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制管桩技术交底

预制管桩技术交底

桩在穿越淤泥层时,重打贯入深度可能较大,也较可能产生垂直度偏差,要轻落轻击,发现偏斜尽快 纠偏。
在打桩过程中,当桩距相隔小时但配桩的桩长相差较大时而施打不动或贯入度突然变小,以及在出现 下面一些情况之一时:
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移位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 应暂停打桩,并及时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办法,以确保工程质量及工程进度。
在桩施打过程中出现下列问题时应首先会同监理或设计人员共同确定处理办法,处理好。下列一些措
审核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4
预制桩工程技术交底
施尽供参考: (1)桩头打坏:加桩垫,凿平桩头,低锤慢击或垂直纠正等处理; (2)桩身扭转或位移:可用棍橇慢锤低击纠正;偏差不大时,可不处理; (3)桩身破裂:加钢夹箍用螺栓拧紧后焊固补强,或加模浇筑高强砼以补强在砼强达到要求后继续
成品桩质量:外观
无蜂窝、露筋、裂缝、色感均匀、 桩顶处无孔隙
直观
桩径
mm
+5
用钢尺量
1
管壁厚度
mm
+5
桩尖中心线
mm
<2
用钢尺量 水平尺量
顶面平整度
mm
10
用钢尺量
桩体弯曲
<1/1000L
L 为桩长
一 般
接桩:焊缝质量上下节 端部错口外径≥700
mm
项 目
接桩:焊缝质量上下节 端部错口外径<700源自mm现场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
(四) 质量控制
(1)施工前应检查进入现场的成品桩,接桩用电焊条等产品的质量。
(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桩的贯入情况、桩顶完整状况、电焊接桩质量、桩体垂直度、电焊后的停歇时间。
重要工程应对电焊接头做 10%的焊缝探伤检测。
(3)施工结束后应作载荷试验,以检查设计承载力,同时应作桩体质量检验。
(4)先张法预应力管桩的质量检验如下表。成品桩均在工厂生产,随产品出厂有质量保证资料,一般在
现场仅对外形进行检验。
先张法预应力管桩质量检验标准
项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
单位
数值
检查方法
主1
桩体质量检验
按桩基技术规范
按桩基技术规范
控2
项 目3
桩位偏差 承载力
mm
100+0.01H
按桩基技术规范
用钢尺量 按桩基技术规范
审核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2
预制桩工程技术交底
2.1 材料进场检验:每批预制管桩进场时, 按应认真做好检验工作。 桩的偏差要控制在规范要求之 内。桩的表面应平整、密实, 砼的收缩裂缝深度不得大于 20mm,宽度不得大于 0.25mm, 横向裂缝长度 不得超过边长的一半桩顶和桩尖处不得有蜂窝、麻面、 裂缝和掉角等现象。桩进场应有进场合格证。
2
焊缝咬边深度
mm
≤3 ≤2 ≤0.5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焊缝检查仪
焊缝加强层宽、高度
mm
2
焊缝检查仪
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
min
>1.0
秒表测定
上下节平面偏差
mm
<10
用钢尺量
节点弯曲矢量高
<1/1000L
L 为桩长
3
停锤标准
设计要求
现场实测或查沉桩记 录
4
桩顶标高
mm
+50
水准仪
(五) 桩的问题处理
(七) 文明施工管理 (1)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政府及市政府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办法和标准,促进建筑工程 质量和安全水平的提高,增强施工人员的现代化文明意识,维护城市的市容环境卫生,特编制本工程的文 明施工设计。 (2) 建立项目经理责任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现场围栏设计,现场工程标志牌的设计,临时建筑 物、构造物、场地硬化、道路等单体设计,现场污水处理排放设计,粉尘、噪音控制措施,施工区域内现 有市政管网及周围建筑物、构造物的保护,现场卫生及安全保卫措施等。 (3) 施工料具无浪费现象、使用量必须控制在计划以内,作好维修、保养、保证工期的前提下满足使 用要求。 (4)施工现场外范围临时堆放施工材料,须经有在部门批准,并按规定办理临时占地手续。材料堆放 整齐不影响外界正常生产、生活,必要围栏。
预制桩工程技术交底
施工单位
建设单位
工程名称
交底日期
监理单位
分项工程名称
预制桩工程
交底提要
1、施工准备;2、主要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3、打桩记录;4、质量控制;5、桩的问题 处理;6、安全保证措施;7、文明施工管理
