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部穴位针刺安全浅析
评定标准【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9 8 3 ( : 3- . J. 1 9 , 3 3 14 15 ) 3
f] 方 晓丽, 9 郑俊江, 俊武. 郑 郑魁 山教授“ 温通针法” 临证运用规
律 总结[ 】 中国针 灸, 07 2 () 2 7 J. 20 ,7 4 : 8 .
【 】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 M. 南京
防对 神 经血 管刺 激过 度 而造 成损 伤 , : 陵泉 穴 如 阳 向下 斜刺 施 用 强 刺激 时应 注 意 掌 握刺 激 量 , 刺 针
操 作 时 以 1 3次放 射 到足 部 为 宜 , ~ 以免 过 度 刺 激 对腓 总 神经造 成 损伤 ; 刺委 中并刺 激胭 神 经 时 , 针
针刺 时宜直刺 0 5 1 。 .~ 寸 2 3 针 刺 手法 不 同 的针 刺 手 法 产 生 的 针 刺 作 . 用不同, 当医 者施 以不 同手法 时应 掌握 刺 激 量 以
膝 后 区 : 窝 处 由浅 入深 有 股 神 经 、 胭 胭静 脉 、
胭 动脉 , 其外 上 缘还 有腓 总 神经 , 刺 损伤 将 导致 针 下肢 活动 障碍[ 。
si lf n s o l ea n r et s o e tr t mu a o u d b t et t e i r t . i h o oh me f b e
1 na d k e itau u c r;ciets n adzt n t tr s ne on;cp t e ac n;t d ri i c j n u d a ao
有血海、 丘 、 顶、 阳关、 梁 鹤 膝 内膝 眼 、 曲泉 、 阴谷 、 犊鼻 、 关、 膝 阴陵 泉 、 三 里 、 足 阳陵 泉 、 郗 、 中 、 浮 委 委 阳、 阳等 。这些 穴各 自发挥 其 功效 , 临床 各 合 在
种 疾病 的应 用较 为广 泛 ,对 膝部 疾 患 治疗 发挥 着
宜直 刺 , 刺 深度 宜 为 1 . , 激 量 以放 射 1 针 15寸 刺 3次 为 宜 。
[ 关键词]膝 关节; 针刺; 意外; 范化 规
[ 中图分类号]R 4. 253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 0— 8 2 21 ) 5 0 8- 2 4 6 (0 2 0- 04 0 0 5
o e a e t u p s s i ih a u u cu e ao n h n es o l e v ria tte d p f 10 15 e n e f h r p u i p r o e , n wh c c p n tr r u d t e k e h ud b e t l e t o .・ . u a d t t c c a h h n h
己 针刺角度 、 方向、 深度 、 手法的规范化研究 2 1 针 刺 角度 、 向 膝 部穴位 针 刺 时需 严格 注 . 方 意针 刺角度 及其 方 向 , 以避 免 不 规 范 操 作 损 伤 膝 关节 。如 : 直刺 犊 鼻穴 , 刺 时 嘱患 者屈 膝成 直 针 角, 在髌 韧带 外侧 约 一横 指 处 的凹 陷 中取穴 , 前 从 外 向后 内侧 刺 入 ( 内膝 眼 为 从前 内 向后 外 刺 入 ) , 针在 髌 韧带 与髌 外侧 支持 带 之 间 , 膝 关节 囊 、 经 翼 状皱 襞 进 入 关 节腔 , 尖位 于半 月板 与 股 骨 外 侧 针 髁 关节 面 之 间 , 规 范 操 作 以 防针 尖 损 伤 骨 和 外 宜 侧支 持带 。斜刺 时对 准外膝 眼透 向内膝 眼, 针从 髌 韧带 后方 通过 , 为疏 松 结缔 组织 和 脂肪 组 织 , 均 髌 前皮 下 囊 无 阻 力 , 遇 阻 力 需 向里 调 节 针 的 方 向 若 以避 免损 伤髌 韧 带 ; 阳陵 泉深 层有 胫 前返 动 、 脉 静 和膝 下 外 侧 动 、 脉 的分支 或 属 支 和 腓 总 神 经 分 静 支 , 向对侧 透 刺 阴 陵泉 时需 注 意 避 让 血 管 和 神 故 经 , 碰 到硬性 阻力 即为胫 腓 关节 , 时针 必 须 改 若 此 变方 向朝下 , 可穿过小腿骨间膜 向内透刺 阴陵泉 。 才 2 2 针 刺 深 度 膝 部 穴 位 的 针刺 需严 格 控 制 针 . 刺 深度 以防损 伤深 部组 织 , 并在 深 刺 时严格 消 毒 , 避 免 引发感 染 。如 : 直刺 犊 鼻穴 时深 宜 1 5 2寸 , .~ 严 格 消 毒 , 于膝 关节 炎症 急 性 期 或 者膝 关 节 有 对 积 液 的 患 者应 更 加 谨慎 操 作 , 以免 诱 发或 加 重 感 染 。外膝 眼 向内膝 眼透 刺 时深宜 2 2 5 z; 中 ~ . ]委 穴 刺 络 放血 时 , 由于委 中穴 皮 下 组织 内有 小 隐静 脉和 股 后皮 神经 的分 布 , 其深 层 有股 神 经干 、 动 胭 静 脉 、 肠 动 脉 , 络 放血 时则 应 注 意刺 入 深 度 , 腓 刺 以刺 破静 脉 外 侧 管壁 为 度 , 防刺 穿 胭动 、 脉 , 谨 静 造成 内出血 。毫 针针 刺 本穴 则避 免刺 伤 内部 大 血 管而 导致 内出血 , 针针 刺 时宜 直刺 l 1 5寸E] 毫 ~. 4; 针刺 足三 里 时透经 皮肤 及 皮下 组 织 、 胫骨 前肌 、 小 腿 骨 间膜 到达 胫骨 后肌 。其 中胫 骨前 肌外 侧 有胫 前动、 静脉 , 针刺 过深 可刺 伤 胫前 动 、 脉 , 如 静 导致 内出血 、 皮下血肿 , 故针刺 时 宜直刺 10 2 0寸[ .~ . 引, 并且 出针 时按压 时间宜 略长 ; 阴陵 泉 , 针刺 该 穴透
测定的临床 意义【 ]中华实用诊 断与治疗杂志,092 ( : J. 20,37 )
7 2 1 .
