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质量为核心,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以质量为核心,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第18卷第5期职业技术Vol.18No.52019年5月Vocational Technology May ,2019DOI :10.19552/j.cnki.issn1672-0601.2019.05.005以质量为核心,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袁树喜(大庆技师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1)摘要:开展全面客观的质量评价,对改善和促进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庆技师学院在教学培训实践中,构建了完善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质量的评价体系。

本文从评价体系的构建,教学培训过程的实施,影响教育质量各种因素及效果等环节进行了分析。

我们本着客观、真实、准确、全面的原则,对不同的项目,采用多元、适宜的方法进行评价,以实现提升教学培训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评价;多元化;体系;质量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0601(2019)05-0017-04Adhering to Quality as the Core and ConstructingMultiple Evaluation SystemYUAN Shuxi(Daqing Technician College ,Daqing 163711,China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ing and promo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quality evaluation.Daqing Technician College has established a perfect evaluation system of pre -service education and post -service training quality in practice teaching proces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process ,the factors and effect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objectivity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the evaluation with multiple comprehensiveness and various projects and appropriate methods.Keywords :evaluation ;diversification ;system ;quality收稿日期:2019-03-04作者简介:袁树喜(1963—)。

本科,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专业课教学及教学管理。

0引言伴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知识技术应用更新的加快,信息技术在产业中被广泛应用,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也要顺应发展的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全面提升教育培训质量,服务企业发展的需要。

1开展职业教育培训质量评价的意义在职业院校开展教育培训质量评价,以提升技能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由于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知识+技能型”人才,培育的是手脑并用的职业人。

构建一个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形成有一个由教、学、用、管各方共同参与的评价组织,有利于促进教学培训的均衡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以利于对影响教育培训质量的各要素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进而为调整和改善教学培训活动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可以吸引社会资源对学校的关注,创造学校良好的发展环境。

因此,开展职业教育培训质量评价,有利于促进职业院校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升教育培训质量,有利于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第18卷职业技术2构建多元化的教培质量评价体系我院作为大庆油田所办的职业院校,承担着操作类人才职前系统教育和在职员工素质和技能提升的重任。

而培育技能型人才的规格和质量既要满足当地产业结构布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要符合油田操作层面员工队伍建设的需要。

为此,构建由多方参与的教培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学校更好地服务企业和受教育者的需求。

在为地方企业和油田服务的教培实践中,我院形成了涵盖专业设计(项目开发)、过程控制和培育结果三个环节的评价机制,构建了由政府和油田主管部门、合作企业(送培企业)、学生(员)、学校和专业评价机构(第三方)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主管部门主要对教育目标和实现效果进行评价,具有目标性和方向性;学生(员)主要对教学培训过程的组织、预期目标实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学校主要对资源的配置、各教学单位教学落实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企业主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安排、教学组织,目标设定与企业需求吻合度进行评价;专业评价机构(第三方)对教学培训全面进行评价,具有专业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客观性。

结合不同的项目,确定相应的多元评价组合,以确保评价的权威性、客观性、公正性、导向性和有效性。

2.1主管部门的评价我院上级主管部门有大庆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人事部,他们分别对学校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进行监督管理和评价。

学校的专业布局和在职培训必须按着两个主管部门的意见开展工作,尤其教育培训质量要对两个管理部门负责。

两个主管部门分别对职前教育的综合素质、就业质量及之后员工综合素质提升、岗位技能提升程度提出标准和建议。

根据不同的项目对教育培训的相关内容开展评价,并就评价结果直接反馈,以指导学校教学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

2.2学生(员)的评价学生(员)入校后不同时期,结合项目的层次组织相应的评价,以准确掌握他们的需求和想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学生(员)的评价包括专业(项目)设计、教学资源配备、教学培训工作的组织、教师的授课水平和总体效果。

将学生(员)的评价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类处理,将他们的合理意见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将他们的量化结果作为评价项目质量的组成部分,并及时改进,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将他们的意见作为今后专业建设、项目开发、资源配置、组织实施和目标设定的重要参考,以不断改进教学培训工作。

