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070805修改)课件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070805修改)课件


郭象(?—312)
• 字子玄,河南洛阳人。 • 代表著作:《南华真 经注》即《庄子注》 • “道无所不在” • 《齐物论》注云: “无既无矣,则不得 生有……然则生生者 谁哉,块然自生耳。”
《诗品》卷下:“永嘉(晋怀帝年号307-312) 以来,清虚在俗。王武子辈诗贵道家之言。爰ji江 表,玄风尚备。真长、仲祖,桓、庾诸公犹相袭。 世称孙、许,弥善恬淡之词。”
第三章 建安至东晋时期的对山水 诗产生发生影响的诸因素
一、玄学与山水 • 三玄: 《颜氏家训•勉学》曰 “《庄》、 《老》、《周易》,总谓三玄。 ” • 玄学关于宇宙本体论的核心问题: 有、无
玄学代表人物
• 王弼(226-249),字辅嗣,三国 魏山阳人。 《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 注》 “道”即是 “无” 名教(有)出于自然(无)
《世说新语· 言语》载
•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 若云兴霞蔚。” • 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 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 难为怀。”
• 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 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濮间想 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言 语》) •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 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 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任诞 篇)
• 羊祜为西晋名将,《晋书》本传载: “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 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 事中郎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 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 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 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魏晋名士之热爱山水
• 王长史登茅山,大恸哭曰:“琅琊王伯 与,终当为情死。” • 王右军既去官,与东土人士营山水弋钓 之乐。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 当以乐死。” • 宗炳好山水,凡所游历,皆图之于壁, 坐卧向之。曰:“老病俱至,名山恐难 遍游,惟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世说新语》载以自然景物比喻人物
• 王武子、孙子荆各言其土地之美,王云: “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 贞。”孙云:“其山崔嵬以嵯峨,其水 jiadie而扬波,其人磊砢而英多。” • 山公云:“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如孤 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如玉山之将 崩。” • 谢玄答谢安问曰:“譬如芝兰玉树,欲 将使其生于阶庭耳。”
孙绰《答许询》
仰观大道,俯览时物。 机过患生,吉凶相拂。 智以利昏,识由情屈。 野有寒枯,朝有炎郁。 失则震惊,得必充诎。
钟嵘《诗品序》:“永嘉时,贵黄老,稍 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词,淡乎寡 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 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 风力尽矣。 ” 《宋书 • 谢灵运传论》: “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东晋 孝武帝年号公元376-396)之气。 ”
三、游宴与山水
• 《文心雕龙· 乐府》分三曹乐府为二大类: “述酣宴”和“伤羁戍”。 前者即《明诗》中所谓:“怜风月,狎池苑,述 恩荣,叙酣宴。” • 江淹《杂拟诗》三十首魏文帝下题为“游宴” • 魏文帝《与吴质书》:“每至觞酌流行,丝竹 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 • 清人陈祚明称为“建安正格”。(《采菽堂古 诗选》)
二、道家的崇尚自然
• 道法自然 •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齐物论》) • 庄生梦蝶 • 濠梁之辩
三、魏晋普遍的山水观念:
• 儒在钟鼎,道在山林。 • 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 • 越名教而任自然。
魏晋名士热心的名理
• 说山水则苞名理 • 无为、无名、逍遥、齐物
羊祜的感叹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
中文系教授 骆礼刚
大纲
• 第1周(2学时) 前言:山水诗定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山 水审美能力的本质;东西方山水诗出现时间(文化背景)的比较 • 第2 -3周(4学时)先秦两汉时期的山水观念及其哲学渊源:宗 法制与恋土情结;儒家的山川比德说;道家的自然崇拜;儒学大 师董仲舒的《山川颂》 • 第4 -5周(4 学时)明而未融的山水描写 ——《诗经》《楚辞》 和汉赋中的山水景物 • 第6 -8周(6学时)对山水诗的产生发生影响的诸因素(建安至 东晋时期):玄学及玄言诗(说山水则苞名理);隐逸之风与招 隐诗;游宴风气与游宴诗;求仙思想与游仙诗 • 第9-12周(8学时)“由附庸蔚为大国”——山水诗的正式形成 及其发展(晋宋——盛唐):从“比德”、“畅神”到审美;从 殷仲文、谢混到大小谢;田园诗与山水诗的关系(陶渊明);山 水诗的高峰(盛唐山水诗派)
《楚辞》中的山水描写举例
