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整理】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2019年整理】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需要健康的人际关系,因为它是一个人可以依赖的最重要的外在资源。

”首都经贸大学心理学教授杨眉在接受采访时说。

而我国的人际关系现状却令人堪忧:早些时候,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曾在全国做过一次人际关系调查,结论是:我国社会人际关系正在走向整体“滑坡”。

去年年末的一项调查也表明,身为天之骄子、相互间并无多大利害冲突的大学生,其人际关系的状况也并不乐观,其中有60%的大学生反映自己的人际关系不好。

今年两会上,“构建和谐社会”再次作为一个热点被广泛关注,而人际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那么,究竟人际关系对个人发展有什么意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才算积极、健康、符合和谐社会的发展需求呢?日前,我走访了了两位专家。

“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按照社会角色划分,人际关系分为家庭关系、工作关系、社会关系等几大类。

这些关系的处理对个人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眉说。

“一个人在一生中要担当多种社会角色,家庭和睦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所以在家庭中,要协调好各种关系,使家庭和睦;在工作中又存在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朋友关系等,只有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任孝鹏博士补充道,和谐社会,不仅是单个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包括个人与集体的和谐乃至与整个社会和谐。

个人与集体、与社会在利益上既有共同性,又存在着差异性,难免会发生冲突,因而必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到人与社会的和谐一致。

他解释说,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必须想办法排遣,否则就会产生负性情绪,比如焦虑、抑郁等,这时,你很可能会想到寻求社会支持,而这个社会支持之一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那和谐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呢?公平“无论在哪个领域,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要想得到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

”任孝鹏说,要保持一个公平的心态,在交往的过程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如果采取轻视的态度、居高临下,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

朋友之间,平等地分享很重要。

一个快乐和他人分享起来就是两个快乐,而一个痛苦分担起来就成了半个痛苦。

杨眉认为。

宽容杨眉说,某些心理特质不具备,是会影响人际关系的。

比如共情的能力,也就是要宽容。

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别人。

比如,你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孩子没有给老人让座,可能就会说,这孩子怎么这么没有礼貌。

其实很有可能另有原因,比如说他没有看到,再比如说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应该让座,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一家人围着转,他根本不知道要为别人考虑。

“我们对很多东西的理解在无形中都会加上自己的主观判断,所以才导致误解的发生。

当误解发生时,保持一个宽容的心态非常重要。

”谈到宽容,任孝鹏深有同感。

双赢互利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双赢、互利,可持续发展的。

”杨眉介绍说,和谐社会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三个层次,其实归根结底说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任何一个好的关系都是双方受益,如果一方长期受损,这种关系是长久不了的。

自我中心和自私都会妨碍人际关系。

只为自己着想而不为他人考虑,只知道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长远的利益。

这些都是目光短浅的表现。

”杨眉说。

和谐并不等于相同“但和谐并不等于相同。

”任孝鹏强调。

《论语·子路》中“君子和而不同”,讲的是大家在一起是要和谐,而不是保持相同的观点。

比如音乐,如果从头到尾都是高音,就不和谐,有高有低才会美妙。

再比如5个人是一个团体,如果都想当头儿,则会出乱子,有头儿有兵,有对外有对内,才能更好地合作。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看谁做得更好,而差的人际关系则是如何打压别人,把别人比下去。

专家认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一定的策略。

第一,保持良好的第一印象。

建立交往,第一印象比较重要,良好的第一印象将有利于发展彼此之间的关系。

第二,积极主动。

专家告诫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在新的环境里与人交往时,积极主动很重要。

在家里你是中心,但是走入社会,你若不主动与人交流,别人可能也不愿与你交往。

第三,要多帮助别人,当然,提倡过度的无私奉献对某些人看来不切实际,但多做一些对自己无坏处,但是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对大多数人来讲应该不算困难。

第四,尽量不要当面批评别人。

别人犯了错误,如果你当面批评,他很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而拒绝接受,因为人一般不大愿意接受尖锐的批评,会觉得很没面子。

心理学有一个说法叫作“汉堡法”,就是要打别人,先给别人吃个枣。

所以要批评别人,也要先说一下别人的好,然后再委婉说出想要表达的内容。

第五,积极反馈。

对好的行为,应该给予积极的反馈,表达发自内心的感谢。

第六,微观而言,要想促进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还需要具备“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能力”。

很多时候,人们有愿望与别人友好相处,但是在遇到问题时,却往往因为不知道该怎样处理而使矛盾激化。

所以,有这个意识并且努力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是很必要的。

小贴士尝试着去做一、微笑(微笑很重要,你会感到世界变得美好起来)二、赞美(用心发现别人的优点,适时赞美,看看会有什么反应)三、共情(能够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四、倾听(让他人感觉到你的关怀与理解)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缘何强加给别人)六、换位思考(如果能换个角度想想,会不会更好地理解别人呢) ..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人只要有两只耳朵,不是先天或后天的聋子,那么他都会听,然而每个人都会听,但听的质量好坏,起到作用的好坏,并不总每个人都做的很好。

学会听别人说话有那么重要吗?当然重要,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有很多我们丧失的机遇,也有若干隐差阳错的信息,有不少失之交臂的朋友,甚至各奔东西的恋人,还有因无法沟通而导致婚姻破碎的夫妻,都是缘于不会听的结果。

