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导论复习纲要

语言学导论复习纲要


区分辅音:发音部位、阻碍方法、声带状况 和气流节制。 掌握英汉中元辅音的特征: 元音差别: • 除了央元音/ə/之外几乎没有一 个处在相同部位的。 英语中的元 音都是舌面音, 没有舌尖元音和 卷舌元音。 • • 英语元音分布比较均匀, 而汉语 元音分布不够均匀, 高元音居多。 英语中的元音有长短的差别 (如 beat 和 bit,fool 和 full) ,而汉 语没有。 • • 英语前元音没有圆唇音, 而后元 音多为圆唇音。 汉语中的元音元音基本上在极 限位置上, 而英语中的语音并非 如此。 • 辅音差别: • 英汉辅音在发音部分方面虽然 有诸多相似之处, 但它们的发音 方法和发音机制有着细微的差 别。 • 英语辅音有清浊之分, 而汉语辅 音的区别并不全在清浊, 除了几 个个别的浊音,如鼻音、边音, 其余的擦音、 塞音和塞擦音的区 别在于送气与否。 • 此外, 英语辅音时长较短, 单念 时不允许延长; 汉语辅音无论是 清是浊, 无论送气不送气, 单念 时听起来较长, 似乎后面跟了一 个短暂的/ə/音。 音位和音位变体: • • 音位: 某种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 别意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变体: 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 个音素叫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就 是音位在语音环境中的实际发 音。 音系规则的描述方法:斜线表示变化产生的 环境,横线(称为焦点线)表示目标音段的 位置。例子如图: 汉语还有鼻化元音。
原则与参数理论 XP 规则是一个普遍规则, 语言之间的差别在 于参数不同。 The fact that Japanese and English differs due to the parameter of variation among languages, or parameter, for short.
移位与疑问句 移位的起因通常为话题化,就是根据不同的 话题而将句子成分改变位置,通常是提前。 比如一般疑问句中, 会出现 I-to-C movement, (屈折语转为补足语;一个假设:A null C triggers the movement in English questions. ) ;而特殊疑问句中会出现 Wh-movement(基于 I-to-C movement 的移 位,形成补足语短语的标志) Principle C C-command: A node alpha c- commands a node beta iff: the mother of alpha dominates beta, and alpha does not dominate beta. Principle C: If a pronoun NP x c-commands a full NP y, x and y may not be coreferent. What do we get: Although syntactic structure is independent of meaning in many ways, they do interact in many ways.
第三章:词汇 语素及语素类型 • 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不能再 进一步划分为更小的单位而不 破坏或彻底改变其词汇或语法 意义。 语素类型 • • • • 自由语素( free morpheme) : 能够独立成词。如 dog,close 黏着语素(bound morpheme) : 不能够独立成词。如 dis-,-ed 单语素词 vs.多语素词(复合词 和复杂词) 复合词( Compounds ,多个自 由语素构成的词, 如 godfather, sunflower) • 复杂词(Complex words)可以 再分为词根 (root) 和词缀 (affix) 构词方法(屈折、派生及复合)及规则 屈折: 通过附加屈折词缀 (数、 人称、 有定、体、格)来表现语法关系;附加词缀 不会改变被附加词的语法类 派生:通过词根+派生词缀形成,通 常会改变被附加词的语法类 复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素构成的 词,或者是由两个单独的词连接起来构成一 个新的形式的构词方法。 世界语言中的主要语法范畴 与名词有关的语法范畴: 性 (阴阳中) 、 数 (单 复双) 、格(主宾通作与属) 、有定与无定 与动词有关的语法范畴:体(完成、进行、 普通、起始、持续、尝试) 、时(过去现在将 来) 、人称(一二三) 、态(主动、被动、使 动) 、 式 (陈述式、 命令式、 虚拟式、 愿望式) 与形容词和副词有关的语法范畴: 级 (原级、 比较级、最高级) 词类的划分标准: 实际中,我们可以只把其中最重要的分布差 异作为分类标准。比如: 汉语名词: 能受数量词修饰, 但不能受 “不、 很”修饰,并且常常作主语和宾语。汉语动 词:常常作谓语,能受“不”修饰,能带宾 语,不受“很”修饰。汉语形容词:常常作
第二章:语音 发音原理:人类的发音器官分为三大部分: 动力源(肺) ,发音体(声带) ,共鸣器(口 腔、鼻腔、咽腔——统称声腔) 。共鸣器部分 主要作用是调节气流,许多不同的音素就是 这一部分的变化形成的。 元辅音的区别:在于气流是否受阻。气流不 受阻的是元音,反之为辅音。 区分不同元音及辅音的要素有哪些: 区分元音:舌位前后&#划分原则:音节划分的原则就是所谓 的最大节首原则,又称 CV 原则,指的是在 一个 VCV 或 VCCV 序列中,最大限度地把 C 或 CC 划归下一个音节的节首,而不是前一 个音节的节尾,将音节结构划分为 V-CV 或 V-CCV。 声调与重音的区别:重音是一种结构属性, 其音节在节律层级上排列为相对的重轻关系; 声调则是一种特征属性,意指对比性的相对 音高(高低型) ,如非洲的声调语言,或者是 曲线声调变化(旋律性) ,如汉语。
第四章:文字 文字发展的大致脉络 欧洲:早期苏美尔文字→后期苏美尔文字→ 古波斯文字,古埃及文字→西奈、迦南文字 →腓尼基文字,塞浦路斯文字→ 希腊文字 → 拉丁文字 汉字:早期汉字(外形为象形)→后期汉字 (外形为笔画的组合) 字 拼音化的不可行性 2.方言的存在是汉字拼音化的一大阻 碍 3.汉字拼音化对阅读古籍来说有很大 的困难 4.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不可 随意丢弃
