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秦岭》纪录片赏析

《大秦岭》纪录片赏析

泊宁静遥远,揽空濛寂静
——《大秦岭》评析
《大秦岭》是国内第一部花费一年时间,专门拍摄秦岭的纪录片。

本片的摄制组跑遍了北京、上海、杭州、西安等多个地方,与众多国内顶级专专家对话,最后整理出的访谈记录足有100万字之多,而102位专家学者的拍摄访谈在国内同类题材中也并不多见。

此外,观看《大秦岭》,观众才第一次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到秦岭的风光和故事,探寻到它古老的历史;第一次从纪录片的角度了解秦岭在中华文明、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巨大作用。

(一)主题分析: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和谐统一
1、秦岭的美是自然的
秦岭初诞,天地一片混沌。

在这片土地上,崭新的生命正在孕育生发,一个无限奇迹萌发的时代即将到来。

秦岭,纵使世人有万般猜测,也难以追踪他神秘渺远的足迹。

的确,秦岭的自然美似轻纱薄雾,如仙如梦。

它沾染了水的钟灵琉秀,依仗了重重山峦的巍峨,甚至山崖石壁间每一寸缝隙,都有轻轻的生命的喘息声。

它神秘,因为有与现实最遥远的距离;它珍贵,因为他隐匿了来自尘世的无数足迹。

秦岭动植物资源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据统计,秦岭有兽类动物100多种,鸟类动物338种,其中不乏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和朱鹮。

秦岭属于南北方植物交汇地带,加上苔藓、蕨类等,各种植物总数超过3800多种,星叶草、独叶草、银杏、珙桐就是它们中的代表。

这些使我们觉得好像秦岭山里藏匿了一步世代书写的撼世奇书《红楼梦》,它内容的广阔如星汉般灿烂,如星斗般摇曳闪烁。

2、秦岭的美是人文的
秦岭无限的自然神韵壮阔了这片土地的胸怀,就连树影、石缝、崖间、润泽的泥土里都包裹着陈酿的智慧,一字深,道不尽秦岭收录的善思静观;一字大,说不完秦岭万事万物融于天地之间的丰腴;一字宽,又拘谨了这片土地延伸的力量。

它赋予了每个纷至沓来的文人墨客以灵感,用自然之美撼动了才子佳人无限诗怀却从未高调,引得人们对它予以无限赞美吟叹。

它用浑然天成的自然美收纳了来自人的智慧大美,无论唐诗宋词如珠玑般散落,秦岭具有天生不可拿来的气质,大气唯美。

然而,秦岭的人文风貌远不是另外半分的拼凑:地老天荒,春寒所赐,水花凝脂,盛唐君主曾得秦岭灵秀所赐,尽揽一代芳华;李白斗酒诗百篇,
吐露才情雅致;道经、德经,一语道出秦岭埋藏千万年的达济深远。

3、秦岭的美还是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和谐统一
秦岭北麓有一个著名的道观叫楼观台,据说老子曾在此修行、得道,并著述《道德经》。

《道德经》的基本思想是自然、无为、虚静、贵柔、淡泊、中和。

以柔克刚,才能刚柔并济,这也正与秦岭的自然之气、自然之魂相一致。

大自然神秘,总是无处不在的体现出两面性,正如谁是柔的,也是刚的;涓涓细流,风平浪静,也许很多时候溪水都是默默东逝的,但是树欲静,风不止;要相信万事万物都是轮回的,当大风来临,风拂过河面,吹打在轻轻泛起的微波之上是,水也就充满了刚性,变的波涛澎湃,气势汹汹,难以抵挡,更难以驾驭。

诞生于秦岭的《道德经》也是对中国文化的这种哲学思考、参禅、参悟,从而使我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知礼节,明事理,做一个心如明镜,并且内心澄澈、品行端正的人;做一个智慧、不迷失自我、不误入歧途、把握人生航向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虚怀若谷、进退自如、积极生活,犹如秦岭一样经历万年尤高大巍峨、充满生命里的人。

