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社会应不应接纳“高调行善”(上场稿)
中国社会应不应接纳“高调行善”(上场稿)
对方:诈捐门的事件只是当事人的错,不是高调行善的错。 我方:重点不是当事人究竟错没错,而是高调行善为什么总是会产 生这些引起争议的事件呢?
对方:正是因为大家对于高调行善有怀疑,我们才要鼓励大家去接 纳高调行善,给高调行善更多的空间?
我方:错了,这是个空头支票,你如何证明给高调行善更多的空间 它就一定会好起来,而不是引发更多的闹剧呢?如果社会接纳了高调行 善可是结果高调行善却带来了极大的弊害,损失谁来承担呢?
中国社会应不应接纳“高调行善”(反方)
定义
高调:以有意让他人知道的方式做事; 行善:做善事,但不能泛化成做一切有积极意义的事都叫行善; (社会层面)接纳:允许该行为广泛存在; 中国社会的特征——善行十分珍贵,为什么珍贵,通过以下两点说 明: 1. 许多人假善意之名,行不善之实(通过诈捐等事例证明); 2. 善行容易引发误解(其实就是我们后续要论证的高调行善面临的问
那么帮助了宣传的行为也叫行善,由此一直追溯下去,善行必定会泛 滥。
3. 什么样的事情可以高调来做? 很多,比如宣传,比如办辩论赛,比如开演唱会。 但是行善不行,这是因为:高调地做一件事情,必定意味着把这件
事情的主要内容充分曝光,但任何一件善行的主要内容,都离不开“一 方对另一方的给予”,而这种给予,一定是建立在某种“差距”的基础上 的,这种差距可能是经济上的,地位上的,健康上的等等,高调必定导 致这种差距的充分曝光,这是高调与行善在属性上的根本冲突。
事例1:章子怡诈捐门(注意,明星诈捐门的事例多用在这个点上, 而非是用在“高调会被心怀不轨的人利用”这一点上,因为抹黑明星 虽然未必有错,但感情上不大讨好)
章子怡曾在戛纳电影节上为中国的地震灾区高调募捐,但在后续 的追查中,其宣称募到的50万美元善款却下落不明,请问这样的事 件是否会增加公众对于高调行善的怀疑呢? 事例2:成龙诈捐门
来某些好处? 3. 如果是因为公开透明本身就是好的,那么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不适合
公开透明的事情? 4. 如果是因为公开透明能够带来某些好处,那么是什么好处?(正方
可能回答:善行的落实) 5. 善行的落实是否一定要通过公开透明来实现?(不是,而在于对善
行的保护以及对干扰善行行为的杜绝,比如善款传递过程中的层层 盘剥)保证善款落到实处,一种是直接把善款交到受灾户的手中, 这完全不需要高调;另一种是对于善款在捐赠后的流向进行严格的 监督,您方不会认为监督善款流向这个也叫“高调行善”吧? 对第二点:
题); (社会层面)应不应该接纳某种行为的标准:该行为是否有明确且 必然的好处,同时弊端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逻辑主线
与常态的行善和低调的行善相比,它并没有什么优越性,反而增加 了不必要的风险。
分论点
1. 第一个风险是关于真诚的风险,高调行善容易让人怀疑其真诚 性,同时给行善者增加了负担: a) 为什么容易让人怀疑其真诚性?诉诸事例即可。
定义辨析
1. 还有哪些“可能有好处,但是因为风险很大所以在社会层面不应该 接纳”的事例?
赌博合法化(在中国大陆赌博不合法),当然,赌博合法化与高调 行善还是有很多区别的,只是赌博合法化可以作为一个“本身有好处, 但如果允许其普遍存在有很大的风险”的例子。
2. 宣传行善是不是行善? 不是,宣传行善只是对行善有间接的帮助,如果宣传行善叫行善,
多个,但馒头店的幕后老板始终没有露面,工作人员也守口如瓶; 在宁夏则有一位古稀老人经营了一家饺子馆,20年来坚持每年冬至
为福利院老人送饺子,但他却谢绝福利院送的锦旗和记者的采访; 在台湾更有一位卖菜的老婆婆,多年来累计捐赠32万美元,并且曾
经一次性捐给医院100万新台币的善款,但在《福布斯》杂志报道之 前,别人一直不知道这件事。
这一点可以延续上面的事例继续探讨,除了分析事例细节之外,需 要突出“高调会使这种差距突显,进而伤害到尊严”的意思。
这两个风险中提到的弊端,我们都无需论证必然性,只要论证到很 可能发生,或者高调使这些弊端更可能发生,则风险性就已然成立。
3. 低调行善的正面事例 在福建有一家馒头店,自开张以来,为困难群众送出免费馒头35万
对方:比起那些根本不去灾区的人,陈光标已经强很多了。 我方:所以您方只要还能找到更差的行为,就能证明一个行为是应 该接纳的对吗?照此说来,除了穷凶极恶,还有什么不能接纳?
对方:举钱合影固然不对,但是善款到了灾民手中,这远比一些捐 赠受到层层盘剥,最后到达灾民手中的款所剩无几要好。
我方:对方辩友,那请您论证一下,善款要完整地到达灾民手中, 和高调的行善方式有关,您可以证明这一点吗?
