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及其启示

国外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及其启示


第三,以新加坡、韩国等为代表的亚洲价值观。例如新加坡政府在《共同价值观白皮书》中, 提出了五大核心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 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

第四,以宗教为根本理念的核心价值观。这主要是指以宗教教义为价值理念并在意识形态中居 于主导地位的一些国家,如梵蒂冈、沙特阿拉伯、伊朗、以色列等等。 除此之外,遍及亚非拉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也以不同方式提出了本国的核心价值观。当然, 这种分类只能是一个粗略的、大致的归纳,而且尚需说明的是,虽然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符合自身 发展道路的核心价值观,但“核心价值观”的提法只能是语义表达的一种方式,一国的发展方向、 价值目标、治国理念等也同样反映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另一方面,考虑到每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核心价值观的某些要素在不同国 家也存在不同的特点,即便是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具有所谓“普世意义”的价值观念也是如 此。需要注意的是,国外大部分核心价值观已不是本国民族性、传统性的价值观念的自然延续,而 是以不同方式将其他国家的价值观吸纳或附着在本土价值观上。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由、 民主、平等、人权以及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后来就被一些国家加以吸纳,并与本国原有的价值观念相 融合。例如,日本和韩国在坚持原有的民族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吸收了现代民主、宪 政、人权、正义、个人主义等价值理念。 此外,价值观的传播和接受也并非都是自愿或具有积极作用的。譬如当前中东地区一些国家的 价值观正在经历着西方价值观的“洗礼” ,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向中东地区进行价值观输出所 致。综观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凝练、演变的外来影响,无非两种方式:一是主动地吸取和建构;二 是被动地接受。前者往往能够符合本国社会发展要求,而后者因为所接受的价值观并不符合本国特 点,抑或与本国固有的文化尤其是价值观念相冲突,往往导致国家和社会的动荡。例如,在美国推 翻萨达姆政权之后,伊拉克的国家价值观就陷入民族性与现代性无法融合的尴尬局面,持续性的社 会动荡本身就是国家价值体系紊乱的突出表现。从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方面来观察我国,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以及“仁爱” 、 “和谐” 、 “人本”的价值理念不仅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 重要的示范效应,也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 根据现有资料,我们还可以更为详细地列举一些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要素。加拿大奉行的谦 让、合作、接纳、忍耐、尊重、种族平等、雄心、坚韧不拔、个人主义等价值观;澳大利亚崇尚的 责任感、尊重、诚实、宽容、平等、自由、同情、幸福、卓越、和平等价值观;马来西亚倡导的身 心健康、同情心、中庸、勤勉、感谢、公正、诚实、互相尊重、仁爱、社会意识、自由、谦虚、勇 敢、合情合理、自立或独立性、合作等核心价值观。 有些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构成要素则通过思想政 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之中。例如德国在国民教育中就着力推行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自 由主义思想教育,以诚实、尊严、善良、负责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以民主、自由、平等、法制、和 平统一为核心的政治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作者简介:陈延斌(1955- ) ,江苏师范大学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主任、法政学 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徐州 讲师、哲学博士(山西太原 221116) ;周斌(1974- )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030006) 。
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都是该社会核心价值诉求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都是在整个社会生活 中居于统治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价值理念。核心价值观不仅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和行为取 向的标尺,而且也向世界展示了本国发展所秉持并为本国人民所认同的根本价值观念。在当今世界 价值文化相互交融、渗透、冲突,文化软实力较量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凝练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应该加强对国外核心价值观形成依据、基本类型和构成要素等的研究,以便为概括和提炼具有中 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参考借鉴。

第二,朝鲜、古巴、越南、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朝鲜长期奉行主体思想、忠于
① ② ③ ④
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 ,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年,第 626 页。 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 ,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年,第 651 页。 刘国平: 《美国民主制度输出》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第 3 页。 贝拉: 《心灵的习性:美国人生活中的个人主义和公共责任》 ,翟宏彪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年,第 214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146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100 页。 ③ 转引自刘国平: 《美国民主制度输出》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第 10 页。
③ ② ①
・137・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 年第 10 期
本文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AKS008)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12ZDAXM001)的阶段性成果。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32 页。

