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鼻前庭炎

鼻前庭炎


基本概述
疾病名称:鼻前庭炎 其他名称: 疾病编码:ICD-9:478.101 ICD-10:J34.808 所属部位:鼻部, 所属科室:耳鼻咽喉科 疾病分类:耳鼻咽喉科疾病
症状
1
1.1 急性者鼻前庭皮肤红肿,疼痛,严重者可扩及上唇交界处, 有压痛,表皮糜烂并盖有痂皮。鼻前庭炎1.2 慢性者鼻前庭部发 痒,灼热和结痂,鼻毛脱落,皮肤增厚,皲裂或盖有鳞屑样痂 皮。 2 并发症:会引起海绵窦血栓静脉炎及周围蜂窝组织炎。
急性期,鼻孔内剧痛,鼻前庭与上唇交界处弥漫性皮肤红肿、 触痛明显,重者皮肤有浅糜烂,表面盖有薄痂皮,严重时可以 扩展到上唇皮肤。 慢性期,鼻前庭皮肤干燥、发痒、异物感、灼热、触痛,局 部皮肤增厚,常覆有薄痂,时有小皲裂,鼻毛因脱落而稀少。
并发症
蜂窝织炎),切开引流术可使细菌通过静脉扩散至大脑,产 生危及生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鼻前庭炎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vestibulitis of nosenasal vestibulitis
类别
耳鼻喉/鼻及鼻窦疾病
ICD号
J34.8
概述
鼻前庭炎是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多因急、慢性鼻炎、 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的鼻分泌物刺激,或长期在粉尘环境中工 作,或由于以上关系而常用手指挖鼻孔,加上细菌感染而致。 也有因滴鼻药过敏者。糖尿病患者较易发生。
治疗
如果皮肤表面渗出物较多,可用5%氧化化锌软膏涂布,有裂缝 者,用10%硝酸银液烧灼之。
预后
预后一般良好,经过适当治疗后鼻黏膜可恢复正常。
预防
本病应以预防为主,积极治疗鼻及鼻腔疾病,禁止挖鼻,避 免有害粉尘及局部刺激。
名词解释
是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多为两侧性。急性者常由急性鼻 炎或鼻窦炎的分泌物刺激所引起。局部皮肤潮红,疼痛较剧, 触痛明显,有时可见小皲裂。慢性者鼻内作痒、发热、发干, 并有异物感,鼻毛脱落、稀少,鼻前庭皮肤皲裂或结痂而影响 呼吸。治疗应避免抠鼻,有脓痂者可涂用1~2%的白降汞软膏、 硼酸软膏或抗生素软膏。
病理
该疾病的病因:
经常挖鼻,急、慢性鼻炎和鼻窦炎、变态反应或鼻腔异物 (多见于小儿)的分泌物刺激,长期在粉尘(如水泥、石棉、 皮毛、烟草等)环境中工作,易诱发或加重本病。
临床诊断
1 医技检查 前鼻镜检查即可见鼻前庭皮肤病变。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者鼻前庭皮肤红肿,疼痛,严重者可扩及上唇交界处,有 压痛,表皮糜烂并盖有痂皮。鼻前庭炎慢性者鼻前庭部发痒, 灼热和结痂,鼻毛脱落,皮肤增厚,皲裂或盖有鳞屑样痂皮。 2 诊断依据 鼻前孔处皮肤弥漫性肿胀、潮红、溃烂、积结痂块,灼热痒 痛为该疾病的主要特征,据此可以确诊。 3 容易误诊的疾病 应与儿童鼻部湿疹区别,后者与变态反应有关,具有剧烈痒 感。
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诊断
1.急性鼻前庭炎 局部剧痛。检查见鼻前庭皮肤弥漫性红肿, 或有皲裂及浅表糜烂。前鼻镜检查时,鼻镜轻触患处患者即感 剧烈疼痛而躲避检查。
2.慢性鼻前庭炎 患者自觉鼻前庭处有痒、灼热、干燥及异物 感。检查见鼻前庭鼻毛稀少,局部皮肤增厚,可有结痂或皲裂, 揭除痂皮后可有小出血创面。
保健
1 注意多摄取一些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的食物很重要。比 如可以多吃诸如猪肝等的动物内脏,蛋类、豆制品、胡萝卜、 南瓜、核桃、绿叶蔬菜等等。
2 禁食刺激性辣味食品(大葱、大蒜、雪里红、榨菜、芥菜、 胡椒、辣椒、韭菜、咖哩、大量的姜)及难以消化的食物。
治疗
急性者可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应选用敏感的 抗生素,可采取口服、肌肉注射,当炎症加剧时甚至可以静脉 滴注。
除此之外,让患者注意多休息,勿挤压鼻部,经常用生理盐 水棉棒清洗鼻前庭部。局部用湿热敷或用红外线照射治疗,促 进炎症消退。 对慢性鼻前庭炎的患者,首先要治疗鼻内诱发病变,同时应 治疗全身慢性病如糖尿病等。局部用硼酸水清洗湿敷,去除干 痂,然后可用4%~6%氧化氨基汞(白降汞)软膏或用50%磺胺噻 唑软膏涂布。
鉴别诊断
慢性鼻前庭炎应与鼻前庭湿疹鉴别。
鼻前庭湿疹是发生在鼻前庭的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 反应,多见于儿童,多形性、弥漫性、分布对称、反复发作及 瘙痒剧烈为一般湿疹的特点。急性湿疹以局部瘙痒、烧灼感及 渗液为主要症状,皮疹为粟粒大的小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 基底潮红,抓破后呈点状渗出及糜烂。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 可转为慢性湿疹,可有明显瘙痒,鼻前庭皮肤增厚、浸润或皲 裂,表面粗糙,覆有鳞屑或结痂,境界一般清楚。
流行病学
病因
1.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等鼻分泌物的刺激。 2.长期有害粉尘(如烟草、皮毛、水泥、石棉)等刺激。 3.鼻腔异物、鼻腔及鼻窦肿瘤、鼻内特种传染性疾病等的分 泌物刺激。 4.其他,如挖鼻或摩擦致鼻前庭皮肤损伤继发感染等。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临床上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炎症以鼻前庭外侧部明显。多为 双侧,可以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