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作者:来源:《英语学习·教师版》2016年第12期《英语学习》线上系列沙龙第23期的主题是“思维导图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重点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思维导图和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背景和理论基础;(2)思维导图能够助力学生思维能力培育、提升外语教师审辩思维品质;(3)思维导图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结合;(4)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5)基于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应用的教师行动研究。
我们在此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思维导图和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背景和理论基础郑鸿颖:非常高兴今天能够和大家一起讨论“思维导图和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话题。
这是一个在当下非常热门的话题,有很多专家学者和一线老师都对此有深入的思考和实践的探索。
首先,我将从三个问题入手揭示思维导图和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教育的影响无疑是不容忽视的。
批判性思维能力被称为21世纪的能力,美国甚至有学者提出批判性思维能力将决定生活质量及美国甚至这个地球的未来。
然而,社会各界对教育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却深感忧虑,钟启泉、郅庭瑾、林崇德等学者指出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思维教学的缺失,黄源深提出中国学生“思维缺席”。
毋庸讳言,如果教育的定位仅仅是以传授知识为核心,以通过各类考试为目标,那么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而不是如何去思考。
一种填鸭式的、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对于开启心智和发展思维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那么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呢?杜威认为,对于学校而言,它所做的一切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
我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要发展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欧莉: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重要性如何体现呢?郑鸿颖:这个问题非常好,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与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语言是思维的实现。
如果没有思维,语言也必然是言之无物。
我们很多学生在学习了英语之后,可以和人沟通的就是简单的打招呼,问天气,say goodbye。
但是到了真正和人交流的时候,话题无法深入,这就是语言与思维的脱节,由此可见思维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思维能力?对于这个问题,众多的学者对此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解,然而思维的复杂性无法让人们给它一个确切的定义。
但是在理解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有必要理清思维与知识的关系。
知识是思维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维的发挥和发展,但是知识的多少并不直接与思维能力的强弱相关,也就是说,思维不是知识本身,思维是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转化的能力。
美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提出知识的真理性特征只有通过外在化的批判性检验才能获得,而这个过程是知识动态增长的过程。
他提出的“理性重建”的图式,即从“问题——尝试性解决问题——反思、质疑、排除错误——新的问题”体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以知识为基础,以问题推进的思维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思维的前提就是提出问题。
因此思维能力不仅仅是重现知识,而是提出问题,利用已知信息重建新的信息,或者整合新旧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当然,对思维能力的界定目前很多都是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为基础,如思维认知能力包括:知晓、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这些思维层次如何在中小学教学中得以体现,后面的老师会进行更详细的解读。
本次的话题是思维能力与思维导图,因此,第三个要理清的关键概念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脑图,是一种图示工具,帮助学习者对特定主题建构的知识结构进行视觉化表征,它按照人的自然思维习惯,将放射性思考图形化,是对人的思维过程的记录。
思维导图是完整的创造性思维的外部表现。
思维导图最能善用左右脑的功能,借由颜色、图像、符码的使用,不但可以协助我们记忆、增进我们的创造力,也让思维导图更轻松有趣,且具有个人特色及多面性。
思维导图总结模仿天才思维模式,动用全脑技巧,在心理学,神经学等的基础上发明的,具有发散性、系统性、层次性、逻辑性、创造性等特点。
大家可见图1所示的大脑神经元和图2所示的思维导图是非常类似的。
知识以图解的方式表示出来,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辅助和补充,大大降低了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加速了思维的发生。
一图胜千言,视觉符号很容易被快速识别,将知识图解出来,为文字的理解提供了辅助和补充,可以降低疲劳,又开发了右脑的记忆功能。
思维导图要具有发散性、系统性、层次性、逻辑性、创造性等特点。
那么为什么要利用思维导图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刘仁旭:如果你引导学生的思绪任意驰骋,将联想扩展到极致,就很难漏掉任何一个与关键点有关联的要素;思维导图所采用的“关键词”方法,会促进学生思考事物的关键点。
在思维导图中,由于采用了色彩及图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大脑,使记忆力成倍增长。