第五章:句法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核心概念(如 语言能力、普遍语法)及基本思想(如转换 语法,生成语法) 语言能力:一名语言使用者的语言知识应当 被刻画为由有限的规则和原则构成的语法系 统,而这些规则和原则正好是他理解并产出 无限数量的短语和句子的基础, 即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的区别:一名语言使用 者对于语言规则系统的潜在意识成为他的语 言能力,而语言运用指在具体场景中语言的 实际运用。 普遍语法:语言成分之间的组合方式似乎受 到一些普遍规则的支配。语言学家的任务就 是要找到一个适合所有语言的语法框架(普 遍语法) 。 转换语法:以短语结构语法为基础,附加一 组能将语句深层结构映射为相应表层结构的 转换规则并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一种分析自 然语言(主要是英语等屈折语)的语法。 Chomsky proposes the idea of transformation which refers to a kind of process that transforms one sentence into another. 生成语法:This means that a grammar must generate all and only grammatical sentences of a language. 为什么说语言是结构性的 某句由一些不含歧义的词语构成,然而这些 词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合形成完全不同的 意思。从而,我们可以找到句子结构的两个 重要性质:词语的线性排列;词语的可能集 群形式。 (验证分析方式: 对一般疑问句的构 造进行研究) 树形图(强烈建议自行看 ppt) 为了给出“主语”的结构定义,必须引入“成分 结构”和“树形图”的概念 树形图可以体现三方面的内容:词语的线性 排列顺序;词语在句子中的分类情况;词语 在句子中的集群以及结构构成。 X-bar theory(同建议看 ppt) • • Phrase categories : NP(N), VP(V), AP(A), PP(P) The structure: (specifier) (complement) Head (中心语) ---- the word around which a phrase is formed Specifier (标志语) ---- the words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heads Complement (补足语) ---- the words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heads Conduct: • • • XP (Specifier) X’ X’ X (complement) Note that X can be extended to functional categories such as determiners, complementizers, infinitival to, and even tense. + head +
复习要点: 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 人类语言的特性及其与动物语言的区别 一、任意性和规约性 1. 2. 任意性: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所表示的 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 规约性: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是约定俗 成的关系 二、二层性:上层结构的单位由底层结构的 元素组成,每层都有自身的组合规则 其中底层为音位,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一 二三四级(均为上层)分别为语素、词、词 组、句子,前两级为音义结合的符号,后两 集为符号的序列 三、创造性:语言的能产性,来源于二层性 和递归性 四、移位性:人类语言可以让使用者在交际 时用语言符号代表时间上和空间上并不可及 的物体、时间和观点(有助于用抽象的概念 来交流思考) 与动物语言区别:用不同的姿势表达特定的 意思;因喉部构造差异不适合吐字发音,等 语言的功能 信息功能、 人际功能、 施为功能、 感情功能、 寒暄交谈、娱乐功能、元语言功能 语言学发展的脉络 传统语言学:哲学思考角度(如名实之争) 、 语文学习 (梵文研究, 希腊文拉丁文, “小学”) 、 历史比较(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 现代语言学:以索绪尔开创结构主义语言学 为标志→布龙菲尔德的描写语言学理论 当代语言学三个主要流派的基本思想 生成语言学派: 强调语法的天赋性、 自主性, 在探索人类语言共性的基础上探究各个语言 的特点。 “天赋假设” :儿童生下来有普遍语 法,并具有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婴儿的言 语获得过程就是普遍语法到个别语法转化的 过程。主要理论是转换-生成语法。代表人: 乔姆斯基 功能语言学派:认为语言的交际功能是语法 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归宿。认为人类的语言 只存在蕴含性共性。 重视语言的社会学性质, 认为语言是做事的手段不是知识的表现形式。 依靠对各种语篇的观察和统计学的手段来验 证自己的假设。主要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 代表人:韩礼德 认知语言学派:语言是人脑心智和人的认知 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世界有一个主观 的心理世界作为中介,是人的认知域。各种 语法结构的类型,都可以视为不同意象所造 成的不同结构类型,并认为均有理据性,均 可验证。认为语法不是任意性的、自主的形 式系统,而是概念化、现实化的符号表达。 认为研究人的思想以及语言不能脱离人的体 验性。 代表人物: 乔治· 雷可夫, 马克· 约翰逊, 朗奴· 兰盖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