[ 】 王军. 8 中医外治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近况f 甘肃中医,00 J 2 1,
2 ( )7 — 8 9:67. 3
[ 】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 学分会. 3 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
结 构 复杂 , 神经血 管丰 富 。膝 关节周 围的穴位 主要
不容 忽视 的 作用 。但 不 规范 的针 刺 治疗 容 易损 伤 周 围组 织 , 导致 血 肿 、 染 及神 经 、 管 损 伤 而 延 感 血 误治疗 。其 中针 刺 易发生 意外 的穴位 有犊 鼻 、 内膝 眼 、 三里 、 陵泉 、 中 、 足 阴 委 阳陵 。 i 膝关节层次解剖 根 据 生理 解 剖结 构分 区 , 过股 骨 内、 通 外上 髁 的垂 线将 膝 部分 为前 、 两 区 , 中膝前 区 又分 为 后 其 膝前 区髌骨 处 、 前 区胫 骨 处 。 膝 膝 前 区髌 骨 处有 髌韧 带 、 内侧 支 持带 、 外 髌 髌 侧 支持 带 , 外伤 易导 致 韧 带 撕 裂伤 合 并 半 月板 和 前 后交 叉 韧 带 的损 伤 , 伤 后 易 水 肿 、 损 充血 等 , 导
援
道 ・ 色 医疗 骋
经 皮 肤 及皮 下 组 织 、 腱 肌 、 肠 肌 内侧 头 , 皮 半 腓 其 下 组织 内有 皮神 经和 大 隐静 脉 ,深 层有 膝 下 内侧 动 、 脉 , 果 针 刺 过 深 时 可 损 伤 该 处 神 经 和 血 静 如 管 , 进针深 达 2寸 以上 则 可 能会 进 入 胭 窝 中 心 若 而损 伤 胫神 经和 胭动 、 脉 , 内 出血 、 静 致 皮下 血肿 ,
大学 出版社, 9 : 2 . 1 4 14 9
[ ] 田永萍 , 5 齐瑞 , 侯春英 , 针刺利 咽穴为主治疗慢性咽炎 9 等. 0 例临床观察【 】新中医, 03 3 ( : 8 J. 2 0 ,5 1 4 . ) [ 】 杨兆 民, 6 郭恩 吉, 郭诚 杰. 剌法 灸法学 [ 】上 海: M. 上海科技 出
援
道 ・ 龟 屋疗
m 如 m
聊 d 刎2 Ⅳ 0 。
.
5
膝部穴位 针刺安全浅析 水
张 丽 , 向 文 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天津 中医药大学针 灸学院, 天津 3 09 013 [ 摘 要]从针刺 的角度 、 方向、 深度 、 手法及 治疗 目的等方面进行针 刺的规 范化研 究, 认为膝周穴位针刺多
版社, 9 : 2 1 6 2. 9
收稿 日期: 0 0- 3 2 1- 2 0 2
基金项 目: 肃省 自然科 学基金 项 目( 甘 编号 0 6 JA 4 ) 甘 9 RZ 0 3; 肃省 重点 中医药科研 项 目( 编号 G K 2 1 - 1 ) Z-00Z2
作者简介: 田永萍 (99 , , 16 一) 女 硕士研究生 , 副主任 医师 。研
On S f t f u u c u ea o d t eKn e a e y o p n t r r un e Ac h
Z HANG L , i MENG Xin - e ag w n
Sh o o cp ntr, i j n esyo rdt nl hns d ie T ni 0 13 C ia c olfA u u cue Ta i U i ri a ioa C ieeMe w n, i j 3 0 9, hn n n v t fT i a n
^ B | t Sa d r iaino c p n tr ssu idfo tea ge drcin d ph ma iuain n ot b t蕙c tn adz t f u u cuewa tde rm n l, i t , e t, n p lt sa ds rs o a h e o o
究方 向 : 灸防 治 呼吸 系 统 、 经 系统 的 临 床 研 究 。 针 神
[ 】 胡 引, 7 吕凯露. 古今针 灸治疗 变应性鼻炎取 穴思路分析 [] J.
甘 肃 中 医, 0 1 2 ( ) 5 2 2 1 ,4 6 : 卜5 .
十囤科技 \ 8 4/ 娃m 翱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