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阅读鉴赏:第二单元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教学目标】:1、辞的体裁特点。
2、了解本文的叙事线索与抒情线索。
3、感受作者脱离官场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4、掌握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
难点:体会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正原因;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要点】:1、能流利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诵课文。
2、了解“辞”的特点。
3、理解文章的大意,把握叙事线索与抒情线索。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说:“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时读书人的人生理想,但却也有人选择了另外的道路,比如就有这么一位放着县官不做,辞官归田,过起了躬身自耕,饮酒赏菊的隐居生活,大家说,他是谁?——陶渊明二、作者回顾:三、写作背景: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
为此,写出了这首着名的《归去来兮辞》。
四、解题:本文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并序》,标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
①辞:是一种文体,它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到了汉代时常把辞和赋并称。
它们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
赋偏重说理咏物,辞注重言情,一般要押韵,并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②兮是语气词。
③归去来:文学界有两种看法:A、“归去来”是“归去”和“归来”的并列形式,相对官场而言,作者是归去,相对田园而言,他是归来。
B、“去来”实际上是偏义复词,意思重在“去”。
④归去来----回去吧,回去吧。
似乎是一种召唤。
五、朗读:1、先请学生轮流朗读,每人朗读一个自然段。
2、放录音范读或教师范读。
提示:①本文以四字、六字为主,四字句以二/二顿读,例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六字句以一/二/三顿读,例如,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②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音惆怅--chóu chàng 飏—yáng 眄—mǎin岫—xiù翳—yì皋---gāo 棹—zhào③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
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畴”“舟”“丘”“流”“休”。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之”“期”“耔”“诗”“疑”。
3、学生集体齐读。
六、梳理文义:1、出示重难点字词义:生生..所资(第一个生当“维持”讲,“生活”讲。
)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
)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叹息。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自足自待的心情。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作名词——空膝的小屋。
)策扶老以流.憩(流,动词作状语——没有定规地随时随地。
)悦亲戚...之情话(悦,意动,以……为愉快;亲戚古义指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乐琴书...以消忧(乐,意动,以……为乐名作动;琴书,名作动,弹琴,读书。
)感吾生之行.休(行,动词作状语——将要。
)2、学生初译课文。
3、教师指正并评议。
七、梳理线索: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写作脉络。
1、学生反馈,教师评议。
2、师生共同明确:叙事线索抒情线索决意辞归——归途自责自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自安自乐纵情山水安度余生乐天安命八、课堂小结:九、作业设计:(一)背诵课文。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1、田园将芜胡不归?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5、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十、板书设计:见梳理线索十一、教学反思:第2课时【教学要点】:1、体会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正原因。
2、感受作者脱离官场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查背诵导入。
二、研读课文:1、分组讨论问题学习,每小组探讨对应自然段中的问题。
2、分配任务:第一小组讨论小序及第一自然段:(1)本文在序和第一自然段都对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做了交代,其归隐的原因是什么?(2)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3)归家途中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表现出来?(4)你能看出陶渊明辞官归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吗?第二小组讨论第二自然段:(1)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蕴涵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4)本段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5)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第三小组讨论第三自然段:(1)本段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意?(2)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第四小组讨论第四自然段:(1)开头两句的感慨有何深意?(2)“富贵”六句写出了什么样的内容?(3)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3、每小组思考并反馈。
4、师生探讨并明确:明确:第一小组:(1)小序: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四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2)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3)“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表现了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表达出来出归心似箭的急切之情。
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4)实质:鄙弃黑暗污浊的官场,洁身自好。
第二小组:(1)“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2)有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有恨自己不早归来的感叹,“松菊犹存”更是比喻自己高洁品格仍在。
(3)“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4)初进家门——居室之乐——庭园之乐——户外之乐。
(5)从“室中之乐”到“园中之乐”,创造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也抒发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情怀。
第三小组:(1)以“归去来兮”引出描写和感叹。
此番作者重回久违的田园,更坚定了躬耕的决心,并流露出要与世俗相忘之意,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
(2)①、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②、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③、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④、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
第四小组:(1)“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这是作者抒发感慨,也是以另一种形式对丑恶现实的谴责和抗议。
(2)“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是作者的人生态度;“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则是作者所追求的生活境界。
(3)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
作者以此二句作为结语,点出全篇主旨。
他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在此段得以充分的体现。
三、课堂小结:四、作业设计:翻译下面几个语句。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第3课时【教学要点】:1、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2、整理并积累本文的文言知识,着重把握词类活用现象及“而、之、以”等虚词的用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合作探究:1、学生思考问题: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2、学生反馈及师生探究。
3、师生共同明确:1、句式整齐中有变化,音韵和谐。
(辞的文体特点)2、讲究铺排、善于用典。
(辞的文体特点)3、语言浅切朴素、平淡自然。
(语言风格)4、寓情于景、于物、于事,触景生情。
(抒情特点)5、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炉。
(表达特点)三、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3、词类活用:4、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二)词类活用:1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2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3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4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5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6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三)一词多义:心--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故--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之——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助词,取独恨晨光之熹微助词,取独悦亲戚之情话助词,的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助词,取独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到,往求之靡途代词,它公田之利助词,的会有四方之事助词,的感吾生之行休助词,取独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使,让以——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而”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引壶觞以自酌连词,表承接来聊乘化以归尽连词,表修饰园日涉以成趣连词,表结果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问征夫以前路介词,用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耕植不足以自给连词,用来,来诸侯以惠爱为德介词,把家叔以余贫苦介词,因为,由于策扶老以流憩连词,相当于“而”(四)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古义:指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