学习心理学并用心理学的方法用于倾听,会帮助多少有心理危机的人度过难关啊。

因贪玩学习不很理想的儿童遭受父母的责骂和老师同学的白眼,你能理解的蜻蜓并指示他的误区或许会改变他的人生呢。

因青春期带来的叛逆、和父母的对抗都是因不能因势诱导的倾听造成的。

工作中的困惑,学生时代的困惑、交友的困惑,谈情说爱中遇到的困惑都可以因关怀的倾听而度过迷茫期或成功地走向成熟。

人生不尽如意的地方太多太多,人又对自己的高要求要标准的近乎于完美的追求都会有诸多的困惑,他们多么需要有心灵倾听的地方,并能达到彼此心灵相通,使自己真正迈向成熟。

当我深刻地明白了倾听的本质时,倾听就向我展示了它更加美丽的内涵,它无所不在,息息相关。

如果你谦虚,以万物为师长,你会听到蚂蚁的微笑和枫叶的叹息,你会听到松涛海啸雪落冰融。

如果你平等待人,你的耐心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你可以从述说者那里获得宝贵的馈赠,这就是温暖的信任和支撑。

让我们学会倾听吧。

当你能够沉静地坐下来,目光清橙地注视着对方,抛弃自己的傲慢和虚荣,微微前倾你的身姿,那么你就能听到心与心的碰撞和清脆音响,美妙动听。

..利用心理学学会倾听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当然聆听也是有技巧的,让对方知道你有在注意听是很重要的。

以下有十种增进倾听技巧的方法:消除外在与内在的干扰外在和内在的干扰,是妨碍倾听的主要因素。

因此要改进聆听技巧的首要方法就是尽可能的消除干扰。

必须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对方的身上,才能掌握对方的肢体语言,明白对方说了什么、没说什么,以及对方的话所代表的感觉与意义。

鼓励对方先开口首先,倾听别人说话本来就是一种礼貌,愿意听表示我们愿意客观地考虑别人的看法,这会让说话的人觉得我们很尊重他的意见,有助于我们建立融洽的关系,彼此接纳。

其次,鼓励对方先开口可以降低谈话中的竞争意味。

我们的倾听可以培养开放的气氛,有助于彼此交换意见。

说话的人由于不必担心竞争的压力,也可以专心掌握重点,不必忙着为自己的矛盾之处寻找遁词。

第三,对方先提出他的看法,你就有机会在表达自己的意见之前,掌握双方意见一致之处。

倾听可以使对方更加愿意接纳你的意见,让你再说话的时候,更容易说服对方。

使用并观察肢体语言当我们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即使我们还没开口,我们内心的感觉,就已经透过肢体语言清清楚楚的表现出来了。

听话者如果态度封闭或冷淡,说话者很自然地就会特别在意自已的一举一动,比较不愿意敞开心胸。

从另一方面来说。

如果听话的人态度开放、很感兴趣,那就表示他愿意接纳对方,很想了解对方的想法,说话的人就会受到鼓舞。

而这些肢体语言包括:自然的微笑,不要交叉双臂,手不要放在脸上,身体稍微前倾,常常看对方的眼睛,点头。

非必要时,避免打断他人的谈话善于听别人说话的人不会因为自己想强调一些枝微末节、想修正对方话中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想突然转变话题,或者想说完一句刚刚没说完的话,就随便打断对方的话。

经常打断别人说话就表示我们不善于听人说话,个性激进、礼貌不周,很难和人沟通。

虽然说打断别人的话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但是如果是「乒乓效应」则是例外。

所谓的「乒乓效应」是指听人说话的一方要适时的提出许多切中要点的问题或发表一些意见感想,来响应对方的说法。

还有一但听漏了一些地方,或者是不懂的时候,要在对方的话暂时告一段落时,迅速的的提出疑问之处。

听取关键词所谓的关键词,指的是描绘具体事实的字眼,这些字眼透露出某些讯息,同时也显示出对方的兴趣和情绪。

透过关键词,可以看出对方喜欢的话题,以及说话者对人的信任。

另外找出对方话中的关键词,也可以帮助我们决定如何响应对方的说法。

我们只要在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或感想中,加入对方所说过的关键内容,对方就可以感觉到你对他所说的话很感兴趣或者很关心。

反应式倾听反应式倾听指的是重述刚刚所听到的话,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沟通技巧。

我们的反应可以让对方知道我们一直在听他说话,而且也听懂了他所说的话。

但是反应式倾听不是像鹦鹉一样,对方说什么你就说什么,而是应该用自己的话,简要的述说对方的重点。

比如说「你说你住的房子在海边?我想那里的夕阳一定很美」。

反应式倾听的好处主要是让对方觉得自己很重要,能够掌握对方的重点,让对话不至于中断。

弄清楚各种暗示很多人都不敢直接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感觉,他们往往会运用一些叙述或疑问,百般暗示,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和感受。

但是这种暗示性的说法有碍沟通,因为如果遇到不良的听众,他们话中的用意和内容往往被人所误解,最后就可能会导致双方的失言或引发言语上的冲突。

所以一但遇到暗示性强烈的话,就应该鼓励说话的人再把话说的清楚一点。

找出重点,并且把注意力集中在重点上面讨论问题的细节也许很有趣,可是找出对方话中的重点,并且把注意力集中在重点上面,这样我们才比较容易从对方的观点了解整个问题。

只要我们不再注意各种枝末微节,就不会因为没听到对方话中的重点或是错过主要的内容,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或者做出错误的假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