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穿铁路框构桥顶进建筑施工设计方案

下穿铁路框构桥顶进建筑施工设计方案

目录1 编制说明 (4)2 工程概况 (4)2.1 工程概述 (4)3 施工方案容 (5)3.1 施工项目及现场负责人 (5)3.2 施工等级及配合单位 (5)3.3 施工作业容 (5)3.4 施工地点及工期安排 (6)3.5 影响及限速围 (6)3.6 设备变化 (7)3.7 施工准备及流程 (7)3.7.1 管线调查 (7)3.7.2 机械准备 (7)3.7.3 施工人员配置 (8)3.7.4 施工机械设备 (8)3.8 主要周转材料 (9)4 组织机构 (9)4.1 劳动力、机具设备材料计划安排 (11)4.2 各工序分配时间 (12)5 施工方法及工艺 (12)5.1 支墩施工 (12)5.2 线路加固及顶进施工工艺 (13)5.2.1 D24m便梁施工前准备 (13)5.2.2 D24m便梁架设 (14)5.3 顶进施工 (14)5.3.1 施工准备 (14)5.3.2 挖土与运土 (15)5.3.3 顶进作业 (15)5.3.4 测量观测 (15)5.4 八字墙及附属工程施工 (15)5.5 路基注浆加固 (16)5.6 拆除便梁、恢复线路 (16)6 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16)7 安全关键卡控表 (17)8 夜间施工措施 (17)9 无缝线路地段防胀轨跑道措施 (18)10 质量保证措施 (19)10.1 顶进过程中的箱身纠偏措施 (19)10.1.1 箱身方向左右偏差调整的方法: (19)10.1.2 纠正箱身“抬头”方法 (19)10.1.3 纠正箱身“扎头”的方法 (20)11 应急预案 (20)11.1 顶进施工应急预案 (20)11.2 铁路既有线工程塌方应急预案 (22)11.3 防洪汛期及应急措施 (22)11.3.1 实行防洪领导负责制 (23)11.3.2 汛期施工安全 (23)11.3.3 汛期行车安全 (23)11.3.4 制定防洪应急措施 (23)11.3.5 加强管理、落实防洪措施 (24)12 施工防护办法 (24)12.1 现场设防护员和车站设驻站联络员 (24)12.2 配备防护备品 (25)12.3 封锁施工防护 (25)12.4 慢行施工防护 (25)13 放行列车条件 (25)14 验收安排 (26)下穿铁路框构顶进施工方案1 编制说明1、《顶进框构桥设计图》及相关资料。

2、《关于印发铁道部〈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铁办[2012]280号)3、《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GB50497-2009)4、《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运[2006]177号)5、《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TB10302-2009、TB10303-2009)6、《集通铁路集团公司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7、《集通铁路集团公司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 工程概况2.1 工程概述1、大板至林东段为改建铁路至线的一部分,起自大板站K600+000自西向东经大板、宝木吐、沙沁塔拉、查干哈达、达日其嘎至林东K692+200。

既有线路全长92.534km,扩能改造后全长92.428km,其中双线绕行23.273km,左线单绕1.415km,沿既有线左侧增二线67.74km。

2、集通线林东至查布嘎段起自巴林左旗林东站站前K692+200,出站后双线绕行至乌尔吉沐沦河,之后线路沿既有线左侧增建二线,既有线局部改建或线路双线绕行,经衙门庙、家店、小坑进入阿鲁科尔泌旗小兴隆地,至本段设计终点查布嘎站站外K762+000。

