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原理第七版部分重要答案

机械原理第七版部分重要答案

2-16. 试计算图示各机构的自由度。

图a 、d 为齿轮—连杆组合机构;图b 为凸轮—连杆组合机构(图中在D 处为铰接在一起的两个滑块);图c 为一精压机机构。

并问在图d 所示机构中,齿轮3、5和齿条7与齿轮5的啮合高副所提供的约束数目是否相同?为什么?解a)分析:A 为复合铰链,不存在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F=3n -(2p L +p H )=3×4-(2×5+1)=1或F=3n -(2p L +p H -p')-F'=3×4-(2×5+1-0)-0=1 b)分析:B 、E 为局部自由度。

F=3n -(2p L +p H )=3×5-(2×6+2)=1或F=3n -(2p L +p H -p')-F'=3×7-(2×8+2-0)-2=1注意:该机构在D 处虽存在轨迹重合的问题,但由于D 处相铰接的双滑块为一个Ⅱ级杆组,未引入约束,故机构不存在虚约束。

如果将相铰接的双滑块改为相固联的十字滑块,则该机构就存在一个虚约束。

c)分析:该机构存在重复结构部分,故存在虚约束。

实际上,从传递运动的独立性来看,有机构ABCDE 就可以了,而其余部分为重复部分,则引入了虚约束。

F=3n -(2p L +p H )=3×5-(2×7+0)=1或F=3n -(2p L +p H -p')-F'=3×11-(2×17+0-2)-0=1d)分析:A 、B 、C 为复合铰链;D 处高副的数目为2。

不存在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F=3n -(2p L +p H )=3×6-(2×7+3)=1或F=3n -(2p L +p H -p')-F'=3×6-(2×7+3-0)-0=1齿轮3与5的中心距受到约束,轮齿两侧齿廓只有一侧接触,另一侧存在间隙,故齿轮高副提供一个约束。

题2-16图AB CD齿轮a)ABC FKDEI LJMc)A BCD 12 3 45 67d)ABCDEFb)齿条7与齿轮5的中心距没有受到约束,两齿轮的中心可以彼此靠近,使轮齿两侧齿廓均接触,因轮齿两侧接触点处的法线方向并不重合,故齿轮高副提供两个约束。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3-3. 试求图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的位置。

解 a)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P 12在A 点,P 23在B 点,P 34在C 点,P 14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

不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借助三心定理来确定:对于构件1、2、3,P 13必在P 12及P 23的连线上,而对于构件1、4、3,P 13又必在P 14及P 34的连线上,因上述两线平行,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在无穷远处,即为P 13在垂直于BC 的无穷远处。

对于构件2、3、4,P 24必在P 23及P 34的连线上,而对于构件2、1、4,P 24又必在P 12及P 14的连线上,故上述两线的交点B 即为瞬心P 24。

b)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P 12在A 点,P 23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 P 34在B 点,P 14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

不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借助三心定理来确定:对于构件1、2、3,P 13必在P 12及P 23的连线上,而对于构件1、4、3,P 13又必在P 14及P 34的连线上,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即为P 13。

同理,可求得瞬心P 24。

c)AB C12 34 a)A BC1234 b)B A C1M 234v M d) 题3-3图A B C12 3 4 a)P 12P 23 P 34P 14 ∞ P 13∞P 24A BC12 3 4 b)P 12P 23∞P 34P 14∞P 13P 24 A B12 34 c)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P 12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P 23在A 点,P 34在B 点,P 14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

不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借助三心定理来确定:对于构件1、2、3,P 13必在由P 12和P 23确定的直线上,而对于构件1、4、3,P 13又必在由P 14和P 34确定的直线上,故上述两直线的交点即为P 13。

对于构件2、3、4,P 24必在由P 23和P 34确定的直线上,而对于构件2、1、4,P 24又必在由P 12及P 14确定的直线上(两个无穷远点确定的直线),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即为P 24,即P 24在直线AB 上的无穷远处。

d)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P 12必在过A 点的公法线上,同时P 12必在垂直于v M 的直线上,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即为P 12。

P 23在B 点。

P 34在垂直于移动副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

P 14在C 点。

不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借助三心定理来确定: 对于构件1、2、3,P 13必在P 12及P 23的连线上,而对于构件1、4、3,P 13又必在P 14及P 34的连线上,故上述两线的交点即为P 13。

同理,可求得瞬心P 24。

8-l 铰链四杆机构中,转动副成为周转副的条件是什么?在下图所示四杆机构ABCD 中哪些运动副为周转副?当其杆AB 与AD 重合时,该机构在运动上有何特点?并用作图法求出杆3上E 点的连杆曲线。

答:转动副成为周转副的条件是:(1)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2)机构中最短杆上的两个转动副均为周转副。