郑鸿颖:是的,这就是思维导图的作用之一,反射性的思维可以让学生发挥联想,把知识串起来,用旧知带动新知。
同时,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边思考一边“涂鸦”,其乐无穷。
尤其是对于有些学习找不到方法的孩子,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他提高学习效率。
陈道丽:郑老师,思维导图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那么在有些时候需要学生思维集中的时候,思维导图是否同样有效呢?郑鸿颖: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思维导图是发散式的,往往会忽略思维集中的能力。
这就是思维导图的缺点,因此我们认为思维导图不是万能的,我们要结合多种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袁新民:我希望老师们不要因自己的理解问题将思维导图变成一种模式化的东西。
刚才看到郑老师发的图片上是以monkey为实例的,无论是monkey还是别的动物,我个人认为老师需要对其有相对全面的理解:备课老师对所讲对象了解越深入、全面,越有助于引导学生。
比如猴子的社群性、社会等级、配偶等,这些恐怕不是简单软件的问题可以解决的。
也许我说的涉及生物学等方面的问题有点小复杂,不单单是语言问题了。
郑鸿颖:是的,这就是思维的发散性,思维导图一定是个性化的。
您提到的那个话题发散出来的内容正是我们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所缺乏的。
做一个好的思维导图不能局限在课本和自己的已知里面。
陈道丽:我认为有时候思维导图的使用重点可以放在它的发散性而非全面性上。
只要涉及的方面能够满足需求就可以,视课堂目标而定。
我在想,适当的时候逆向地使用思维导图,是否可以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抓住重点利于思维的集中?郑鸿颖: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传统思维导图的反射式的模式来发展学生思维的集中。
美国的一项optimis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的实验证明了图示的重要性,它的实验结果是:在听力过程前、中、后给学生提供图片,听力理解的能力分别是强、中、弱。
思维导图可以促进思维围绕某一核心话题向纵深发展,它通过运用联想、想象、图形、线条、颜色、代码等方式实现思维的发散性、系统性、层次性、逻辑性、创造性等特点。
最后,我们要理解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必须要加工处理相关的旧知识,学会将旧的知识添加新的意义,而不单单是去记忆概念的定义或者是某个观点,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思维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用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通过思维导图具体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呢?我们下面请夏纪梅教授谈谈思维导图对学生思维能力培育的助力和对外语教师审辩思维品质的提升的作用。
思维导图能够助力学生思维能力培育、提升外语教师审辩思维品质夏纪梅:首先对于思维导图的定义部分,我再补充一二。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发明的大脑图式思维工具(外研社有原著引进版《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How to Mind Map),是大脑的存储数据库,是21世纪风靡全球的革命性思维工具,也是知识管理工具,心智开发的学习工具,有人称思维导图为“大脑瑞士军刀”,可见其功能之强大。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而且能以多种图形将心智显性化、可视化、逻辑化、科学化地展示出来,存储起来,交流互动起来,所以是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思维品质培育、语言与思维的融合匹配、习惯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训练方法。
我认为外语教育的核心价值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维度是学生的思维品质培育,而运用思维导图为工具可以助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育。
具体实施在阅读中,写作前,读写之间,先读后写,边读边写,听课,听讲座,听发言,演讲前,讨论中等,都是有效、有益、有形的工具。
例如,在阅读过程中,训练读者对事实、观点、证据、假设、立场、态度、疑问、反应、联想等进行深层梳理,整理,推理;在写作之前,训练作者对审题、思路、框架、内容、方法等进行梳理、整理、准备;在阅读和写作之间,训练学生的读者和作者意识、意义解构和建构的方法,有效进行思维互动、交流、生成、创作等思维活动。
思维导图是指导学习和验收学习的有效工具之一。
事实证明,我的青年同事运用思维导图对其小学子女进行课外阅读和旅游叙事写作训练都深感有效。
我的青年同事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任务时,采用递交验收思维导图的形式收到意外良好的效果。
我的教师培训借用思维导图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创新,增强自我了解和了解同事以及互助互补的效果,成为具象研习教学理论与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
思维导图运用的思维方式有联想思维、归纳思维、交互思维、比较思维、创意思维、发散思维、关联思维、审辩思维、推理思维、分析思维、质疑思维等,是充分表现思想智慧的形式之一。
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形式多样,工具多样,可以即场手绘生成,相互比较,即场评价;也可以借用软件工具制作,精心打磨;已有的软件有novamind, freemind, imindmap, PPT美化大师,PPT smart arts等。
图式有环形、圆形、泡形、树形、三角形、金字塔、层级、链条、枝干等多种图形。
作者因各自的需要,因不同的思维、因表达需要进行个性化创意性选择与创作。
我本人自从爱上思维导图,已经陆续用其对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课堂观、评价观、教研观、师生观、课程观、生态观、知识观、素养观、发展观、语言观、语言教育观、人本论、生本论、干本论、思本论、教学方法论、教学考评的效度与信度,教与学的关系,学习力与学习效果的因果关系,近四百年来国际著名教育家“有效教学”理论精华的梳理与实践转化,文本教学意义解构与建构法,思维品质培育法等分别进行了阐释和展示,在多场教师培训现场开展工作坊共建交流,效果甚佳。
我把思维导图的功效归纳如下:①有效记忆知识和处理信息;②深入反思和明晰规划自我;③发现短缺和明确努力目标;④创意开发高效学习,例如:笔记法,策划法,启动法,归纳法,复习法,解决问题法,创作法等等;⑤有利于词汇学习与记忆;⑥有利于审辨式阅读;⑦有利于创意型写作;⑧有利于演讲展示;⑨有利于策划设计;⑩提升智力、学习力、思维能力、释放创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