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分级标准解读(1)
与岗位培训相结合
本标准解决的主要问题
▪ 完善患者自理能力的量化评估 ▪ 重点补充了自理能力分级的技术依据 ▪ 工具:用测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Barthes指数
得分,确定自理能力等级,将病情和自理能力共同作为判 断病人护理级别的依据。
主要问题说明
1、该标准与卫生部下发的有关文件的关系
该标准不代替卫生部下发的文件,是在卫生行政规定或法 律法规下的技术支撑性技术规定。
3.2 分级方法 3.2.1 患者入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等级 解释:
1)以特定的时间界定了“住院患者”,不包括门诊、急症急救及留观、 门诊血透等患者
2)“应”——应该,必须做出的确定,并在医嘱中呈现 3)“住院患者”即因病而入院,故护理级别制订首先由医生确定病情等
级;无“病危、或病重”等级描述的患者,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视其 为“病情趋向稳定的病重或病情稳定、康复者”
护理分级标准解读
第一部分 背景、说明
▪ 为了贯彻落实《护士条例》,进一步加 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 理及护理服务内涵,保证国家卫计委法 制司 国卫通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 (2013)6号发出2014年5月1日起对护 理分级、静脉输液标准的实施通知。
背景
分级护理制定创立于解放初期于1954年创 造新的提出了根据病人病情分轻、重、危 “三级护理”
第二部
标准条款解读
解读护理分级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住院患者护理分级的方法、依据和实施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可参照执 行。
解释:
1)各级医院-- 包括了一、二、三级综合医院 2)其他医疗机构-- 包括各专科医院(在无专科医院护理分级标准的前
提下参照执行。类同综合医院中妇、儿、五官科);“老年护理院” 等机构因部分收治的老人不是“患者”,则可视护理院的性质或老人 身体状况参照执行
三点注意:
医护合作 结合实际不等于降低标准,要高于标准 应遵循循证和科学的原则
提供以服务程 度
合理收费,体现护理的服务劳动价值 护理专业能力的体现 用合适的人力提供服务
护理级别与护士人力资源配置 护理级别程度——护理工作量——护士人力配置 护理级别中需求程度—护理照顾的难易程度—护 士配置能级结构—合理搭配护理人力
2.4 Barthel指数 Barthel Index,BI
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进行测量,个体得分取决于对一系列 独立行为的测量,总分范围在0~100。
3、护理分级
3.1 护理级别
依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 级护理
解释:
此级别与原护理级别相同,共四个等级,确定级别可以理解为必须 综合病情和/或自理能力
如:患者老年痴呆、各项生命指征均平稳、但无正常意识及行为 能力,瘫痪在床,仅自理能力一项可确定为一级护理
2.2 自理能力 ability of self-care
在日常生活中个体照顾自己的行为能力
2.3 日常生活活动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
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 有共性的活动。
2、为什么定义“护理分级”而不是“分级护理”
护理分级重点规定的是病人需要提供护理服务的等级标准, 所以规定的如何进行分级。
分级护理重点是规定了临床护士要根据病人的护理级别为病 人提供相应级别的护理。
主要问题说明
3、谁来下护理级别的诊断(是管理方式的问题)
掌握判断护理分级的维度和标准 2个维度(病情+病人自理能力); 关键是医护沟通,护理要逐渐建立起专业影响; 方式:医生下达+护理下达=电脑自动生成 关键点:综合评估
3.2.2 根据患者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等级
3.2.3 根据病情等级和(或)自理能力等级确定患者护理分级 ,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调 整患者护理分级
解释:
“动态调整” 1)前提是必须结合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综合考虑 2)因“变化”而调整,体现“动态” 无时间、频率的限定(贯穿于住院期间) 病情和(或)自理能力的任意一项变化均需重新评估后及时调整至符合
主要问题说明
4、是划分病人需要照护程度的类别,具体提供的护 理服务要依据评估情况。
病人A:ICU转出—— 一级护理(全面关注) 病人B:病情稳定,但重度依赖—— 一级护理(生活照顾) 病人C:手术后—— 一级护理(麻醉恢复期、术后护理常规等)
护理内容完全一样吗? 需要根据每个病人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护理!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护理分级 nursing classification
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评 定而确定的护理级别。
解释:
1)“和”即二者均考虑:病情+自理能力 2)“或”即在特定情况下考虑其中的某一方面
如:病情危重、处于抢救的“中毒性休克”患者,仅病情一项可 确定为特级护理
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执行和落实层面
管理层的沟通和制度保障 护理人员的评估和判断能力
护理人员观念的转变
护理的角色 责任与专业担当
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用保证病人安全的态度去审视和理解《标准》 用起草标准的尺子去衡量评价《标准》的规定 用护理的专业能力去落实《标准》 用实践的成果去修改和完善标准
解释:
1)强调的是自我照护 2)“生存环境”
疾病对患者日常自理活动能力的限制:如大手术72小时内的患者,在进 食、穿衣、洗漱等多方面活动受限,如无他人照护则难以维持生存。 “医院”为住院患者特定环境:如“失明”患者等待甲状腺手术,长期在 家中熟悉的环境能进行自理日常生活活动;因住院环境的改变,在如厕 、走楼梯、洗澡等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受到限制,在无他人协助下适应生 存环境有一定困难。
1982年,卫生部下发了卫医字第10号《全 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其中在 护理工作制度中做出:“患者入院后,应 根据病情决定护理分级护理级别。分别为 特级和一、二、三级4个等级。并对每个 级别的护理内容做了相应规定。
如何理解标准的内容
一条主线:
以病人为中心
二个立足点:
现有政策规定、行业可执行能力