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A、社会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新民主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 )A、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B、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D、既有工人阶级又有资产阶级5、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是( )A、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发展和壮大C、苏联对中国经济建设的支援D、国民经济恢复6、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是( )A、有强大的人民解放军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巩固C、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党制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7、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C、土地改革的完成D、工商业的合理调整8、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有( )A、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苏联建设成就及对中国的支援B、第三世界的崛起C、世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运动高涨D、帝国主义阵营四分五裂9、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没收民族资产阶级财产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10、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待富农的政策是( )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B、保存富农经济C、限制富农D、消灭富农11、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 )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B、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我国在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的赎买政策的办法是( )A、四马分肥B、定息C、加工订货、统购包销D、国家资本主义1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 一化三改 " 、 " 一体两翼 " 的辩证统一C、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D、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 , 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1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有两面性其表现为( )A、革命性和妥协性B、主动性和被动性C、剥削工人的一面和接受改造的一面D、进步性和顽固性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 )A、和平赎买B、国家资本主义C、利用、限制、改造D、团结一一批评一一团结16、我国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统购包销、经销代销D、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17、新民主主义社会是()A、固定不变的社会B、过渡性的社会C、独立的社会形态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18、我国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针是()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B、利用、限制C、鼓励、支持、扶助D、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19、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属于()A、民主主义范畴B、资本主义范畴C、社会主义范畴D、共产主义范畴20、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目的是()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B、健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C、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1、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社会主义性质22、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D、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23、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二、多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A、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B、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C、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形态D、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存在的社会E、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的社会2、新民主主义社会条件下,存在着包括资本主义因素在内的各种非社会主义因素是(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个体经济C、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参加国家政权的管理D、资产阶级思想以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存在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私人成分3、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 , 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都处于领导地位 , 表现为( )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B、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C、合作社经济的发展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E、文化上无产阶级思想 ( 共产主义思想 ) 的指导地位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表现在()A、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国有成分5、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是()A、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C、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E、土地改革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6、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方面的条件是()A、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及现代工业有一定程度发展和新民主主义条件下民族工商业的发展B、处于领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D、国民经济的恢复E、工商业的合理调整7、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条件是()A、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B 、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各级政权的建立C 、有强大的人民解放军D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进一步扩大E 、全国人民大团结8、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将新中国的经济分为( )A 、国营经济B 、由个体逐步地向着集体方向发展的农业经济C 、个体经济D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E 、独立小工商业者的经济和小的、中等的私人资本经济9、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有 ( ) A 、国营经济 B 、合作社经济C 、个体经济、D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E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条件是( ) A 、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 B 、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C 、恢复了国民经济D 、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E. 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三、思考题。
1、试述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及重要意义。
2、试述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经验。
3、试述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历史意义。
4、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5、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1C2B3C4A5A6C7B8A9B10B11B12B13A14C15B 16D17B18A19C20D21C22B23D 二、 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E 3ABE 4ABCDE 5ABCD 6AB 7AB 8ABE 9ABCDE 10ABC 三、思考题。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特点和经验是:第一,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逐步把个体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第二,结合中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创造了由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形式;第三,在合作化过程中,实行了正确的阶级政策。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运用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孤立了城市资本主义,五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由个体所有制向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达变;我经济结构和政治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整个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2、第一、严格区别官僚资和民族资本的界限。
第二,创造了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三,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
第四,保持与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
3、第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第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我国的阶级发生了重要变化。
第三,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进一步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第四,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是由当时各种国内外客观因素决定的。
5、(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先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建立的旧政治、旧军事,才能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才能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上层建筑,才能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才能在新民主主义的生产关系以及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现代工业,实现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
(2)社会主义改造的“一化三改”也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突出了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