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论

教学论

1.第一个提出教学论概念的是德国人拉特克,第二个提出教学论的人物是捷克的夸美纽斯
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建了“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乐、射、御”含有体育
教学的成分
3.亚里士多德主张先进行体育,再进行德育、最后进行智育和美育
4.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体育课程的必修地位,是中国首次以
法规形式确定体育课在学校课程中地位,是中国近代体教学的真正起步
5.体育教学共有8个要素组成: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
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6.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举例):各个阶段的体
育教学目标的总和就是最终的教学目标;最终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实现了体育教学目的的标志;体育教学任务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和体育教学目标所应做是实际工作和应承担的责任
7.体育教学目标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
8.体育教学目标由多个层次目标构成:超学段、学段、学年、学期、单元、课时
9.体育教学目标的内部要素:课题、条件、标准
10.教师主导三要素:目标、路线、被到的主体
11.学生的主体性: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下
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有独立性和创造性
12.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
性和创造性
13.在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性越强,学生的主题主体性就越强,反之教师的主导性主要在于:
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步骤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目标和学习动机的关系来编制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这样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使师生融洽的、互相配合去达到教学目标他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和互相促进的关系,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14.体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身体练习、运动技术学习和教学比赛体验
15.体育教学内容必须根据教育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造、组织和加工,而对体育运动则不必
进行这种改造;体育教学内容以教育为目的而体育运动内容则已娱乐竞技等为主要目的16.体育金傲雪内容的特殊性:体育教学内容发展于多种文化形态,因此教学内容因起源不
同而带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人们对其价值的判断也必然受到对原始形态认识的影响;体育教学内容非常庞杂,内容之多远超其他学科,新的内容还会陆续不段出现;各种体育教学内容之间没有什么互相联系和清晰的逻辑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同一内容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的教育任务也有较大的差别
17.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性:运动实践性、娱乐性、健身性、人及交流的开放性、空间的约定

18.体育教材化: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针对体育教学条件将体育的素
材加工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
19.体育教材化的两个基本层次:编制体育课程标准和编写教科书的工作,二是根据课程标
准和教科书把教材变成学生的“学习内容”的工作
20.体育教材有两种基本的排列方法:直线式排列、螺旋式排列
21.四种基本的体育教学内容:精教类教学内容(充实螺旋式)、粗教类(充实直线式)介
绍类(单薄直线式)锻炼类(单薄螺旋式)
22.体育教学内容的加工与改造:动作教育的教材化方法、游戏化、理性化、文化化、生活
化实用化、简化、变形、运动处方式
23.体育教学过程的五大规律: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规律;体育知
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的规律;体育运动乐趣的规律24.体育教学原则:是实施体育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体育教学性质的最基本因素,是
判断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
25.当前中国的基本体育教学原则:a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的含
义——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体现体育教学的本质特点身体活动性,还要使学生身体所承受的运动负荷有效、合理,以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他是依据体育教学的本质特点和体育教学需要适宜的运动负荷的规律而提出来的;贯彻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的基本要求——身体活动量的安排要服从体育教学目标;要服从学生身体发展状况与发展需要;要通过科学的教程,教材和教法设计合理的安排身体的活动量;要因人而异地考虑运动量;要逐步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运动量的能力);b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c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含义——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实现有效的体育教学;依据——较好的运动技能掌握有利于参与终身体育的规律和体育教学条件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提出的;基本要求——要正确认识运动技能提高在体育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明确运动技能学习的目的,有层次的掌握运动技能;要钻研学理和教法,提高教学质量;要创造提高运动技能的条件和环境);d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e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f因材施教原则(含义——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各不相同的又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心健康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依据——体育教学受制约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提出的;基本要求——要深入细致的研究和了解学生;要正确看待和引导学生客观对待个体上的差异;要通过各种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创造因材施教的条件;要采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要把因材施教和统一要求结合起来)g安全运动和安全教育原则(含义——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安全的从事运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如何安全运动的教育;依据——体育运动特点和安全保证规律提出来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周到的设想所有可预测的危险因素;时刻对学生进行安全运动的教育;要建立运动安全的有关安全制度和安全设备;在体育教学中要安排负责安全的小干部
26.体育教学设计:是指格局教学目的和教学条件,对某个过程(如学段、学年、学期、单
元和学时)的教学进行的诸多方面的最优化研究工作和计划工作
27.体育课堂教学:是指在法定的一节课中,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由教师和学生在规
定的教学地点进行体育教授和学习活动的过程
28.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是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课堂的秩序和效益,在课中
对体育教学形态,运动负荷、教学秩序、教学信息及运动体验等方面进行的设计与控制工作
29.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内容:教学形态、教学信息、运动负荷、教学环境
30.体育课堂教学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由班级教学、分组教学两种,班级教学又称班级
授课制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分组教学分为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
31.教学行为与教学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方法除了运用不当的情况下,一般来说,都
应是合理的、科学的,都是教师所掌握的教学技术;而教学行为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又的还是错误的;教学法是教师群体归纳和总结出来的有规律可循的教学技法,而教学行为则是教师个体偶尔和随意的行为;教学方法由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行为组成,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是由教学行为组成,但不是所有的教学行为都是教学方法32.体育教学方法的层次:教学方略的层次,是教学方法是上位层次,也可说是广义的教
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的层次,中位层次,也可称教学技术;教学手段的层次,下位
层次,也称为教学工具
33.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
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是总称34.讲解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方

35.问答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完成体育教学的方法
36.运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时要遵循的几点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教师的语
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并富有感染力;要多用设问和解疑;适当结合黑板、挂图等进行讲授和组织讨论
37.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要依据体育课目的与任务来选择教学法;要根据教材内容的
特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师本身的条件和特点;根据各种体育教学方法的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等;根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38.体育教学环境:的ui体育教和学效果有影响的,显性的和隐形的教学条件以及这些条
件共同构成的教学氛围。

39.我国体育教学内容的变化趋势: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兴起和普及,竞技体育逐渐代替乡
土性体育教学内容;数量在减少,难度在增加,要求专门的体育教师来教授;娱乐因素逐渐减少,练和炼的因素增加;器材越来愈正规化
40.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发展课题:要改变内容趋势于生硬化和达标;要解决体育教学内容
与社会体育之间的差距;要解决学生因缺乏娱乐因素而不喜欢体育的原因;要解决难关有关教不懂,教不会问题;要解决乡土教育内容的开发不足和民族性问题
41.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意见:内容枯燥乏味;对生理感受很痛苦的内容,如长跑的教学内容
的强烈惧怕和反感;对不理解叫教学呢意义,教学形式又枯燥的内容反感,如简单的队列练习;对内容被达标项目所替代的反感,反应强烈;透过教学内容单调和平庸,逐渐形成对教师的不良印象;对一些运动希望有较长的学习过程,如球类,对锻炼性的相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