交底内容: (一) 施工准备 1、材料及主要机具: (1)材料:按设计要求使用材料。 (2)主要机具:液压静力压桩机、电焊机、步履式柴油锤机 2、作业条件: (1)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已测定完毕,并经过检查办了预检手续。桩基的轴线和高程的控 制桩,应设置在不受压桩影响的地点,并应妥善加以保护。 (2)处理完高空和地下的障碍物。如影响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或安全时,应会同有 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3)根据轴线放出桩位线,用木橛或钢筋头钉好桩位,并用白灰作标志,以便于施打。 (4)场地应碾压平整,排水畅通,保证桩机的移动和稳定垂直。 (5)施工前必须压试验桩,其数量不少于 2 根。确定压力值及设计数据并校验压桩设备、 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6)按施工方案选择和确定压桩机进出路线和压桩顺序
不能使用。 (5)桩机移动时必须将锤头放在最低位置。 (6)桩应放在距桩架的正前方 4 米以内,严禁远距斜吊,在拖运桩时,卷筒上钢丝绳至少要有 3 圈,
对承载差的地面有防止桩机倾覆的措施,同时要防止桩撞击机架。 (7)时常检查桩帽的填料,防止填料损坏无缓冲作用而将锤损坏。 (8)打桩时除必要指挥人员外,其余人员退至距桩机至少为管桩的长度以外。现场人员均应服从指
2.4 正式打桩 首节桩尖对准测量桩位,垂直度采用经纬仪在两个垂直方向进行监测,并保持垂直方向。桩、桩帽、
桩锤应在同一中心线上,当桩就位后,用锤和桩帽的自重将其压一下,重新检测桩位,合乎要求后再施打。 当桩入土达 4 倍桩径时用经纬仪重新测量垂直度,发现偏斜立即纠正,在不加油的情况下用锤轻轻敲击, 桩入土深度达到桩径的 6 倍左右时再校正一次。以后在继续施打过程中,如果发现偏差超出规范要求者, 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纠正。在桩帽与锤、桩帽与桩之间加设弹性衬垫。桩帽与桩锤之间用φ28~32mm 的钢丝绳盘在桩帽内腔,在桩帽与桩的接触处,垫 80mm 左右的硬木或胶合板,对于作为弹性衬垫的钢丝 绳和硬木或胶合板当出现破损或者出现桩顶破坏时应及时予以更换。 桩在穿越砂层及卵石层时采用较轻锤击、较重锤击交替进行和重锤小冲击的打法,以防止冲打过程中破坏 桩顶和桩身砼质量。
审核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3
预制桩工程技术交底
(三) 打桩记录
整个打桩过程中,要对每一节桩和每一根桩的施工情况作出如实的记录,对每一节桩的编号、桩的偏
差和打桩的锤数作好记录,要求记录下每一根桩的各节桩的编号和施打日期。对桩长和桩的贯入度记录要
清楚。在施工过程中应设专人负责记录。
打桩施工记录要按规范要求作好《钢筋砼预制桩施工记录》表。每一焊位、桩长及贯入度记录均应请
2.2 试桩: 进场后, 根据设计要求先打试桩以便核对地质条件,检验打桩的技术参数,确定收锤标 准,在试桩收锤时应请有关单位参加,共同确定桩的收锤标准。
2.3 配桩 根据地质资料及要求的收锤标准配桩,或按最后三阵每阵十击的贯入度规定值,根据首根 试打情况调整配桩,测量打桩深度,在每根桩上要按 0.5 米一格用油漆画上记号。每次配桩应尽量做到既 符合设计要求,又要减少管桩的浪费。在最后一段接桩时,配桩技术人员根据当时打桩情况进行配桩。
2.6 收锤控制 每根桩收锤时应有甲方或监理在场,共同确定收锤结果。 ①、桩端位于一般土层时,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可作为参考; ②、桩端达到坚硬、硬塑的粘性土,中密以上粉土,砂土,碎石类土,风化岩时,以贯入度控制为主,
桩端标高可作参考; 桩的最后的贯入度应在下列条件下测量:
锤的落距符合规定;桩帽和弹性垫层等正常; 锤击没有偏心;桩顶没有破坏或破坏处已凿平。 满足试桩后确定的最后三阵(每阵十击)的贯入度要求时,可以收锤。收锤时如果控制指标已符合要求, 而其它的指标与要求相差较大时,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不得擅自收锤。
求及时更换或处理。 (六) 安全保证措施 (1)桩身砼强度应达到设计的 70%方可起吊,100%方可运输和打桩。 (2)在搬运和起吊桩时,其吊点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规定,则应通过计算砼定。桩离机 2.5m 以
外吊时,必须将锤头放下。 (3)严禁吊桩、吊锤、回转或行走中两个动作同时进行,操作过程要缓慢。 (4)每班作业前对可见部份的钢丝绳、起吊索具和起重卡螺栓等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绳卡等
打桩过程中要作好打桩记录,尤其是对不同标高、不同地质的记录,并把每节桩上的编号和每根桩号 对应起来,以便可追塑性的进行。桩机在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将一些桩的标记碾坏,注意随时复核 校正桩位。
2.5 接桩采用焊接连接,在焊接前对桩端表面淤泥油渍等其它杂物清洗干净。为防止焊接变形,在焊 接时先是对称点焊固定,为了调整两节桩的垂直度,可适当填一些垫片,铁件应填实焊牢,在焊接时也必 须对称分段焊,以减少变形和残余应力,每次焊接都必须清渣,焊缝要饱满,其加强层高度不低于 2mm, 焊条可用 E43 型,对焊缝,钢件表面的处理按Ⅲ级焊缝标准,在风季和雨季要有防风防雨防湿措施,桩接 好后要等焊缝冷却完了以后再打,接桩时上下两节桩的中心轴线都应在同一直线上,中心线偏差最大不能 大于 5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桩长的 1‰。
审核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5
预制桩工程技术交底
审核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