• 铺采摛文 • 《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猨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 垠兮,云霏而承宇。 • 《山鬼》: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 《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西汉时期对山水的审美
• 《史记· 平准书》:“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 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户给家足,都鄙廪 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 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 外,至腐败不可食。” • 《西京杂记》:汉高祖未央宫有“池十三,山 六”。 • 汉武帝 甘泉宫、 建华宫 、上林苑
• 殷仲文,以字行。陈郡人,生年不详, 卒于晋安帝义熙三年。少有才藻,美容 貌。历骠骑参军,征虏长史,迁新安太 守。桓玄姊夫。玄叛乱,使仲文总领诏 命,任侍中。玄败,投刘裕,后为裕所 杀。 • 《文选》卷二十二“游览”类载其诗 《南州桓公九井作》
《南州桓公九井作》
四运虽鳞次,理化各有准。 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景气多明远,风物自凄紧。 爽籁警幽律,哀壑叩虚牝。 岁寒无早秀,浮荣甘夙陨。 《庄子· 逍遥游》:“朝菌不知晦 何以标贞脆,薄言寄松菌。 朔。” 哲匠感萧晨,肃此尘外轸。 同上:彷徨尘垢之外,逍遥无为 之业。 广筵散泛爱,逸爵纡胜引。 胜引:胜友。 伊余乐好仁,惑祛吝亦泯。 猥首阿衡朝,将贻匈奴哂。 《汉书》:车千秋以一言寤意得
园 林 假 山 ( 图 片 )
第二章 关于山水文学产生的 哲学渊源 • 《论语· 雍也》载孔子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一、儒家的山川比德观
• 孔子答子张、子贡问: • 山: “出风云以通乎天地之间,阴阳和合,雨露 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飨。” • 水: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便有 生命,“似仁”;东流而去,屈曲而循理, “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 赴万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 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 “其万 折必东,似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京都之赋:如《二京赋》《三都赋》等 • 董仲舒有《山川颂》
《诗经》中的山水描写例子
•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 伊人,在水一方。…… • 《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 一人,伤如之何? …… •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 来思,雨雪霏霏。 ……
刘桢《公宴诗》
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 遗思在玄夜,相与复翱翔。 辇车飞素盖,从者盈路傍。 月出照园中,珍木郁苍苍。 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 芙蓉散其华,菡萏溢金塘。 灵鸟宿水裔,仁兽游飞梁。 华馆寄流波,豁达来风凉。 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
四、游仙与山水
• 游仙诗渊源 清人朱乾《乐府正义》: “游 仙诸诗嫌九州之局促,思假道于天衢,大抵骚 人才士不得志于时,藉此以写胸中之牢落,故 君子有取焉。若始皇使博士为《仙真人诗》, 游行天下,令乐人歌之,乃其惑也,后人尤而 效之,惑之惑也。诗虽工,何取哉?” • 前一类谓游仙诗出于屈原之《远游》(悲时俗 之迫厄兮,将轻举而远游。) • 后一类谓出于秦博士《仙真人诗》(《史记· 秦 始皇本纪》载:“三十六年,使博士为《仙真 人诗》 ,已佚。)
苏州园林:拙政园
颐和园
中 国 古 代 山 水 画 1
• 黄 宾 虹 青 城 山
中 国 现 代 山 水 画 2
西方山水田园诗
英国诗人汤姆森(1700-1748) 《四季歌》 基督教义审美观:对称、节制、整齐
普列汉诺夫论述:
• 风景在绘画史上就绝 没有处于经常不变的 地位。米开朗基罗和 他的同时代人是轻视 风景的。它在意大利 的兴盛只是在文艺复 兴时代的末期,即在 衰落的时期。
前 言
• 山水诗界说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西方称为自然诗 风景诗 山水诗包含的思想感情: 宦游羁旅、隐逸求仙、咏怀吊古等
• 古 代 西 方 建 筑 1
米 兰 大 教 堂
中 西 古 代 山 水 观 念 的 对 比
• 科 隆 大 教 堂
古 代 西 方 建 筑 2
希腊雅典卫城
雅典帕提农神庙
苏州沧浪亭
对殷仲文、谢混的评价
《宋书 • 谢灵运传论》:“仲文始革孙许 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公元376 -396)之气。 ” 《南齐书· 文学传论》:“仲文玄气,犹不 尽除;谢混清新,得名未盛。”
从玄言诗到山水诗各阶段代表人物
(魏晋—唐)
• 孙、许(玄言诗)——殷仲文(始革玄 气)——谢混(大变)——陶(山水依 傍田园)——谢灵运(山水诗奠基)— —谢脁(情景交融)——入唐(大盛, 蔚为大国 )
• 孙绰(301?-360),字兴公,历散骑常侍, 著作郎、廷尉卿。史称于时才笔之工,绰为其 冠。《晋书· 本传》:“少与高阳许询,俱有高 尚之志,居于会稽,游放山水,十有馀年。” • 作《游天台山赋》示友人云:卿试掷地,当作 金石声。
• 许询,字玄度。约晋穆帝永和元年前后 在世。总角秀慧,人称神童,长而风情 简素。有才藻,善属文。与孙绰并称为 一时文宗。好游山水,体便登涉。时人 曰:“询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 • 晋简文帝称其五言诗“妙绝时人” 。 • “明月清风,辄思玄度。” • 支遁问绰,“君何如许?”答曰:“高 情远致,弟子早已膺服,然一吟一咏, 许将北面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