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课教学导入方法

历史课教学导入方法

关于历史课教学导入方法的探讨
导入是使新旧知识相互衔接,以自然和谐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序言”和“开头”。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正确和谐的导入既会使学生加深对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理解,还有利于创造愉悦和谐的教学环境,更有利于诱发学生的期待心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由此可知,导入如同发动机,可以引起学生的思维。

下面笔者就历史课教学中的导入方法进行一下探讨。

“联系已知,温故知新”这是最常用的导入方法。

它是在复习已学过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自然导入新课。

这种导入方法一般有两种具体形式:一种是简述式开头,或叫概述式开头。

即在新课内容较多的情况下,为了节省时间,可以由教师对上一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概要地复述一遍,然后开门见山地迅速转入新课。

例如,在讲初中世界历史《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争》时,可以这样导入:上一课我们讲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特点、危害以及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各国如临深渊,纷纷寻找出路,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经济缓慢恢复过来。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根据自己国家的状况分别采取了不同措施。

其中德、意、日就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分别建立、强化了法西斯政权,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也就开始了。

今天我们就学习《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争》这一课;另一种方法是提问法导入新课。

即在新课讲授前,由教师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提问学生,然后过渡到新知
识的传授。

同样是这一课的导入,用提问导入可以这样进行:将①资本主义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经历的时间是什么时候?②其特
点如何?③美国通过采取什么措施对付危机?有什么成效等一些
简明扼要的小题让学生依次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也是较常用的导入方法。

这里讲的提问法提问的内容不是旧知识,而是与新知识有关的内容,只要与新课有关,有助于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提,是非常广泛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探索、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教学之始就设疑问难,可迅速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对新的教学内容的探究上来。

例如初中世界历史第一册《美国独立战争》这一新授课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现在的世界局面是“一超多强”。

并将“一超多强”作为附板书写于黑板上,然后问学生:这“一超”是指谁学生?很容易地能答出“美国”。

然后引导学生列举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根据,例如“土地辽阔、资源丰富、综合国力强盛、科技领先”等等。

但美国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它已经有了多少年的历史?它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由此引起学生探究美国历史的兴趣,将精力投入到对美国历史的探究中。

“激发情趣,因势导入”也是一种较好的导入方法,是指教师运用能激发学生情感和兴趣的手段和方法去感染、激励学生,使学生情绪饱满、兴趣浓厚,迅速进入教学情境的导入方法。

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运用激情式的方法导入新课,往往能迅速开启学生的心扉,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

激情式导入的常用
方法有:朗诵法、讲故事法、引用法等等。

现在就引用法举一例子。

初中世界历史第一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一课的新授课导入这样进行:先给学生朗诵《(共产党宣言序言》中的一段话“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

学生会激情于“幽灵”这个词的出现,此时,将当时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把马、恩倡导的“共产主义”诬蔑为“幽灵”和学生说清,然后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这是《共产党宣言》序言中的一段话,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本节课我们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补充材料,铺路搭桥”也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有不少现象,我们往往能感觉到它而不能理解它,一旦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便能引起浓厚的兴趣。

教师利用这种心理,以具体的事实材料引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运用生动的材料理解新课的知识内容。

例如,在初中世界历史第二册其中《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一课的新授时,可以这样导入。

先让学生阅读由幻灯机打出的字幕材料: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崛起,电子计算机异常迅速地发展起来。

计算机的体积不断缩小,功效却日益增大,速度高的计算机每秒可进行十几亿、几百亿、甚至几千亿次以上的计算。

计算机不仅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财政金融、体育卫生等领域广泛运用,而且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正在迅速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对于计算机,或大或小,大部分学生都看见过、使用过,但它的广泛用途却不尽而知。

通过这段
材料让学生从理论上感受和拓宽对计算机的认识,在学生惊叹之余,紧接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由材料的出示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从知识引入”即引导学生在积累已知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来学习新知识,比较容易接受。

“用现代化媒体导入”在教学中利用现代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其特有的图、文、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的特点,将其利用于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如在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开始》一章时,上课后,教师先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播放著名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黄河愤”一曲,顿时,如泣如诉带着满腔悲愤的音符如潮涌出,伤感的心情立即充满了每一个人的胸膛。

接着教师再播放日本侵略者屠杀我中国民众、蹂躏我大好河山的历史片段。

此情片景,教师已不必言语,音像已经把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带回了耻辱的岁月……这种方式的导语,最能激起学生思想的共鸣,达到了课伊始意境即生的艺术境界,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为更好地学习本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完成一件事情的关键,能否把握好还需每一个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总之,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某个确定的课题,导
入的方法也不是惟一的,正可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各种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相互配合,融合运用,还可以有新的方法的探讨和运用,但无论是何种方法,都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探索、去挖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