2.3学校的自我评价我院教学培训实行二级管理。

职前教育质量由教务处负责教学管理和评价,教学系部负责组织教学工作的实施;职后培训由培训部负责管理和评价,市场开发部及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培训工作的实施。

学校的评价包括专业开发、建设、市场调研、项目的适宜性、资源的有效性,教学组织的合理性、结果的成效等。

自我评价的组织要求内部形成有效的机制,并结合各专业和项目的实际,组成不同的评价过程,形成符合项目实际的评价结果,以指导和促进校内教学质量的改进。

评价结果一方面用于检验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另一方面作为改进学校教学培训工作的内容及对教学单位和教师个人进行考核的依据,以促进教学培训工作的改进和质量的提升。

2.4合作企业的评价我校职前教育实行订单招生、定向培养,并依据合作企业的需求,开发、设计和建设专业。

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安排、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要求校企共同参与,将企业对教学质量的意见,作为评价项目成效的重要指标,以确保项目的有效性、实用性;职后培训与送培单位共同开发设计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课程设置。

培训项目的目标设定、培训组织和培训效果由送培单位进行评价。

培训机构将送培单位对培训质量的评价意见,作为评价、衡量培训项目质量的主要意见。

相关方对教学培训质量的意见,直接影响到学校专业布局和培训市场的份额,关系到学校与企业的结合度,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5专业评价机构的评价让专业评价机构参与到对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中来,有利于提升学校教学培训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有助于学校专业建设和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几年,标准普尔、穆迪、普华永道等知名专以质量为核心,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第5期业评估机构参与到职业教育评价中,确实助力了评价的专业、系统、科学和客观。

专业评价机构以第三方对项目运行的情况给予评价,能按着项目流程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具有科学性、通行性和针对性,对教育培训的相关方都大有益处。

3教育培训质量评价应考虑的因素3.1学生(员)的文化素质我院的学生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有初中生、高中生、职高生、中专生、大专生和本科生。

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学生,他们在接受职前系统教育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接受程度、训练效果差异很大,在同等条件下,教学质量存在很大差异。

针对在职职工培训人员,每个项目参培人员的工作经历、文化程度、技术技能熟练程度各异。

这些人员在同一个项目中参加相同内容的培训,个人取得的效果将存在差异,不能一概而论。

受教育者的成长经历、年龄和心智成熟度也影响到教育培训效果,结合不同的教育对象,评价的侧重点应根据他们的文化程度来确定。

3.2项目的培养周期职业教育是“知识+技能”的教育,其中以技能训练为主,通过足够的训练时间才能形成娴熟的技能。

因此,每个职前系统教育和职后培训项目的周期,直接影响其教育质量和效果。

每个项目教育培训运行周期要考虑教育质量、技术难度、学生(员)认可度和企业岗位生产的实际;要兼顾所处地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诸多因素影响了每个项目设立的运行时间,在确定评价指标时,要考虑各项指标的标准和权重。

3.3项目的培养层次为确保学校教育培训充分贴近企业和岗位的需要,各项目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时,要以岗位生产所需的基本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项目的培养层次。

不同的培养层次评价指标也存在很大差异,其设定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也将随之而变。

我校职前教育培养层次从中级到技师各层次,学制2 5年不等;职后培训涵盖生产一线各技术等级,最高是两级技能专家,还有转岗培训和再就业培训。

不同培养层次,其教育培训质量评价标准差异较大,评价过程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项目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3.4项目的资源配置项目的资源配置包括硬件和软件,其中硬件是确保项目正常运行,取得良好质量的基础;软件是保证项目良性运行,提升运行成效和质量的根本。

要针对不同的培训项目,配置相应的实训条件、师资、信息化手段和管理资源。

4教育培训质量评价方法及权重4.1教育培训质量评价采取的方法采取的评价方法直接关系到评价是否准确,是否反映了被调查者所要表达的意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