・136・
国外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及其启示
值观在国家意识形态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引领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作用,这种作用归根结底是由 本国的生产方式决定的。这也说明,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历史发展中动态性建构的价值理念,任何国 家的核心价值观都不是凝固不变的,总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凝练、形成的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核 心价值观。马克思指出: “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例如,权威原理出现在 11 世纪,个人主义 原理出现在 18 世纪。 ” 又说: “在贵族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是荣誉、忠诚,等等,而在资产 阶级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则是自由、平等,等等。 ” 阶级社会中的价值观念总是随着生产方 式及其决定的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而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各 自坚持资本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但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苏联及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改 旗易帜,原有的核心价值观由于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的改变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即便是在资本主 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核心价值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价值观念在反对 封建等级制度斗争中起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发展 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并持续至今所引起的生产方式的改变,西方社会中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 核心价值观也正在经受着金钱至上、贪图享乐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 2.国家发展战略 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这在国际竞争和斗 争中愈发明显。核心价值观是制度文化的本质体现,是向世界展示国家地位和竞争力的价值宣言, 体现了本国的文化气势和国际影响力。可以说,核心价值观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与本国发展战略相 符合,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往往是奉行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依据。这也表明,核心价值 观是国家核心利益的集中体现。例如,朝鲜的发展战略是与多年来面临美国威胁和对抗分不开的, 为此长期奉行先军政治的发展战略,体现了以国家安全为核心的价值理念。 3.社会现实与发展诉求 社会问题是社会矛盾的反映,解决社会发展诉求是核心价值观导向任务之一。虽然国与国之间 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并且每个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社会矛盾也表现不同,但诸如民族、宗 教、贫富差距、社会风尚、政治腐败等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表现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 过程中,而解决这些社会矛盾的基本理念本身就体现了公正、诚信、民主、和谐等价值诉求。核心 价值观、社会现实矛盾和公民认同是紧密联系的。社会矛盾能否化解、社会问题能否妥善解决,需 要从认识高度、用价值观来引领,并且要以国民是否满意为检验标准。何种社会现实诉求最引人关 注,人们认同的相应的核心价值观就能为解决这种诉求提供观念助力。例如,俄罗斯在普京首次执 政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稳定和秩序,而民主、自由、人权等社会价值观念就不太受到关注。这是 由俄罗斯当时国内的经济衰落与民众所需之间的社会矛盾决定的,当时俄罗斯人的头等大事是提高 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秩序稳定。正因此,2005 年 2 月,在美俄峰会上,当布什要俄罗斯也像格鲁吉 亚、乌克兰、摩尔多瓦那样接受美国式的民主制度时,普京坚定地回答: “民主和自由必须根据每个 国家的历史和需要分别定义,要因地制宜。 ” 4.文化影响 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一国文化的重要表征,也往往是一国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国外尤其是西方文 化中,传统哲学文化和宗教文化是影响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 就西方社会而言,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关于自由、民主、平等、人权
③ ② ①
二、国外核心价值观的类型及构成要素分析
由于概括提炼依据的不同,大致可将国外核心价值观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西方国家的核 心价值观。主要是指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以及建立在个人 主义价值基础上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核心价值范畴。美国学者罗伯特・贝拉认为, “个人主 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 。他强调: “我们尊崇个人尊严,确切地说,我们信奉个人的神圣不可侵犯性。 任何可能破坏我们自己思考、自己判断、自己决策并按自己认定的方式生活的东西,不仅在道德上 是错误的,而且是亵渎神明的。我们最远大、最崇高的理想——不仅对于我们自己,而且对于我们 所关心的人,对于我们的社会和全世界——与我们的个人主义息息相关……无论作为个人还是作为 社会,我们所具有的某些最深刻的问题,也是同我们的个人主义密不可分的。 ”
的政治哲学思想,为早期资本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并成为美国《独立宣言》 、法国《人 权宣言》的指导性理念。产生于 19 世纪 70 年代的实用主义哲学派别,20 世纪则在其出生地美国成 为一种主流思潮,可以说实用主义哲学是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理论依据。实用主义哲学倡导 行动,主张人必须不断地行动、实践,人的生存归根到底是个人的行为,提倡个性解放,主张充分 尊重每个人的行动、思想自由及民主权利。这样,实用主义哲学就与美国式的自由、平等、民主的 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指出: “个人主义是民主主义的产物,并 随着身份平等的扩大而发展。 ” 他认为,个人主义能在美国盛行,与美国人与个人主义中的“自利” 达成共识有关。 “在美国,人们几乎绝口不谈德行是美的,他们只相信德行是有用的,而且每天都按 此信念行事。 ” 德国纳粹主义价值观与尼采哲学也有着重要的联系,尼采的“超人”论、 “强力意志” 观所宣扬的德意志民族唯我独尊的狂妄自大与法西斯德国奉行的价值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新加坡、 马来西亚、韩国等亚洲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则与中国传统儒家哲学文化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 宗教文化也对社会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影响,许多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都是从宗教教义 演变而成甚至是直接照搬来的。例如,美国是世界上信教人数最多和宗教种类最多的国家。仅全国 性的宗教团体就有 1350 个,有 60%以上的人加入各种教会或宗教组织。宗教不仅与美国文化相互影 响,彼此渗透,也与美国政治相互影响和彼此渗透。 几个世纪以前,清教对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 起过重要作用,并对 17 世纪以后英、美等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造成深远影响。清 教主义甚至成了美国文化的源头,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与清教主义联系密切,可以说清教主义个体 本位、个性自由、自我完善等思想确立了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再如,梵蒂冈这个世界 上最小的国家是一个宗教领袖制国家,其核心价值观就是天主教教义;伊朗、沙特阿拉伯等中东信 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中,伊斯兰教教义就是其核心价值观。以色列的犹太复国主义是犹太教理念的具 体体现,目标是号召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重返故乡巴勒斯坦,在那里重建犹太人国家,复兴犹 太民族,因此其核心价值观必然与复国主义相关联。虽然以色列也提倡民主等价值观,但这并未从 根本上改变以色列价值观中犹太教义的根本地位。总之,在政教关系密切的国家,宗教文化始终是 凝练该国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