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院文化建设:构成、意义及运用

法院文化建设:构成、意义及运用

法院文化建设:构成、意义及运用
严有根晏志强
近年来,随着三项重点工作的不断推进,“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的深入践行,人民法院肩负的历史使命愈显重大。

为能更好地肩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的重任,必然要求人民法院强化文化建设,增强文化内涵,从而全面展现法院的司法文明形象。

据此,笔者以身处基层人民法院的切身感受,就法院文化的构成、重要意义、存在问题及其实践运用作一剖析。

法院文化建设的构成
法院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具有审判工作及其日常工作所积淀而形成的司法个性特征,它来源于审判工作和日常工作,又指导全部工作的各个环节。

因此,法院文化既关乎审判工作和日常工作的开展,又关乎法院的健康发展。

法院文化内涵,是以法官为主体的全体法院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司法实践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以公平正义为特征的、以追求法治为目标的、以凸现法院特点的知识体系、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外在物质化体现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其文化内涵的具体特征分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是主
体性。

以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为主体的群体所共有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和物质条件为体现,决定着全体工作人员的价值取向,影响着全体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法律性。

以法律文化为缩影,凸显法院自身的司法规律,展现司法工作者言行举止的严谨性。

三是精神性。

以精神文化的培育来增强司法工作者的职业责任感、职业荣誉感,提升司法的公信力。

四是特色性。

以自身的鲜明司法特点,区别于企业文化等其他文化特色。

五是继承性。

除了继承优秀的历史法律文化之外,还承接着我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所产生和形成的体现司法为民的优秀传统文化。

六是基础性。

从基层法院所形成产生的法院文化贴近百姓,其生命力是极其强大的。

在明确了法院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的前提下,法院的鲜明文化特征应当是由四个部分所构成:一是物质文化。

它主要包括办公设施、审判大楼、物质装备、裁判文书、档案资料、法庭布局、办公环境以及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着装、服饰等,这是最直观的法院文化要素。

二是行为文化。

它主要包括审判活动、调研培训、法制宣传、走访帮教、巡回审判、开庭旁听、生活娱乐、人际交往等活动性文化,这是司法活动和管理工作中长期形成的习俗、礼仪、习惯、成文或不成文而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

三是制度文化。

它是法院的管理文化,主要包括规章制度、监督查处、廉政纪律、考评考核、纪律作风整顿、名人名言和警句格言等。

四是精神文化。

它是法院文化的核心,是法院文化的源泉,是在
审判活动和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独具法院特征的意识形态及文化观念。

它包括司法文明、职业操守、工作目标、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

精神文化决定其他三个部分的文化导向,但其他三个部分的文化又反过来反映和强化精神文化的内容。

由此而言,法院文化的构建对于推进司法文明、提升司法形象具有重大的引领作用。

法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法院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司法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上升到一定层次的必然反映,是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进法院先进文化建设,对于树立公正、廉洁、高效、服务的司法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体现。

加强法院的文化建设,就要在司法正义、司法关怀上下工夫,把司法的严肃性与亲和力、司法的公正性与关爱性运用好体现好,引导当事人服判息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使社会和谐稳定。

(二)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是民主法制建设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近些年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步,必然要求人民法院适应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的需要,大力弘扬和发展司法传统文明,积累先进的法院文化资源,从而使法院文化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民主法制建设。

(三)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是法院自身科学发展的必然路径。

要使一个法院的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德化于自身、德化于本职、德化于社会,必须大力发展法院文化这种“软实力”作用,通过提高法官文化素质,增强公民对公平正义的信仰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彰显司法文明。

法院文化建设的实践运用
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健康发展和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都需要司法的有力支撑。

不可否认,当前各地法院的文化建设仍处于摸索期,发展不平衡、发展存在薄弱环节的现象不容忽视。

相比法院在“硬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法院对法官的素质培养和行为规范的约束,仍有待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在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方面仍有较大的潜力可挖。

在笔者看来,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应致力于以下十三个方面的努力:1.加大思想教育力度。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党性党风教育和廉政纪律教育,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党性观念,服从党的领导,服务党的事业,坚持一心为民、廉洁司法和公正司法,提高品德修养,注重职业操守。

2.发挥榜样导引作用。

大力提倡司法为民精神,教育全体人员讲奉献、耐寂寞、守清贫,忠实履行司法职能。

要大张旗鼓地学习和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树立法院公正为民形象。

3.倡导务实亲和作风。

司法要务实,工作要勤奋,形成齐心向上的氛围,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对待同志、对待
当事人要亲切,讲究文明用语,让干警感到内部有亲切感,让当事人感到法院有亲和力。

4.注意扩大宣传效应。

要通过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及时报道相关案例和司法活动,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司法结果。

同时,要通过法院公告、执行兑现现场会等形式,扩大司法影响。

5.深入开展法律宣传。

要经常组织送法下乡进村活动,向社会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开展法律咨询,及时为村(居)民排忧解难。

6.邀请社会旁听庭审。

要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指导职能,邀请代表和委员旁听有社会影响的案件审理,提高办案质量,增强司法公信力。

7.坚持完善陪审制度。

要坚持人民陪审员制度,努力实现司法的民主化,确保司法的公开、公正。

8.切实做好巡回审理。

要坚持“两便”原则,减少当事人讼累,方便当事人诉讼,收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9.认真开展庭审观摩。

要定量进行庭审观摩点评,借以互相学习,规范庭审程序,提高庭审驾驭水平。

10.提升法律文书质量。

要认真抓好法律文书的制作,每年最好进行两次质量评比,保证每份法律文书说理透彻,语言简洁流畅,展示司法的文化品位。

11.确保立案规范文明。

要全方位展现人民法院立案信访工作的“窗口”形象,使用先进的电子设施和公告立案信访规程,建立诉讼导引制度,让当事人享受到司法文明的“阳光”。

12.营造司法文化氛围。

要在办公楼墙壁、过道走廊和室内室外挂贴司法标识牌和警句格言,营造法院的司法文化氛围。

13.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经常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增强干警的体质体魄,展现法院的良好精神风貌。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高县人民法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