既有线长69.798km,扩能改造后,线路长度68.455km,其中双线绕行24.255km;沿既有线左侧增二线41.20km;沿既有线右侧增二线3km。

3、框构桥全部为顶进施工,其结构形式为钢筋砼框架,与既有铁路方向交角及结构尺寸如下:聚丙烯纤维C40混凝土为保护层,边墙外侧涂热沥青2遍。

3 施工方案容3.1 施工项目及现场负责人1、施工项目:框构桥顶进、线路加工、支墩施工等。

2、现场负责人:宗将(指挥长)、朱家坤(项目经理)、郭勇(项目经理)、万继庚(项目经理)3.2 施工等级及配合单位1、施工等级:Ⅲ级2、架梁及拆梁封锁时间分别为120分钟,施工等级为Ⅲ级,施工期间需工务部门配合(通信、水电、电务监管)。

3.3 施工作业容本工程架设和拆除D梁每个封锁点为120分钟,人工配合汽车起重机。

架设D型便梁前,将两台75吨或1台130t汽车吊停放在线路一侧,距离线路中心10米处,在封锁前提前将纵梁吊至线路侧既有路基坡脚处,横向钢枕分别放置既有线路侧摆放至矩钢轨边缘3m处,待到达封锁点后,适当调整轨枕间距,将多出的枕木抽出,塞入横梁时要对准主梁连接板并定位,同时上好扣件,垫好橡胶轨垫。

在顶进施工及回填工作完成后,将恢复线路准备工作做好,每一个顶进框构分三次封锁,人工配合汽车起重机,将D型便梁依次从既有线上拆除下来,抽出钢枕并适当调整轨枕间距,补充相应轨枕和足量道砟,待恢复性捣固完成后恢复通行列车。

3.4 施工地点及工期安排顶进涵顶进施工时限速45km/h,施工完成恢复性捣固第二次施工结束后,第一列限速80km/h,其后恢复常速。

慢行围:见10.4慢行施工防护1、支墩施工影响围:施工地点两端各50m。

限速围:施工期间限速45km/h,施工结束后恢复正常。

2、D梁架设施工影响围:区间线路封锁。

限速围:施工结束后限速45km/h至下次封锁前。

3、D梁拆除施工影响围:区间线路封锁。

限速围:线路开通后,第一列限速35km/h,第二列限速45km/h不少于4h,以后限速60km/h至下次封锁前,开通后首列不得放行旅客列车。

4、线路恢复捣固影响围:区间线路封锁。

限速围:线路开通后,第一列限速60km/h,第二列限速80km/h,其后线路恢复正常,开通后首列不得放行旅客列车。

3.6 设备变化对既有线设施无影响,施工完成线路开通后线路正常运行。

3.7 施工准备及流程3.7.1 管线调查施工前与各相关站段一同调查既有通信、信号、光、电缆的准确位置及用途,查明管线的走向、产权、位置,对施工有影响的管线及时进行迁改,对于不能迁改的光、电缆全部采用槽钢架空保护,待施工完毕后将光、电缆全部放入相应电缆槽中。

3.7.2 机械准备机械设备根据施工计划有序进场,并保证各部位按施工计划到位(施工单位已调查,满足现场施工需求)。

施工中对于个别重型和大型机械选择合适的道路运输至现场。

机械进场后对机械彻底检修,保证施工期间机具性能的完好。

3.7.3 施工人员配置表3-1 主要人员配备表表3-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表3-3 主要周转材料数量表针对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为确保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及环保目标的实现,集通复线项目经理由宗将担任,下设项目书记、项目总工、项目安全总监、分部经理、分部书记、分部总工、分部副经理、分部安全总监各1人。

项目分部设五部二室,对工程进行有效、全面的监控和管理,承担部门各项业务工作。

图4-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框图1、总指挥是协调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对现场突发事件,组织制定现场施工方案,并按照方案迅速开展工作,顺利完成施工任务。

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的联系,敦促履行各自的工作的职责。

2、各成员的职责:现场施工负责人(分部副经理):负责调整枕木间距、吊梁、恢复、开通线路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安排、指挥工作,协调好现场的施工工作,吊装作业前,组织各职责人员及品车司机、吊车指挥人员进行现场技术交底, 对吊车的站位、纵梁的吊装位置进行确定,每道施工命令均由分部副经理发布,各职责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指挥。