对方: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高调行善,如果你没有兑现就会挨 骂,这正是高调行善的好处;
我方:这也有点太奇怪了吧,照此说来,我在高考之前,应该高调 宣布我想上哪所学校,辩论赛开始之前,应该高调宣称我们一定会拿 下,因为如果没考上的话就会挨骂,如果没比赛的话就会没面子,人 何必这样折磨自己啊?
b) 为什么给行善者增加了负担?因为高调给公众带来的是高预 期,兑现这样的高预期本身就是负担;
可以“让”的点
1. 高调行善有没有好处?有,但我们不是单纯看好处和坏处,是看权 衡利弊后的风险;
2. 高调行善者本意是不是好的?部分是好的,甚至可以承认大部分是 好的,但是仍然无法排除其“容易导致不真诚”和“容易伤害平等原 则”等风险。
对方立论猜测与应对策略
1. 对方主打高调的好处和我方阐述的高调的弊端相抗衡; 我方策略:
影,不过从照片上看,拿到钱的灾民似乎不是很开心,而在网络 上,这一行为也引来了诸多批评,请问这样的高调行善,应不应该 接纳呢? 事例2:演唱会捐款
2011年陈光标在贵州还举办了一次演唱会,其中的捐赠环节要求 受捐助者上台接受捐赠,这种高调行善的方式,应不应该接纳?
事例1与2的攻防设想: 对方:这只是高调行善用得不恰当,不合影,不要让受捐助者上台 就好了。 我方:可是对方辩友,合影、以及上台接受捐赠正是这一次善行中 体现高调的地方,如果您觉得这不合适,是不是恰恰说明了高调行善不 合适呢?
2009年成龙在探访北川中学时,曾经高调宣布要将自己电影的部 分票房收入捐给中学,但无论是负责北川中学援建捐赠的基金会, 还是北川中学的校长都说并没有收到善款,请问这样的事件是否会 导致公众难以相信高调行善的真诚?
事例1与2的攻防设想:
对方:拿出证据说明后来捐款已经到了(可能性不大) 我方:我们知道灾区的重建是有相当大的紧迫性的,当你承诺已经 募集到善款要捐给灾区时,无论是对于灾区人民的心理预期,或是对于 重建的实际进度,就都已经带来了影响,所以就算我们相信过了很长时 间之后善款终于会到,也会对捐助者最初的善意有极大的损伤。 就拿成龙的例子来说,到2010年时,一位北川中学援建指挥部的工 作人员就说:“即使成龙现在捐钱,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对方:明星承诺要捐100万,后来捐了80万,虽然没有像承诺得那么 多,但毕竟还是捐了。
我方:这不是捐多捐少的问题,而是诚信的问题,我们从来不认为 捐100万的人就比捐100元的人要善良一万倍,我们看重的是善行本身的 真诚。
对方:诈捐门事件都是网友们炒作出来的。 我方:不要以这样的恶意揣度网友,就算真的是恶意,怎么从没见 网友炒作非高调的行善呢?
低调行善事例的攻防设想: 对方:低调行善的好不能证明高调行善的不好; 我方:如果低调行善的好处正是与这种低调的方式有关,那么反过 来我们就有理由认为,一旦高调之后,这些好处很有可能就不复存在 了。
对方:低调行善是一种很高的要求,是一种很高层次的善,一般人 达不到这样的层次不叫不善。
我方:低调行善并没有那么难达到,恰恰相反,我们看到的这些低 调行善的人,买馒头的老板,买菜的老婆婆,都是普通人。
正方最有可能的立论架构: 1. 高调行善对“自己”来说,能够使善行“公开透明”; 2. 高调行善对“他人”来说,能够带动更多善行。
基于这种架构的反方策略: 对第一点: 1. 我方可以承认高调能够带来公开透明,但要看它公开透明的是什
么? 2. 对行善而言,是说公开透明本身就是好的,还是说公开透明能够带
2. 对方主打高调虽然有不好,但是应该宽容接纳,我们不能轻易否定 一件事情;
我方策略: a. 的确我们不能轻易否定一件的事情,但是站在社会的角度,也要谨
慎地接纳每一件事情; b. 宽容接纳也是需要理由的,正方是否能给出这样的理由,此时很有
可能回到第1点,讨论高调行善的好处; c. 如果正方只是论证高调行善没有什么伤害,但这个最多只是论证
沿用成龙和章子怡的事例继续探讨,但这一点上不要纠缠太久,因 为不容易说清楚。
2. 第二个风险是关于平等的风险,高调行善容易使受惠者的隐私或 尊严受到侵犯,进而损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a) 为什么会伤害到隐私和尊严?因为高调行善常常会伴随着受惠 者的“贫困”或者“不堪”的暴露;
事例1:陈光标与灾民举钱合影 2011年,陈光标在灾区给灾民派发现金后,要求灾民举起钱合
a. 高调是不是必然带来这些好处?比如:高调是不是一定会带来公开 透明?
b. 高调带来的这些是不是确实是好处?比如:公开透明一定是好的 吗?一定是越公开透明越好吗?
c. 如果高调带来的这些好处不是必然的,同时还很有可能带来坏处, 这就说明高调行善有很大的风险;即使高调行善不会带来坏处,但 高调本身必定意味着更多投入,如果高调带来的好处并无多大的必 然性,那么这些更多的投入,就有浪费之嫌。
了“可以高调”,但没有论证“应该高调”。 3. 对方主打一种“理想”的高调行善,即:尊重受捐助者隐私,实施善
行时小心谨慎不做太出格的行为,或者突出捐了多少钱,而不突出 捐赠者姓名等; 我方策略: 这种“理想”的高调行善恰恰就是不高调的,现实中的高调行善,都 是会选择一些抓人眼球的行为,或者突显施善主体与受善主体的差距, 或者对善款善物做特别的包装(不如钞票摆成城墙状等),把这些都拿 掉,本身就已经不是高调行善了。
对方:善款完整地到达并且灾民的尊严也受到保护,这个是最完美 的情况,但不代表除了最完美的情况,其他的都不能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