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1 | 解剖黄光裕“国美电器”资本运作三部曲(3)解剖黄光裕“国美电器”资本运作三部曲(3)解剖黄光裕“国美电器”资本运作三部曲(2解剖黄光裕“国美电器”资本运作三部曲(1)(四)国美近期大事记——国美整体上市近期,国美再暴新闻,黄光裕果真欲将国美未上市部分的35%的业务置入0493上市集团。
人们不禁发问黄光裕为何不于2004就将国美100%的业务注入0493从而一次性实现上市呢?其实,他本人早有将国美电器百分百上市的打算,碍于当时中国商务部的相关规定,外资零售企业在国内的持股比例最高只能是65%资料来源:1999年6月17日,经国务院颁发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规定:外资在合资零售企业的股权上限为65%,而2004年6月1日颁发的《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取代了之前的《试点办法》,其中第二十一条规定:自2004年 12月11日起,允许设立外资商业企业,而对外资投资商业企业的股权比例并未提及(在港上市的0493对于国内的国美电器属外资收购性质),所以未上市的35%的权益暂时由黄光裕“代为保管”。
如今,国美电器整体上市的申请获得中国商务部批准后,黄光裕决定将包括上海国美、香港国美在内的非上市集团一并装入0493国美控股,那么100%上市对国美和黄光裕本人的意义何在呢?首先对于整个国美电器,黄光裕指出资料来源:张浩,《南方都市报》,2006年3月31日“国美电器整体上市黄光裕圈钱70亿”,上市后国美零售网络将更统一,业务脉络将更清晰。
国美电器的其他高层也表示,一体化的管理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国美的竞争力。
当然,黄光裕此举自然亏待不了自己。
国美电器公布,此次国美收购内地国美电器连锁店35%权益的交易,总价值为69.86亿元。
这69.86亿的支付方式将是怎样的呢?据有关资料显示资料来源:张浩,《南方都市报》,2006年3月31日“国美电器整体上市黄光裕圈钱70亿”,国美拟向黄光裕发行6.5亿股新股,支付其中的52.35亿港元。
此外,国美还将以现金价值支付17.51亿元给黄光裕个人,以完成价值69.86(52.35+17.51)亿元的收购。
届时,黄光裕个人资产将增加近70亿之多,其中国首富地位将更加稳固。
利用资本市场的魔力,黄光裕通过减持套现的方法迅速为自己的财富增值,不仅使其本人稳坐中国首富的位置,也使到国美电器获得充裕的资金实现快速扩张。
然而,黄光裕本人前后累计套现的数十亿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我们不禁想到了黄光裕国美帝国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鹏润地产。
而地产与电器零售相结合的方式可谓是黄光裕商业帝国的一个重要杀手锏。
三、地产与家电零售结合(1+1>2)(一)国美高速扩张资金何处来正如在前段介绍中所说,国美电器在1999年之后在规模上进行了飞速的, 扩张,尤其在2000年以后, ,其每年的扩张数目基本都是上一年的两倍。
那么,在进行资本运作的同时,国美的年利润是不是真的能够支持它如此大规模的扩张呢?如果国美不是靠其主营业务获得高回报,又会有什么其他方式呢?在这一节,我们将会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国美电器在2004年上市,从其上市前3年的税后利润状况来看(图15),2001年税后利润为-1415万元人民币,2002年为 -436.92万元人民币,显然家电零售的赢利并不理想。
而在2003年,国美的税后利润竟然能够突然暴涨为4443.18万元人民币资料来源:《新财富》9月刊,“国美,资本运作依赖症”,如此不可思议的巨变就发生在2003年,也正是国美上市前一年。
国美为什么能够在一年之内将它的税后利润扭亏为盈呢?赚钱法宝究竟在何处?图15 国美2001-2003年税后利润国美在香港上市前,我们知道黄光裕旗下有三家公司(图16),分别是北京国美、投资公司(下有鹏润投资、鹏泰投资、国美投资)和鹏润地产。
投资公司对北京国美和鹏润地产分别有80%和85%的股份。
同时我们注意到,黄光裕在经营国美家电零售之外,还有做房地产方面的投资。
我们也了解对于零售业来说,其短期现金流量大,但利润较薄;而房地产需要长期沉淀资金,但一旦激活销售,则可能立即获得较高利润。
那么,我们分析,国美在上市前的利润暴涨,非常有可能是从房地产上得来的。
但是,想要投资房地产所需要的资金也不在少数,黄光裕仅凭一己之力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然而,幸运的是,黄光裕之兄黄俊钦是北京新恒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老总,用黄俊钦自己的话说:“我们本身就有不少商用物业是自己经营,每年的收益可以作为稳定的现金流。
”这些现金流便可成为黄光裕投资房地产的一部分。
有了大量的现金流,自然不会捏在手里,必然去寻找更好的投资项目。
图16 国美上市前黄光裕旗下的公司架构于是,在2001年4月30日,黄光裕的北京国美分别从银行和新恒基地产贷款2.8亿元人民币和5300万元人民币,总计3.3亿元人民币。
然而,北京国美的这笔贷款并没有全部用于电器零售方面的投资。