图示ABCD 四杆机构中C 、D 为周转副。

当其杆AB 与AD 重合时,杆BE 与CD 也重合因此机构处于死点位置。

8-2曲柄摇杆机构中,当以曲柄为原动件时,机构是否一定存在急回运动,且一定无死点?为什么?答:机构不一定存在急回运动,但一定无死点,因为: (1)当极位夹角等于零时,就不存在急回运动如图所示, (2)原动件能做连续回转运动,所以一定无死点。

8-3 四杆机构中的极位和死点有何异同?B A C1M 234 v M d) P 12 P 23 P 14 P 34∞P 13 P 24A B1234c)P 12→∞ P 14→∞P 34P 23P 13P 24→∞8-4图a 为偏心轮式容积泵;图b 为由四个四杆机构组成的转动翼板式容积泵。

试绘出两种泵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说明它们为何种四杆机构,为什么? 解机构运动简图如右图所示,ABCD 是双曲柄机构。

因为主动圆盘AB 绕固定轴A 作整周转动,而各翼板CD 绕固定轴D 转动,所以A 、D 为周转副,杆AB 、CD 都是曲柄。

8-5试画出图示两种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说明它们各为何种机构。

图a 曲柄摇杆机构图b 为导杆机构。

8-6如图所示,设己知四杆机构各构件的长度为240a mm =,600b =mm ,400,500c mm d mm ==。

试问:1)当取杆4为机架时,是否有曲柄存在?2)若各杆长度不变,能否以选不同杆为机架的办法获得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如何获得? 3)若a 、b ﹑c 三杆的长度不变,取杆4为机架,要获得曲柄摇杆机构,d 的取值范围为何值? : 解 (1)因a+b=240+600=840≤900=400+500=c+d 且最短杆 1为连架轩.故当取杆4为机架时,有曲柄存在。

(2)、能。

要使此此机构成为双曲柄机构,则应取1杆为机架;两使此机构成为双摇杆机构,则应取杆3为机架。

(3)要获得曲柄摇杆机构, d 的取值范围应为440~760mm 。

8-7图示为一偏置曲柄滑块机构,试求杆AB 为曲柄的条件。

若偏距e=0,则杆AB 为曲柄的条件是什么?解 (1)如果杆AB 能通过其垂直于滑块导路的两位置时,则转动副A 为周转副,故杆AB为曲柄的条件是AB+e ≤BC 。

(2)若偏距e=0, 则杆AB 为曲柄的条件是AB≤BC8-8 在图所示的铰链四杆机构中,各杆的长度为1l 28mm =,2l 52mm =,3l 50mm =,4l 72mm =,试求:1)当取杆4为机架时,该机构的极位夹角θ、杆3的最大摆角ϕ、最小传动角min γ和行程速比系数K;2)当取杆1为机架时,将演化成何种类型的机构?为什么?并说明这时C 、D 两个转动副是周转副还是摆转副;3)当取杆3为机架时,又将演化成何种机构?这时A 、B 两个转动副是否仍为周转副?解 (1)怍出机构的两个极位,如图, 并由图中量得:θ=18.6º,φ=70.6º, γmin=22.7 º18018018.612.318018018.6k θθ++===--(2)①由l1+l4 ≤l2+l3可知图示铰链四杆机构各杆长度符合杆长条件;小②最短杆l 为机架时,该机构将演化成双曲柄机构;③最短杆1参与构成的转动副A 、B 都是周转副而C 、D 为摆转副;(3)当取杆3为机架时,最短杆变为连杆,又将演化成双摇杆机构,此时A 、B 仍为周转副。

8-9 在图示的连杆机构中,已知各构件的尺寸为160,AB l mm =BC l =260,mm200,CD l mm =80,AD l mm =构件AB 为原动件,沿顺时针方向匀速回转,试确定:1)四杆机构ABCD 的类型; 2)该四杆机构的最小传动角min γ; 3)滑块F 的行程速比系数K 。

解(1)由l AD +l BC <l AB +l CD 且最短杆AD 为机架可知,图中四杆ABCD 为双曲柄机构;(2)作出四杆机构ABCD 传动角最小时的位置。

见图并量得γmin =12º(3)作出滑块F 的上、下两个极位及原动件AB 与之对应的两个极位,并量得θ=47º。

求出滑块F 的行程速比系数为18018047 1.7118018047k θθ++===--8-10试说明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当以曲柄为主动件时,其传动角在何处最大?何处最小?解在曲柄与导轨共线的两位置之一传动角最大,γmax=90 º;在曲柄与机架共线的两位置之一传动角最小,γmin=arcos(L AB/l BC)。

8-11正弦机构(图8一15b)和导杆机构(图8—22a)中,当以曲柄为主动件时,最小传动角γ为多少?传动角按什么规律变化?min解γmin=90º;传动角恒定不变。

8-16 图示为一已知的曲柄摇杆机构,现要求用一连杆将摇杆CD和滑块F联接起来,使摇杆的三个已知位置1C D、2C D、3C D和滑块的三个位置1F、2F、3F相对应(图示尺寸系按比例绘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