析对这四种相关性的研究,可以发现,之所以会产生这四种相关性,与学生的年龄段,与家庭作业的时间,与家庭作业的形式,不无关系。

1、与学生年龄段的关系Hartley and Branthwaite(EdS)(2000),Copper,et a1.(1999)对30多个国家89所高中、187所初中、69所小学的研究发现,学生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

但Copper(1989)对前50年中有关家庭作业效果的近120个研究进行总结后发现,家庭作业的效果与学生年龄密切相关。

对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相关几乎是零,对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相关度为0.07,对高中生,相关度为0.25。

由此可以发现,家庭作业对低年龄段的孩子效果很小,但Copper依然主张小学生应该有家庭作业,他认为,对于儿童而言,家庭作业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对学校的积极态度。

在2007年出版的《捍卫家庭作业》中,Copper 提到了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家庭作业应有不同的目的:对于低年段的学生,家庭作业的目的在于:促进积极的态度、习惯、性格特点;允许家长们的适当参与;增强课堂初步技能的学习。

对于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家庭作业应该在学校学业成绩的改善上发挥直接的作用。

对于六年级及其以上的学生,在提高标准化测试的分数和等第上,家庭作业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2、与家庭作业时间的关系Weston(1999),Osgood and Key(1998)的研究发现,学生家庭作业的时间与学生学习成绩呈曲线相关,即当作业时间达到最佳时间时学生成绩最好,一旦超过这个时间成绩会下降。

这一研究表明,作业时间与学习成绩不是绝对的正相关,必须有一个合适的时间量。

3、与家庭作业形式的关系得出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习成绩没有相关性的研究者不否认,如果布置的作业有趣,学生认为对其学习有用且喜欢做,好象作业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形成这样的观点:一定量的家庭作业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各国布置家庭作业上的不同做法根据对于家庭作业的研究结果,各国在家庭作业问题上形成了不同的要求及做法。

(一)各国的相关规定英国政府文件规定:不能给12岁以下儿童布置家庭作业;12-14岁每天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1小时;14岁以上不超过1.5小时。

还规定:每周学校布置家庭作业的天数不得超过4天。

前苏联曾规定:一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二年级每天30分钟以内;三、四年级1小时以内;五、六年级1.5小时以内;七、八年级2小时以内;九至十一年级2.5小时以内。

俄罗斯基本沿用了前苏联的规定。

加拿大规定:小学生9岁以前不布置家庭作业;10-11岁每天3045分钟;12-13岁每天1-1.5小时。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规定,因州而异,甚至因校而异。

但小学低年级一般不布置家庭作业,即使有布置的一般也不超过半个小时;小学高年级一般不超过1小时。

有人曾经作过统计(见下页表一)。

(二)各国的具体做法列举除了家庭作业时间量的规定,在家庭作业的形式上,很多国家也作了一些尝试,各有特色,但具体做法很多,不可能加以穷尽。

本文用列举的方法举几例加以说明。

[例一] 布置能刺激学生思考和综合运用各种能力的作业以下是美国家庭作业的一些题目:(1)打开盛放杂物的抽屉,列出22种名词和称呼;(2)运用华盛顿卖除臭肥皂的事撰写一个30秒钟的广播稿,要插入他作为将军角色的有关4个事实;(3)在室外坐5分钟倾听各种声音,再化5分钟听那些你能听清的声音,选出你最喜欢的5种声音,根据其中一种写首诗;(4)为学校安排10种新的课程,给校董事会成员写一封信说服他们执行其中的一种;(5)列举答案是54的10个不同问题、情境。

类似上述的题目需要学生将两种完全没有关联的事实或概念联系在一起,综合不同场合、学科和资源中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思考。

[例二] 日本小学一年级的家庭作业这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妈妈文章中记录的孩子曾有过的难得的几次家庭作业:(1)自己准备东西,明天郊游;(2)和3个以上的小朋友一起玩;(3)听老人讲过去的事情;(4)让妈妈抱3分钟。

看似简单的作业寓意着深刻的内涵:充分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注重学生独立性的培养,还有历史的教育,尊重老人的教育,亲子情感的培养,人际交往的学习。

例三:英国一小学用“家庭学习”取代传统的“家庭作业”由伦敦北部的柯尔津治小学校长雪莉·博费提出。

她认为:我们希望孩子把学习当作乐趣,而不是苦差事。

在她的学校,有关计算、语法、拼写的作业量减少。

取而代之的是关于制作模型、参观博物馆、烹饪和参观艺术活动的作业。

一项作业要求家长带孩子一起烤面包,还有一项要学生了解本地概况。

这样的作业形式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出发,易于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家长融入到家庭作业的改革之中,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也出现了交互式家庭作业,即教师和家长参与到学生作业中的TIPS,符合家校合作的理念。

[例四] 北美小学生的一项作业在国内从教小学数学五十余年的一位老师在赴北美探亲之后,记叙了外孙的一次作业;如果你要开一个受顾客欢迎的袜子店,需要收集哪些资料?要调查哪些人?提哪些问题?你从调查中得到了什么结果?请写出调查报告。

她的外孙一共设计了三个问题;你喜欢长袜还是短袜?你喜欢白袜还是彩色的袜子?你喜欢棉织袜还是丝织袜?调查了家里和邻居中的老人、中青年人、儿童,包括男人和女人,得出结论:一般人喜欢短的、有色彩的、棉织的袜子,而女士们喜欢丝织的长袜。

所以,如果要开店进货,既要进短的有色彩的棉织袜,也要进一些长的丝袜。

这项作业重在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小小的一个作业,好比是一项课题研究。

三、相关研究的启示我国近些年来,在家庭作业的改革上,也做了一些工作。

在1988年国家教委《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中明确: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二、三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

1994年国家教委《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中又重申了上述要求。

实际上,教师们并没有严格执行。

而且,这些都仅是对时间量的规定,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同样难度作业的时间是不同的,因此,时间量并不是衡量作业负担的唯一正确标准。

要从根本上解决家庭作业的问题,关键是如何真正提高家庭作业的质,做到分量适中、难度适宜、形式多样。

为此,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教师考虑:1、布置作业的目的要明确。

作业的类型有很多种,如:练习型的、准备型的、扩展型的和创造型的,要综合分析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以及教学要求确定合适的类型,以完成相应的作业目的。

2、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能够完成作业。

这就涉及作业的难度和学生有无兴趣完成的问题。

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学生完成作业,而对于不同的学生,难易度是因人而异的,为此,可以尝试分层作业。

3、布置作业要适量,包括前文提到的对于不同年段的学生,量的要求应有所区别,另外,还涉及不同学科教师的协调问题,在作业量上,应避免有时各学科都布置很少;有时又都布置很多的情况,也要避免不同学科教师布置雷同作业的情况,教师间要协调量的问题,也要关注学科整合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