(二)视听语言分析:画面与声音的完美融合
巍巍秦岭被誉为“万山之祖”,它的气势是渺远、肃穆、巍峨的。

历代文人学士都曾对这座孕育着通灵之气的秦岭顶礼膜拜;老子、王维、李白、白居易等文人先哲都曾在这里留下著名的诗篇。

本片着重介绍了秦岭巨大而丰富的自然宝藏和自然掩映下的人文情怀。

这样一个自然美与人文美合二为一的整体,一个拥有无限自然资源,加之人性融合的美丽和音。

为了能够将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导演在本片的视听语言上也做了很大努力。

1、音乐运用上别具一格
《大秦岭》每集片头曲的歌词全部采用唐代著名诗人的诗作为词。

终南阴岭秀——唐·祖咏
碧嶂插遥天——唐·李世民
愿乘泠风去,
直出浮云间。

——唐·李白
秦岭愁回马——唐·杜甫
心事两悠然——唐·白居易
行到水穷处——唐·王维
月出孤舟寒——唐·岑参
……(重复)
云横秦岭家何在——唐·韩愈
试登秦岭望秦川——唐·孟浩然
首先这种诗词的串联是非常和谐统一的,前两句介绍了秦岭的巍峨、壮丽;紧接着两句展现了诗人的宏图大愿;下来四句展现了秦岭之行的艰难和诗人的苦闷;最后两句的一问一答总结出秦川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用古代诗句作歌词,能够让观众对《大秦岭》的内容进行遐想,不但使观众对片子内容有种心理期待,而且显得古朴凝练,又不失稳重大气。

歌曲运用男女声合唱的形式来展现秦岭的秀美风光、人文传统,不但曲调婉转和谐,而且能够将片子的风格、内容、特点、主题用更加有力的诗人内心感受和创作者的意愿自然融合加以呈现,以紧扣主题,令人印象深刻。

与此同时,片中其他古朴优美的音乐音响也起到了转换情绪、增进情感的作用。

2、节奏舒缓有致
以第八集为例,本集影片整体节奏舒缓有致,动人的音乐配合画面中的长镜头、平移镜头,使得声画关系和谐统一。

影片刚一开始介绍关于《山海经》起源的内容时,镜头由实渐渐虚化,虚实结合,配合解说词,更加形象的说明《山海经》到现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团,这让观众的思考紧紧跟随内容而变动。

由于本集还要介绍关于秦岭的自然景观,所以很多镜头都是在户外实景拍摄,特写与远景镜头的运用也搭配得极其合理。

导演对于一些溪流、草叶、花朵等进行了特写拍摄,近距离拉近观众对于秦岭一草一木的认识,也便于观众对相关物种的特性、形状、纹路以及细枝末节做更细致的观察。

而关于秦岭的全貌以及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所,采用远景对每个历史上著名的事件都涵盖在秦岭的自然景观之中。

比如介绍骊山脚下的华清池,就自然从骊山周边的青山绿水、温泉,过渡到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池发生的美好爱情故事;提到老子的《道德经》,画面先对观楼台前的青牛塑像进行拍摄,转而引出老子。

这样做能够更好地表现出片子的延展性,将自然景观介绍与人文景观介绍自然过渡,才不至于使本片内容枯燥无味,生硬刻板。

3、表现手法多样化
《大秦岭》运用了多样化的表现手法,这其中主要包括实景拍摄的视频资料、历史视频资料、文件档案资料、人物采访、图表、动画特技等的综合运用。

本片创作者在地理上横跨秦岭的东西南北、沟沟壑壑,在时间上展现一年四季,克服种种困难进行实景拍摄,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见到的美景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本片中,一些涉及历史文化的内容,如《山海经》,画面就是一本破旧的古装书,形象自然,也便于观众直接理解相关资料。

由于本片还具有较强的理论专业性,所以穿插了不同专家学者的采访,其中涉及文学、佛学、历史学、哲学等各高校、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共102位,对于编导提出的相关问题,专家们都
作简短精辟的回答和评述,从而使影片的严肃性、正式性、重要性和可信性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凸显了影片的学术氛围。

另外,一些片段动画的运用也给我们的影片制作带来了一些新的可能,比如本集中关于秦岭的诞生就用到了动画特效,火红的岩浆汹涌流淌,也正是这岩浆孕育了巍峨挺拔的大秦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