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

手部屈肌腱损伤康复




肌肉肌腱接合处—短缩
肌腱位于深部—易粘连

早期修复,防止回缩、粘连

正中神经、桡动脉、尺动脉通 过—保护神经、血管

IV区:肌腱位于腕管内,被 滑液鞘包裹

多条肌腱、神经、血管损伤 术后粘连非常常见

各肌腱的分别滑动练习

III区:蚓状肌起于指深屈肌腱

保护性位置—蚓状肌粘连、挛
缩。

早期进行掌指关节的
背伸夹板、阻挡夹板
背伸夹板 改良的背侧阻断夹板 背侧阻断夹板
腕、掌指关节屈曲
腕关节、掌指关 节屈曲 •继续第一阶段 治疗 •被动保持握勾 拳
腕关节屈曲
•近侧指间关节 •远侧指间关节 •同时屈近侧、远 侧指间关节
•同时背伸掌
指关节和指 间关节
腕关节中立位
•各关节全范围 活动
•同时背伸掌指 关节和指间关 节

活动顺序:
水肿控制 被动屈曲关节 被动腱固定 保护位置下可控的主动屈曲
这个顺序有助于减轻因水肿和关节僵硬引起的拉力和 肌腱活动受限
家庭训练计划 1、被动活动练习,2小时每次 2、如果患者能100%的胜任治疗,加做腱固定 活动和可控制的主动活动练习 3、瘢痕治疗,每天两次 4、必要时,进行水肿治疗
注意事项

肌腱滑动好者(肌腱受限缺少型),不进行肌力 锻炼

不做握力和肌力测试,因为此类测试用力最大
目标

完全主动活动(无屈曲受限) 握力达到健侧75% 独立进行自我护理、家务劳动、工作、上学、休 闲
夹板

必要时继续应用屈肌伸展架和指间关节背伸夹板, 使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远侧指间关节完全 背伸
肌腱滑动差别最大)

主动活动
逐渐进行主动腱固定活动:
平拳、直拳、勾拳、全握拳

家庭训练计划 增加主动腱固定练习,进行平握拳、握直 拳、勾拳、复合拳 增加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 将家庭练习次数减少到每天3次

注意事项 继续佩戴背侧阻断夹板,除非患者的屈曲受限 无反应 观察指间关节的屈曲挛缩情况,必要时用背伸 夹板固定 腕关节和手指不能同时进行主动或被动伸直
肌腱缝合少于四股或没有用腱周缝合加强 术后超过三天的患者应避免早期主动活动 肌腱质量较差或多发伤患者禁止早期活动 10岁以下儿童和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完成计划者 (因为需要患者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患者必 须了解锻炼项目和注意事项)。

治疗目标: 1、保护性制动 2、增加肌腱的滑动性 3、控制水肿和瘢痕 4、保护下活动和指导家庭训练计划
注意事项

肌腱滑动性好,不要测量握力和捏力 第12周之前,过度不加控制的给肌腱施力会造成 肌腱的断裂 第12周前肌腱滑动性好者不能提举重物 第16周前不能参加体育锻炼或干重活

出院标准

患指能达到完全屈曲和背伸,且屈曲受限≤ 5° 患手的力量达到健侧手的75% 术后第16周患者能重返工作岗位、家务劳动和运 动
腱固定
可控制 的主动 活动
主动的 腱固定 活动
主动腱固 定 主动肌腱 滑动练习 阻断练习
抵抗性阻断 不同的肌腱 滑动 神经肌肉电 刺激
重返工作 岗位、 家务劳动 和运动
完全参与ADL
不能进行
功能活动
一、二阶段
基本ADL活动
等长抓捏肌
桌面上活动
第三阶段
力练习
第四阶段

术后第八周, 腕关节中立时,同时背伸掌指关节 和指间关节
主动活动


主动腱固定活动,握平拳、勾拳、直拳、全握拳
术后第7周,开始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腱滑动练

主动活动


第8周时进行阻断练习
如果屈曲受限对治疗无反应,第
6周开始轻度阻断练习

必要时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促
进粘连的肌腱滑动达到最大化
功能活动

屈曲受限反应型表明该治疗阶段及锻炼项目适合 于肌腱修复强度和粘连形成程度

无反应型提示肌腱粘连形成,治疗进度应加快

每个治疗期可增大所加的负荷或提前进入下一阶
段治疗,直到屈曲受限变成反应型

一旦受限时治疗有反应,可根据伤口愈合程度制
定的时间进度让患者接受该阶段治疗或者进入下
一阶段治疗



握勾拳时阻挡MP
DIP屈曲时阻挡PIP
被动活动—达到全范围
主动关节活动

增加抵抗性阻断,进行不同的肌腱滑动(用阻挡 夹板进行)

神经肌肉电刺激
功能活动

第12周时完全参与ADL 第12周时增加等长抓捏肌力练习
如果肌腱滑动性好,应避免特定的肌力训练
家庭训练计划(HEP)

阻挡练习 逐渐用患侧手进行全部日常活动

治疗目标 增加肌腱滑动性 减少粘连形成 增加受累手指的主动屈曲度

夹板 无屈曲受限,继续用背侧阻断夹板 有屈曲受限,应用改良的背侧阻断夹板(腕关 节中立位,掌指关节屈曲30°-45°) 如果屈曲受限对治疗无反应,在术后4周去除 背侧阻断夹板