技术负责人(分部总工):组织技术人员对各部件的就位及连接情况的复核。

分部工程部长:盯控钢轨扣件是否上紧;弹条、螺栓是否就位,横梁与钢轨连接处是否有绝缘胶垫,吊纵梁时对吊点位置、纵梁与钢丝绳的连接方式进行复核,吊点位置距纵梁端部的距离为6m。

枕木是否调整至预定位置;孔桩上木板厚度是否足够,纵梁就位是否在设计位置。

盯控起吊顺序, 两台吊车起吊是否同步。

物资设备人员(分部物资部长):负责架梁物资的准备供应, 清点各种材料、工具是否齐全到位,机械、设备是否正常;封闭点前,各工具、材料是否到位。

安全质量人员(分部安质部长):负责施工中安全问题的监控及组织相关设备管理单位人员进行联合检査线路开通状态,及时发现并正确指导施工人员。

盯控重点: 便梁吊装过程中所有施工人员不能在便梁下方,便梁就位后支撑是否牢固,严密监视吊车起品过程中品车臂的高度;,起吊过程中钢丝绳是否滑动。

后勤保障人员(分部办公室主任):负责所需车辆的组织调度, 后勤供应保证充足。

领工员(现场施工负责人):根据现场工作的需要及施工现场负责人的命令,积极响应,组织作业人员进行施工作业。

防护组(分部防护队长):具体负责施工现场的防护工作。

由队长协调、安排各防护员、驻站员工作。

施工协调( 分部安全总监):负责联系各设备管理单位,通知其按时到达施工现场, 配合各单位的指导及检査工作。

4.1 劳动力、机具设备材料计划安排劳动力主要人员配置(每次封锁)1、架梁:扒砟、抽枕、放枕20分钟,穿钢枕(吊装钢枕同步)15分钟,吊梁10分钟,上牛腿10分钟(8个螺丝/横梁),上道心扣件15分钟(20个螺丝/横梁),夹板30分钟(8个螺丝/横梁),共计100分钟,剩余20分钟检查线路。

2、拆梁:拆扣件30分钟,吊梁10分钟,放枕30分钟,线路恢复30分钟,剩余20分钟。

3、人员分配:作业人员一共100人,共分10个作业小组,每组8人,其中7个组负责4条横钢梁(3个组负责3条横钢梁),80人进行扒碴、穿钢枕、上扣件、紧扣件等施工作业;10人专门进行纵梁吊装作业;10名机动人员。

5 施工方法及工艺5.1 支墩施工1、顶进涵施工前,为保证施工中既有铁路稳定运行,设计给出线路架设D梁方案,D梁架设在支墩上,本段施工共挖桩4根,每根桩长为12m。

2、支墩分别设置在既有线路两侧,纵向距涵洞中心里程12m,两支墩距离24m;横向距离与线路中轴线距离2.23m,两支墩距离4.46m。

3、挖孔完成后,应及时组织验收并立即进行钢筋笼吊装就位,人工挖孔桩的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钢筋笼变形,钢筋笼主筋混凝土保护层不得小于35mm,主筋采用钢筋直径16mm的钢筋间距25cm,箍筋采用直径8mm钢筋间距20cm。

钢筋就位应立即浇筑混凝土,本处防护桩采用C25混凝土浇筑,一根桩的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完成,不得留有施工缝,应做到边做边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4、支墩施工应在慢行时段进行, 现场挂杆防护,现场防护员与驻站联络员严格执行3-5分钟通话制度。

5、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安全带, 安全带接绳由孔上人员负责随作业而加长, 井下有人操作时, 井上配合作业人员必须坚守岗位, 不得擅离职守,多孔同时开挖施工时, 应釆取间隔开挖的方法, 相邻的桩必须待邻桩孔浇灌完混凝土并达到强度后才能开挖,以保证土壁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