因为在同年,国美电器对其最大股东也就是黄光裕旗下的投资公司有一笔2.3亿的应收账款②③资料来源:《新财富》九月刊,“国美,资本运作依赖症”。
也就是说,这笔贷款的近70%都被投资公司借走。
那么,投资公司借用这笔钱做什么呢?从投资公司2002和2003年的年度财务报表来看(表6),其主要分公司鹏润投资和鹏泰投资的连续两年的年度营业额均为0②。
这2.3亿借款最终用于何处了呢?表6 黄光裕三间投资公司运营情况年度鹏润投资注册资本2.7亿元鹏泰投资注册资本5000万元国美投资注册资本1000万元营业额税后利润营业额税后利润营业额税后利润2001233.1751.5833.17-7.1200207677.960893.99 2.43 20030245.720-73.273512.32-72.42先放下投资公司不说,我们看看黄光裕旗下的另一公司——鹏润地产。
2001-2002年,黄光裕在房地产业成为闪耀的明星。
其净资产回报率分别达到40.71%和53%(图17),分别比同行业平均值的6.13%和6.70%高出6.64倍和8 倍,两年平均值则比同行业高出7.3倍之多。
而房地产在这两年的销售收入利润率也分别有23.33%、26.75%之多(图18),远远超过同行业的平均值10.89%和8.28%,两年累计平均比同行业平均值9.59%高2.61倍。
图17鹏润房地产净资产回报率与同行业的比较图18鹏润房地产销售收入利润率与同行业的比较这些数据都向我们显示,黄光裕的投资在地产方面获得了相当高的回报。
同样的,我们发现在 2002年,黄俊钦的新恒基房地产也在2001年借款给黄光裕后在销售收入利润率方面有了突破性的提高(表7),由2001年的17.36%上升至 2002年的67.59%,进而稳步达到2003年的67.89%。
三年间销售收入利润率增加了将近4倍资料来源:《新财富》九月刊,“国美,资本运作依赖症”。
表7 新恒基房地产2001-2003年度财务资料时间税后利润销售收入净资产销售收入净资产利润率收益率2001年2,125.0512,240.7139,931.7517.36% 5.32%2002年6,760.8710,002.7177,358.4167.59%8.74%2003年4,831.007,116.0082,217.0067.89% 5.88%没有大量的投资付出就不可能有如此高额的回报,而这巨额投资的来源则极有可能是将投资公司从北京国美得来的2.3亿借款完全投向了其下属的鹏润房地产公司。
而投资公司则充当了电器零售与地产投机之间的资金周转工具。
从新恒基房地产2002、 2003两年的财务数据不难看出,公司两年间销售收入利润率的暴涨与其对兄弟公司的借款投资是有一定联系的。
既然房地产有如此高的回报率,为什么不直接投资地产,而要坚持经营国美并且还要靠地产填补电器零售方面的损失呢?这正是黄光裕资本运作的高明之处。
正如前章的分析,电器零售业可以从供货商处获取巨大的现金流,这些现金流正是投资房地产方面所必需的。
用地产高额回报的一部分添补电器零售的损失,并辅助其扩张,为了获取更多的现金流投资与房地产。
如此循环往复,获取巨额利润自不在话下。
(二)上市后的资本运作——地产投资上市前可以在下属公司之间倒换资金,而上市后的国美电器已不属黄光裕的私人公司。
那么,资本运作又该如何进行?上市后的国美电器又该如何定位呢?黄光裕在2004年底分别向公众进行了3次国美电器股票的配售,总计40亿港元。
黄光裕将套现的这些现金基本全部用在了他的房地产投资上。
在2005年初,黄光裕为了扩大其地产投资,在原有鹏润地产的基础上,于2005年初分别成立了明天房地产、国美房地产和尊爵房地产。
并且4家房地产公司各司其职。
与此同时,将上市的国美电器的非电器业务全部分离出去。
亦可以看出黄光裕致力于发展房地产的决心。
目前房地产公司中的鹏润房地产主要经营鹏润大厦、北京大康鞋城、国美第一城等。
明天房地产据说将在北京发展大众型产品,在立水桥和昌平分别开发各50万平方米的住宅。
国美房地产将用8亿购买北京丰台科技园,并将投入30亿元建全球高科技体验中心资料来源:杨晓,《北京青年报》,“黄光裕40亿打造国美地国”,2005年6月30日。
尊爵房地产主要业务是开发均价房。
开发均价房引进了家电零售业的模式,公司先以城市均价大批量购入住宅,再利用性价比10%-15%的差迅速零售给客户,以此迅速回笼资金。
2005年底,黄光裕以7.5亿港元的价格将金樽大厦资料来源:段志敏,《京华时报》,“国美电器7.6亿购买‘镇壳宝地’”,2005年11月4日从国美电器购买回来。
而这块地皮其实是在2002年黄光裕以1.95亿港元的价格卖给中国鹏润(国美电器前身)的。
时隔3年后,黄光裕以将近4倍的价格买回,可以说是对国美电器的一次变相投资。
同时也可见黄光裕欲将地产从国美电器拆分,抑或加强地产业务以支持日后的上市。
黄光裕利用家电零售和地产进行产业互补,很好的证明了李嘉诚提出的“商者无域,兼容共生”的经营理念。
黄光裕有效地利用了地产加零售业务这对黄金组合,其中电器零售业可以提供大量的现金流,而这些现金流又可以投入到地产公司以求得高额回报,二者兼容互补,即获得了1+1>2的效果。
四、小结经过前面对国美经营模式、上市资本运作和与房地产结合的家电零售的分析,这里我们对国美电器做一个总结,看看国美通过以上商业行为以及资本运作为其带来的赢利情况。
经过计算(表8),国美在2001年到2005年间,其占用供货商总额255.79亿元人民币,通过非主营业务赚取供货商12.1亿元人民币。
同时资本市场为黄光裕带来约30亿现金流供其开店扩张。
在房地产方面,2001-2003年的地产回报合计为4.3亿元人民币(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