被动活动:继续第一阶段 被动保持握勾拳腱(肌腱 吻合点处的张力最大,因 为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的
被动活动

在夹板内进行,掌指关节保持
屈曲
1、被动屈曲近侧指间关节
2、被动屈曲远侧指间关节 3、同时被动屈曲远、近侧指 间关节至最大限度 10遍/次,2小时/次

主动活动(保护和监督下进行)
1、 腱固定 去除夹板,在治疗师的保护 下进行 直到能轻松地使手和腕部从一 个体位被动移到下一个体位
2、可控制的主动活动 患侧腕关节背伸20°,同时被动 屈曲手指至全握拳位 患者用力主动保持这一位置 然后被动屈曲腕关节,在治疗师 将掌指关节于阻断在屈曲75°时, 患者主动伸直各指间关节。重复 10次 然后被动伸腕20°,在掌指关节 屈曲75°,近侧指间关节屈曲 70°时使患手处于直握拳位
三点粘连分级标准

近年来,Groth提出了三点粘连分级标准,用来量
化肌腱粘连对屈曲受限的影响程度


通过屈曲受限的程度表示屈肌腱的滑动度
屈曲受限程度:总的被动屈曲度-总的主动屈曲度
(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远侧指间关节)

在Groth的标准中,肌腱屈曲受限分型
缺少型(主被动屈曲度相差≤5°)

保护性制动
背侧阻断夹板
伴有指神经损伤时,指间 关节应保持在轻度屈曲位, 以免指神经施加压力。 持续佩戴,只有治疗和个 人卫生时去掉
腕关节屈曲15°30°,掌指关节屈曲 50°-60°,指间关 节维持在伸直位
水肿控制和瘢痕护理 早期控制水肿(水肿增加对肌 腱的拉力和阻力) 1、弹力带敷裹各个手指 2、捏指法 3、逆行性按摩 4、抬高患肢 5、冷压 6、交叉摩擦按摩和硅胶垫进 行瘢痕护理(伤口愈合后)


早期多采用双股缝合法,目前多采用4股缝合法 股数指缝合 材料穿过缝合点的次数

股数与肌腱缝合的强度成正比

早期功能锻炼需要缝合材料有足够的强度和适当
的缝合方法,使肌肉收缩时肌腱不致断裂,缝合
点不会出现间隙

康复目标:给肌腱施加正常的作用力,为坚固修 复提供有利的环境。

研究表明,早期活动能促进肌腱愈合,增加肌腱 的强度、滑动性,并使粘连最小化。

夹板
去除背侧阻断夹板(若没有屈曲受限,继续应用
夹板保护至术后第8周,因为肌腱滑动良好说明
瘢痕少、肌腱较弱)

继续应用PIP和(或)DIP背伸夹板,腕关节中立
位,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置于可能的最大背伸位。
被动活动范围(PROM)

必要时升级PROM(腕关节屈曲时,同时背伸掌 指关节和指间关节)
Biblioteka 晋级标准 根据伤口愈合情况 术后第三周起每周测ROM,确定屈曲受限程度 缺少型:第一阶段延长至术后第六周 反应型:术后第4周进入第二阶段 无反应型:术后第3周进入第二阶段,继续增 加肌腱的负荷直到变成反应型

注意事项 全程佩戴背侧阻断夹板,做个人卫生和特殊练 习时可去掉 腕关节和手指不能同时伸直 指神经损伤:根据手术医生的意见定位指间关 节(轻度 屈曲)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科
薛晶晶
1
2 3
解 剖 学 基 础
手 术 概 况 康 复 概 述
4
各 期 康 复

浅层:桡侧屈腕肌、 尺侧屈腕肌、掌长 肌


中间层:指浅屈肌(四条,起于各自的肌腹, 可单独屈曲每个手指) 深层:指深屈肌、拇长屈肌(起于共同的肌腹, 作为一体活动)

V区:前臂远1/3至腕关节

制动 早期被动活动 早期主动活动 必须在1-2天内开始(由于肌腱的断段软化, 在术后3-5天制动肌腱的抗拉强度降低)

屈肌腱损伤术后的康复治疗分四个阶段, 共16周。

主要依据伤口愈合分期和三点粘连分级
标准决定。
伤口愈合分期

炎症期(0-5天) 纤维形成期(5-21天) 瘢痕成熟期(术后第四周开始)

晋级标准 根据伤口愈合情况 依据肌腱滑动性,确定屈曲受限程度 缺少型:延长第二阶段至术后第8周 反应型:术后第6周进入第三阶段 无反应型:术后第4周提前进入第三阶段,继 续增加肌腱的负荷直到变成反应型

治疗目标 1、到第8周时能完全被动活动 2、增加主动肌腱滑动和阻断锻炼 3、粘连形成受到控制 4、ADL自理
轻微被动活动及轻微 的被动握勾拳

II区:起自远侧掌横 纹,止于中节指骨的 中段

坎珀交叉:指深屈肌与 指浅屈肌的分叉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